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开始掀桌子了

通威股份开始掀桌子了
2025年01月04日 08:30 蔚然先声

作者 | 方乔

编辑 |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官方

12月24日,通威股份宣布了一项关于部分高纯晶硅项目技术改造与检修,以及有序减产的公告。

公告指出,由于西南地区冬季进入枯水期,导致电力价格环比上涨,同时考虑到光伏产业整体仍处于市场底部调整阶段,公司旗下的永祥股份将分阶段安排其下属四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进行技术改造与检修工作,以实现阶段性的有序减产与控产。

巧合的是,在同一天,大全能源也在其官微上发布了类似公告,计划控产减产。

然而,市场对于通威的举措反应并不热烈。通威于2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原本当天股价以23.86元报收,涨幅4.15%。而在这之后的三个交易日内,通威股份股价累积下跌了约7.71%。

2020年起,光伏行业开始加快发展,经历四年跑马圈地式的加速扩产,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困境。

通威股份此次率先打响了反“内卷”的第一枪,作为行业龙头的它或许能带动部分企业跟进,但市场对光伏产业的信心似乎很难恢复了。

通威股份成立于1995年,最早以饲料业务为核心。2006年,通威股份收购了乐山永祥公司51%的股份,从此直接进入高纯晶硅生产领域。

随后,通威股份通过一系列并购和业务拓展,建立了包括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在内的全面产业链。

2018年,通威股份光伏电池出货量位列行业第一,并保持此地位至2023年。

随着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关键部分,迎来了极速的发展机会。

尤其202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产业链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但近年,光伏产业的投资过热,许多公司未经深思熟虑就扩大了产能,这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约60.6%、58.9%、37.8%、32.2%。

这样的增速远超市场消化能力,市场迅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失衡的供需关系导致各环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价格分别下跌了40%、48%、36%、15%,均创下了历史新低。

通威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业绩遭受了重创。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7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同比下降了124.37%,与2022年同期163亿元的净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了21.56%和25.77%。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通过官方渠道对行业内低价中标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然而,尽管有政策导向和行业呼声,光伏行业内卷的情形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即便是像通威股份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也快熬不下去了。

通威股份此前在产能扩张方面采取了较为激进的行动,目标是显著增加其在光伏市场的占有率。

特别是在2023年,公司明确宣布在四川乐山市、成都双流区、乐山峨眉山、乐山五通桥区和鄂尔多斯市等多地,总投资高达645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其中,仅鄂尔多斯一个投资项目就高达280亿元。

从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来看,通威股份通过扩大产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2.08亿元、257.26亿元和135.74亿元。

进入2024年, 通威股份仍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生产规模。2024年6月,公司启动了云南保山二期20万吨硅料项目;9月,又启动了内蒙古包头三期20万吨硅料项目;并计划在年底前启动乐山四期12万吨硅料项目。

然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也给通威股份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从项目的前期筹备到后期的运营维护,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总额已经达到了1072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超过三倍。此外,公司的总负债也从2020年的327.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366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9.04%。

想要通过提高产能压倒其他企业并非易事。通威随后将注意力转向了海外市场。

2024年8月13日,通威股份宣布计划以不超过50亿元的价格收购全球第五大电池厂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润阳股份总裁唐骏曾在7月向媒体透露,目前欧洲和美国地区占润阳股份出货量的80%以上,“RUNERGY”已跻身美国光伏组件前五的品牌,并预计2024年全年海外组件出货目标为6.5GW左右。

然而,在收购过程中,润阳股份的泰国工厂突然停工。这一突发事件不仅影响了润阳股份的整体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也给通威股份的收购计划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当前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继续扩大产能显然已不是明智之举,甚至可能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局面。而合并收购之路又遭遇波折,因此,减产成为了通威股份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也观点认为虽然减产短期内能止损,但长远来看,情况并不太妙。

要知道,对光伏玩家来说,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只是个别企业减产难以根治,弄不好还会丢掉市场份额。此外,那些闲置的产能依然会加重财务负担。

很显然,在通威减产效果反映到业绩之前,市场已经先给出了消极态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