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砍了极氪一刀

小米砍了极氪一刀
2024年05月14日 14:31 蔚然先声

作者 | 高凌朗

编辑 | 汪戈伐

5月10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极氪智能科技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ZK。极氪被称为“最快IPO造车新势力”,从品牌发布到上市,极氪仅用了37个月。

当日,极氪智能科技在纽交所的开盘价为26美元/股,盘中最高到29.36美元/股,最终以28.26美元/股收盘,市值达到了68.98亿美元,说明市场整体颇为看好。与此同时,其他几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美股市场的市值分别为:蔚来105.81亿美元、小鹏73.03亿美元、理想283.18亿美元。

也就是说,背靠吉利的极氪,可能随时在市值上超越小鹏汽车,但极氪市值实际上远低于之前的市场估值。

2021年8月,在英特尔资本、哔哩哔哩、宁德时代等领投的Pre-A轮融资后,极氪估值达到89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戴庆宣布,极氪A轮融资后的估值上升至13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Mobileye、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等。

随着小米汽车的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考虑到小米SU7系列与极氪的001和007两款热销车型在定位、定价等方面高度重叠,两个品牌存在直接竞争,我们认为,小米的高调入局把极氪的估值砍了一刀。

极氪独立运营后,曾两度提交IPO招股书。首次尝试在2022年12月因宏观环境影响而搁置,2023年11月公司重启了IPO进程,但一个月后决定再次暂停,原因是市场时机并不成熟,且估值预期与市场情绪不匹配。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处于严重内卷状态,极氪也面临高研发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自我盈利,因此上市成为其筹集资金以维持运营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我们认为,上市能为极氪带来资金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然而,极氪与吉利面临的挑战可能更为复杂。

极氪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成立于2021年3月,前身是领克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事业部。

极氪的产品线相对小众且略显混乱,从猎装车起步,直到第五款车型007才回归主流家用市场。目前,极氪的在售车型主要包括极氪001、极氪001 FR、极氪007、极氪009、极氪X。截至2024年4月底,极氪累计交付汽车超24万辆。

可以说,极氪的发展得益于吉利集团的全面投入,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极氪成立后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除了极氪,吉利集团旗下还有吉利、银河、领克、几何、沃尔沃、极星、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雷达新能源汽车等品牌从不同角度参与市场竞争。

极氪虽然是吉利汽车旗下定位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开始后,极氪也被卷入其中,并给出较大的降价让步。

4月1日,极氪007推出后驱增强版,售价20.99万元,而2024款极氪001的起售价下调3.1万元至26.9万元,两款车型上市发售价格均低于市场预期。另外,刚刚上市的小米SU7系列也与极氪001和极氪007两款车型展开了直接的竞争,极氪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

新能源车企入不敷出的问题也体现在极氪最新的招股书中,目前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并呈扩大趋势。2021年至2023年,极氪的总营收分别为65.28亿、319亿和516.7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76.55亿和82.64亿元,三年时间累计净亏损超过200亿元。

尽管极氪的整车毛利率在2023年末实现了正增长并达到15%,但相较于公司持续上升的研发费用,这一增长显得较为有限。

2021年至2023年,极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元、54.46亿元、83.69亿元,而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2.6亿元,表明公司在财务上仍旧依赖于吉利集团的资金支持。鉴于当前市场环境下,电动车盈利能力普遍受限,即便是拥有强大背景的车企,也面临着研发投入与盈利之间的持续挑战。

“多生孩子好打架” 的确适用于燃油车时代,只要多款车型中的一款能够成功,就能回本盈利。但面对电动车市场,小米雷军就公开发言,无法理解车企推如此多同质化的车型。“哪里是在做产品,完全就是在靠蒙”。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媒体交流会上,极氪CEO安聪慧表示:“吉利的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大众集团”。其实,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产品的容错性显著降低,这要求吉利不仅要在产品上追求卓越,还需有效管理内部竞争,确保各品牌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和协同发展。

事实上,尽管极氪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得到了吉利集团的大力支持,但公司在品牌建设和战略体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公众对极氪品牌形象的了解略有不足,极氪需要更清晰地传达自己的品牌故事和独立价值。极氪在对外传播上似乎过于强调吉利集团的技术赋能。

具体来说,极氪001的成功为极氪赢得了市场声誉,但也成为了公司的一大挑战。后续推出的车型难以复制极氪001的成功,导致极氪对001车型的依赖过重。2023年,极氪约65%的销量依赖于极氪001。

后续车型如极氪009、极氪X等市场表现未达预期,极氪007虽略有起色,但所在的价格区间竞争非常激烈。极氪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销65万辆,但2023年交付量仅为11.9万辆,2024年的销量目标也只有23万辆,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更多001这样能打开局面的车型。

公司方面,虽然极氪原计划募资10亿美元的规模最终减半,实际募资约4.41亿美元。尽管如此,极氪CEO安聪慧对IPO结果表示满意,并强调极氪在过去几年的全球汽车企业中已是较大的IPO之一。

极氪的全球化战略也是其IPO的重要考量之一。公司计划在今年进入欧洲8个国家以及东南亚、中东、南美和澳洲等5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在这些新市场,极氪作为“纽交所上市公司”的身份将带来巨大的品牌价值,有助于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在纽交所敲钟上市的同时,白宫却传来不利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白宫计划在近日宣布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口征收更高的关税。匿名消息人士向该媒体透露,根据新政策,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上升至100%。

事实上,尽管美国试图限制中国新能源车进入其市场,但美国投资者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上市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今年,吉利旗下的路特斯和极氪通过IPO成功上市,这继蔚来、小鹏、理想之后的又一波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美股上市潮。

这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普遍看法:尽管中国电动汽车面临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的挑战,但其长期前景仍然被看好。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提高产品成功的几率和避免市场同质化是打赢“淘汰赛”的关键。得益于吉利集团的强力支持,极氪不会轻易出局。为了保持竞争力,极氪需要清晰地传达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独立价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