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0亿量化私募业绩造假、跑路事件震惊整个金融圈,仔细复盘一下,发现暴露出来的多层嵌套、托管缺位、底层资产模糊等问题综合起来有一定特殊性,且一些漏洞也正在被补上,私募投资人无需过度担心。而雪球类产品产品投资人更不用担心,甚至可以说,雪球的底层资产是所有类别私募产品中最透明最纯粹的那一批。文章将借私募爆雷事件剖析雪球类产品的投资过程和底层资产透明性。
一、私募产品造假爆雷震惊金融圈,暴露出多层嵌套、托管缺位、底层资产模糊等潜在问题
昨天深夜,知名百亿FOF私募华软新动力下投某私募踩雷的消息被疯狂转发,震动了金融圈。
据了解,华软新动力喜欢挖掘中小量化私募管理人、寻找超额收益。汇盛假称自己是量化中性,然后在托管的业绩看上去又很好,华软新动力就比较满意,以为自己投的是量化。没想到汇盛又往下投给了一个叫瑜瑶的量化私募。
从瑜瑶开始,事情就开始失控,瑜瑶继续下投给了一家叫磐京的股权私募,最后一层基金合同上的打款账户竟然不是产品账户,而是管理人的公司账户,所以资金等于直接打到了管理人账户里,之后被转移走了,据说或已被转移至海外。
底层产品管理人在去年9月份已经被中基协注销,却一直在提供虚假估值。之前大家都没发现,直到最近它估值出得越来越慢、甚至延期出,才导致事情败露。
很多人担心,这起事件是否有普遍性,是否会带来行业地震和信任危机。总的来说,本次爆雷事件能够发生有其特殊性,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第一,多层嵌套问题。这在fof类产品比较常见,其他类别的私募产品很少这么层层套娃。
第二,风格漂移问题。法律规定,证券类私募是不能投股权产品的,这就不能叫风格漂移,这是别有用心;
第三,托管人缺位问题。前三层都有基金托管人,但是最后一道是一个没有托管人的产品,这是钻了2018年之前的契约型私募可以没有托管人的空子,资金、净值没人监督复核,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就彻底失控了。
还有不少投资人很关心,雪球产品也都是私募发行的,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风险?
毕竟前段时间刚传出有投资者买了某券商代销的百亿私募雷根基金的产品,却买入即爆雷。涉事私募基金的底层资产宣称用于港股打新、中资美元债,实际上却被用于北交所打新,而管理人还被曝把基金资产用于利益输送、操控上市公司股票、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同样存在风格漂移、底层资产走向不明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雪球类产品的底层资产逻辑和信用风险问题。
二、雪球产品投资人需要担心产品的底层资产吗?
基本不需要担心。甚至可以说,雪球的底层资产是所有类别产品中最透明最纯粹的那一批。
无论是通过券商渠道购买,还是通过私募直接购买雪球,都是投资人把钱打到的雪球产品的托管募集户中,然后私募和有对冲牌照的券商交易台签署期权投资合同,托管人将资金转入券商交易台开设的独立交易账户中,与券商自营资金隔离。等产品敲出、终结,资金再一层一层返还到投资人账户中去。
衍选过去写过一篇相关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一边动心一边担心,私募直销雪球能够放心买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1、很少存在N层嵌套问题。毕竟私募在进行期权投资前要与券商签SAC协议开户,交易商会对嵌套问题进行审核;
2、托管人全程在场。而有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基本都是一些大型券商;
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较小。有资格进行场外衍生品对冲的一二级交易商很多都是注册资本金数百亿的大型国有券商,业务线比较分散,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很低。甚至说,即使交易商对冲亏了钱,它依然要履行合同,动用资本金兑付票息;
4、底层资产透明度高。最终投资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场内宽基股指期货, 透明、标准的金融产品合约,每天都能看到净值波动;
三、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否定所有的私募基金
总的来说,上述爆雷事件有其特殊性,并不具备普遍性,广大投资人,尤其是雪球产品投资人无需过度担心。
而且上文提到的多层嵌套、托管人缺位的漏洞也正在通过法规的形式被堵上。公布过的私募新规草案规定了私募下投不能超过两层,FOF类的不能超过3层。而2018年之后,所有新发的契约型私募也必须要有托管人。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做好尽职调查,选择一个靠谱的产品管理人,再配套靠谱的托管人、最终交易对手方就很重要。而且,投资人在选择管理人时要理性审慎,对于一些完美的反常的产品要多一些警惕。最后,投资人踩雷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内资产造成的,缺少多元化的优质资产,这也逼的不少投资人只能靠真金白银去试错。
在各类资产价格波动增大的时代,雪球产品凭借其透明纯粹的底层资产构成、相对稳定的年化10%票息收益,20%及以上的下跌安全垫,相对较小的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新选择。如果有合格投资人也想了解全市场的财富端雪球报价并加入雪球投资交流群,欢迎添加下方二维码交流。
免责声明
本文的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个人投资经历,涉及到的案例均已经过脱敏处理。本公众号对公开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具体产品、业务的推介以及相关品种的操作依据和建议, 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自负盈亏,与本公众号和作者无关。期权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