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录:陆天然/文
“筷子喝不了汤,勺子吃不了面”,这句质朴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形象地揭示了“人各有所长”这一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生活的广袤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恰似夜空中的繁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就如同筷子与勺子,它们虽只是简单的餐具,功能却大相径庭,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用途。这也正如我们所处的社会,由无数不同职业、不同才能的人构成,360行,每一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每一行都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不做通才做专才,人生出彩不奇怪。
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都在向我们证明着这一点。在艺术领域,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其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他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也为他的绘画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使他能够更加精准地描绘人体的形态与动态。然而,达·芬奇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他设计了飞行器、坦克等许多超越时代的发明,对机械学、物理学等领域也有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达·芬奇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自己天赋和才能的充分挖掘与发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再看体育界,飞人博尔特在田径赛道上的表现堪称传奇。他以惊人的速度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人类速度的象征。他的爆发力、协调性和节奏感,使他在短跑项目中无人能敌。然而,博尔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在体育方面的天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完善自己的技术,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顶尖运动员。博尔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商业领域,马云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创办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格局。马云并非出身于商业世家,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商业教育。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互联网领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看到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毅然投身于电子商务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企业。马云的成功,正是他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结果。他善于把握机遇,勇于尝试新事物,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带领团队不断前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自己的长处,盲目地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就像有些人看到别人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成就,便不顾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拼命地去追求高学历,结果却事倍功半;有些人看到别人在商业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便不假思索地投身商海,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些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自己的长处呢?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等。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其次,我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从未意识到的潜力和才能。最后,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身边的人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我们的优点和长处,他们的建议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之后,就要努力去培养和发展它。这需要我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汗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就像达·芬奇、博尔特和马云一样,他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优点,而不是嫉妒和排斥。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最大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职业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医生、教师、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工人、农民、服务员,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个职业,也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职业”。只要我们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做到最好,就一定能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人们眼中的“状元”。
“筷子喝不了汤,勺子吃不了面”,人各有所长,不做通才做专才,人生出彩不奇怪。让我们都能认清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努力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相信,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作者简介: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