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解剖100名肠癌死者,研究发现:易患肠癌的人,有8大恶习

浙大解剖100名肠癌死者,研究发现:易患肠癌的人,有8大恶习
2025年03月31日 13:14 安静文艺范儿

来源:最寿光

深夜,医院急诊室里灯火通明,充斥着紧张与焦虑的气息。38 岁的李女士搀扶着丈夫赵先生,步履匆匆地走进来。赵先生面色苍白,双手紧紧捂住腹部,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身体因疼痛而微微颤抖。李女士心急如焚,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医生,他这几天肚子一直疼得厉害,本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可这疼痛越来越难忍了。” 经过一系列检查,肠镜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 肠癌晚期,肠道内的肿瘤如同狰狞的怪物,几乎将肠腔完全堵塞。

这样令人痛心的场景,正频繁地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上演。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肠癌形势严峻,每年新增病例高达 56 万例,死亡人数也达到了 29 万例。换算下来,每 3 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肠癌,每 6 分钟就有一条生命因肠癌消逝。更令人担忧的是,30 岁以下年轻患者的比例与 20 年前相比,竟激增了 3 倍。

面对如此可怕的癌症,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耗时 5 年,开展了一项极具突破性的研究。他们对 100 名肠癌死者的病理标本进行深入解剖分析,惊人地发现,91% 的病例背后,都存在着原本可预防的生活习惯因素。“这就好比在肠道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研究项目负责人、资深的王教授神情凝重地形容道,“而那些引发爆炸的导火索,往往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恶习潜伏:你的习惯正在伤害肠道

“久坐魔咒”:椅子上的健康危机

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里,一间间办公室内,无数人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据《英国医学杂志》2021 年的数据表明,每天久坐超过 6 小时的人群,患肠癌的风险会陡然增加 43%。肠道就如同人体内部的 “下水道”,负责排出身体的代谢废物。然而,长期久坐会让肠道蠕动变得迟缓,代谢废物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其中的毒素不断反复刺激着肠黏膜。

28 岁的小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从早到晚,几乎有 12 个小时都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敲代码。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很少有时间起身活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肠癌,更糟糕的是,肿瘤已经转移到了肝脏。像小张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长时间久坐正成为肠道健康的一大 “隐形杀手”。其实,想要打破这个 “久坐魔咒” 并不难,每 45 分钟起身活动 3 分钟,无论是去接杯水,还是上个厕所,都是很好的机会。还可以尝试 “踮脚办公”,每隔 1 小时踮脚 30 次,这个简单的动作既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又不会耽误正常工作。

“三高饮食”:肠道的慢性毒药

街头巷尾,各种美食琳琅满目,然而有些看似诱人的食物,却可能是肠道的 “慢性毒药”。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饮食方式,会悄然改变肠道内菌群的结构。研究显示,每天多摄入 50 克加工肉制品,肠癌风险就会上升 16%。

在四川成都,经营火锅店多年的刘老板,每天的饮食几乎都离不开自己店里的麻辣火锅。滚烫的红油锅底,涮上各种肉类、内脏,再蘸上浓郁的酱料,这是他最爱的美食。然而,长期这样的 “三高饮食”,却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次体检中,刘老板被查出肠道内布满了上百个息肉,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肠癌。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饮食方式,遵循中国式防癌食谱:早餐来一碗杂粮粥,搭配一个水煮蛋和凉拌木耳;午餐吃糙米饭,配上清蒸鱼和蒜蓉西兰花;晚餐则是小米粥、豆腐炖白菜。重点是,每天要保证摄入 30 克膳食纤维,这相当于 500 克蔬菜、200 克水果和 50 克杂粮。

“厕所沉迷”:危险的十分钟

如今,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排便时间超过 10 分钟,直肠静脉就会持续充血,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时间也会延长 3 倍。广州某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72% 的年轻肠癌患者都有上厕所时玩手机的习惯。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30 岁以下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延迟了 1.8 年。

在深圳工作的小李,每次上厕所都要带上手机,一蹲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他觉得这是一天中难得的放松时刻,却没想到,这个习惯正一步步损害着他的肠道健康。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排便时出现了异常出血的情况,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去医院检查。医生叮嘱他:“上厕所时一定要专注,3 分钟解决战斗,手机就留在门外。一旦发现异常出血,必须立即挂号排查。”

防癌行动:从现在开始改变

筛查:早发现,早治愈

在肠癌的防治中,筛查至关重要。45 岁是一个关键的筛查节点:每年要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测,每 5 - 10 年需做一次肠镜检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的数据显示,早期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高达 95%,而晚期患者却仅为 12%。

上海的孙女士,在 46 岁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了首次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了她肠道内有几个腺瘤,随即进行了微创切除。如今,10 多年过去了,孙女士的肠道一直保持健康,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她常常感慨:“多亏了及时的筛查,让我能在早期就发现问题,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运动:肠道的 “按摩师”

运动对肠道健康有着神奇的功效,每天快走 30 分钟,肠癌风险就能降低 27%。推荐大家试试 “买菜疗法”,每天步行去菜市场,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挑选新鲜的食材,一举两得。

在南京的一个公园里,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其中一位王大妈,已经坚持跳了 8 年广场舞。她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毛病多,自从开始跳广场舞,不仅身体越来越硬朗,去医院体检,医生都说我的肠道比很多年轻人都健康。”

警惕:身体发出的警报

身体一旦出现一些异常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这可能是肠道发出的 “红色警报”。如果持续 2 周以上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时间变得不规律,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变细,表面带有沟槽;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下降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武汉的一位大学生小王,连续 3 个月出现腹泻症状,他以为只是肠胃不适,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剧痛,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肠癌,而且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转移。主治医师惋惜地说:“如果他能早来 3 个月,或许还有机会保住肛门。”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们在肠癌标本上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83% 的标本上存在多处癌前病变。这意味着,如果这些患者能提前 5 年改变生活习惯,大部分悲剧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进行解剖研究,并非是为了展示死亡的残酷,” 病理科的张主任眼中满是感慨,“而是希望能从这些病例中,为活着的人找到预防疾病、延续生命的希望。”

正如医学泰斗钟南山院士所说:“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身体的声音,尤其是那个默默工作、为我们消化食物、排出废物的肠道。它不需要我们顿顿山珍海味,只渴望规律的作息;它不奢求我们给予特殊照顾,只需要我们定期进行体检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