内容概要:伴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总体占比提升,多能互补技术主要集中在太阳能与风能互补、风能与水能互补等领域,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支持及市场推动下,我国多能互补项目不断增多。从中国多能互补中标信息来看,2018-2023年中国多能互补项目规模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2018年我国多能互补中标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0.55亿元;2022年截至12月底,中标项目总数达322个,中标项目金额突破300亿元。2023年,我国多能互补中标项目金额达376.2亿元。
关键词:多能互补产业政策、多能互补产业链、多能互补发展现状、多能互补竞争格局
一、多能互补行业概述
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政策,目的是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多能互补系统是传统分布式能源应用的拓展,是一体化整合理念在能源系统工程领域的具象化,使得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由点扩展到面,由局部走向系统。具体而言,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可包容多种能源资源输入,并具有多种产出功能和输运形式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系统。它不是多种能源的简单叠加,而要在系统高度上按照不同能源品位的高低进行综合互补利用,并统筹安排好各种能量之间的配合关系与转换使用,以取得最合理能源利用效果与效益。多能互补有面向终端用户和面向综合能源基地两种模式。
近些年来,世界石油危机使许多国家认识到依赖一、两种主要能源非常危险,而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制订的能源政策,要求逐步改变单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尽可能开发利用其他能源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合理利用,特别是要不断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如水电、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等的开发利用。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严控增量“风光火(储)一体化”。此后,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等行业政策,旨在为各个地区提供高品质清洁能源,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社会用能结构。此外,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也是我国首部能源法,该法律法规的正式出台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领域法治基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多能互补新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多能互补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二、多能互补产业链
多能互补产业链上游为能源供应端,主要由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生产,以及光伏组件、风力发电设备、储能电池、生物质裂解装置、冷热电联产机组、电动制冷机组、电转气装置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和能源生产组成。中游多能互补系统是以电力系统为基础,系统中包括了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电转气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而综合能源服务商作为多能互补系统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新型市场主体,不仅可以从电网公司买卖电能,还可从多能互补系统内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能源。产业链下游为多能互补系统应用场景,包括居民住宅、农业生产以及商场、幼儿园、学校、医院、酒店、写字楼、工业园区、矿山等工商业领域。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多能互补行业政策一览、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企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研判:中国多能互补投资市场持续火热,推动能源供给综合化转型[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更多关于多能互补产业的深度研究及全面数据,请关注智研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智研咨询),您也可以咨询了解智研咨询重磅发布的《中国多能互补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本《报告》从2024年全国多能互补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运行态势、运行现状、进出口、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多能互补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5年中国多能互补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4年度中国多能互补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多能互补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多能互补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多能互补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