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出现两极分化

有没有出现两极分化
2024年03月22日 10:04 西政资本

昨天的文章因违规导致被删除了,很多同行问到有没可能是我们最近对地产、城投、金融以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看法过于悲观了,还有一些同行提出了一些更扎心的看法,比如说有没有可能只是地产、城投和金融行业比较差,其他行业其实都还不错。

比如中央提出来的“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和新消费,实际上可能非常火爆,这些行业里的小伙伴也干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具体比如直播带货,虽然对头部网红有所规制,但其他绝大多数网红以及上下游供应链其实还是觉得形势大好,甚至跟地产、金融行业的惨状比起来就是明显的两极分化。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是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更为明显的反应则是产品和服务走向中高端。事实上,中国经济正在从上半场过渡到下半场,不管是传统的地产、城投还是金融行业,那些只能适应上半场规则或者只能依赖于旧模式生存的人,很可能会长时间陷入困境。

简单来说,只有成功转型,搭上新经济列车的人或许才能满载机遇、生机盎然,反之,我们这些做传统的地产、城投、金融等业务的人是否真的会被新势力卷走?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上述考虑可能有点杞人忧天,即便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从土地财政彻底转到了高新科技方向,因住房的需求、城投的基建功能以及金融的输血作用一直都存在,因此地产、城投、金融行业其实不存在市场消亡的问题,而只要有需求,我们这些市场主体就有生存的空间。

当然,大家确实也得承认在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等“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细分领域里,有不少企业生机勃勃,赚得盆满钵满,相比之下的金融、地产、城投行业则是一潭死水。我们甚至想着,国家此时是不是必须保证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不会倒下,不然会不会连底裤都无法保住。

近几年来,很多人都在复盘或者在重申日本失落的30年,认为中国会重蹈覆辙,包括他们认为中国马上会逐步进入他们推演的各个阶段,先是房地产崩盘,然后是金融出现危机,接着是实业出现危机,最后就是经济停滞不前。

我们认为中日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差异的,一是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庞大的内需基础;二是中国有最为完整和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而且有最为成熟的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和消费市场,而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或者无法企及的,因此把中国目前暂时的转型困境同日本失落的30年进行类比,逻辑上本身就存在漏洞。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0-1的阶段是美国的天下,但1-10的阶段却是中国的舞台,比如中国的网购、快递、便捷支付体验独步天下,因为中国丰富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场景为科技和技术革命提供了最佳的应用土壤。

同样的,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中美脱钩断链的大背景下,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工智能(AI)等基础技术领域美国已比中国遥遥领先,但在应用方面,中国在1-10阶段的市场表现远比美国的0-1阶段来得优秀,不过最终还是得考虑美国愿不愿意带着中国一起玩的问题。

基于上述担忧,我们认为,即便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等领域不少企业目前都能过得非常滋润,但在中美关系紧张、外贸出口不振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最终还是会走上内卷的道路。

举两个最现实的例子,直播带货非常火爆,但背后就是价格战的底色,比的就是全网最低价;再比如支撑了去年的出口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的价格站更是打得如火如荼。如果继续卷下去,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等领域其实也会步入地产、金融等传统行业的后尘。

我们今年提到过几次很多资本大佬移民到新加坡等国家的事情,这背后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的转型面临较大的阻力,比如中高端产品方面,欧美日韩既是中国最大的目标客户,又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二是中国的普通企业以及底层老百姓对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缺乏理性的认知,最明显的表象就是“卷”,当然这个问题在中国其实至今无解。说得再直白一点,对于很多移民海外的富豪或大佬,大家可以怀疑他们的人品,但不用怀疑他们的眼光。

回到地产、城投、金融等传统行业上,就自身的感触而言,市场需求其实一直都有,但因为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都不太好,所以都不怎么敢动,不过我们倒坚信市场迟早都会复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