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正逢其时,将巩固我国保险业全球市场地位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正逢其时,将巩固我国保险业全球市场地位
2024年05月20日 17:11 机构之家

编者按:2024年1月23日,龚正市长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回顾历史,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也是全球资本汇聚中国的桥头堡,风云际会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金融强国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机盎然、蓬勃之势恰如旭日初升,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选、共识之选、必然之选。

机构之家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划推出“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将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国际再保险中心、外商投资首选地、QFLF试点、QDLP试点、强金融监管等十大角度,梳理、分析、解读上海近年来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系本系列中的第五篇。

上海,这座东方之珠,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金融的枢纽,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的光辉见证者。自19世纪的初露锋芒,至21世纪的繁荣兴盛,上海保险业的每一次飞跃,都与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同频共振,共同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回望历史,1865年,德盛号在上海创立了中国首家民族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开创了华人自办保险的先例,打破了外商的市场垄断,点燃了民族保险业的希望之光。1875年,面对外国航运企业的联合排挤,招商局在上海独资办保险,向社会公开募股,相继创建了“仁和”、“济和”等保险公司,民族保险业由此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新纪元。

步入20世纪,上海保险业蓬勃向前,1929年金城银行成立太平水火保险公司,1934年太平保险公司增设人寿保险部,奠定了太平集团的历史基础。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为后续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奠定重要一步。1992年,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开启了外资保险参与中国市场的新篇章,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这座承载着保险业历史荣光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魄力,绘制着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未来蓝图,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随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逐步建成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注定将成为上海保险发展历史上的辉煌一笔,这不仅将进一步巩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将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的重要枢纽。

一、政策面支持,夯实再保险中心建设基础

所谓再保险,也叫分保,是保险公司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它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的行为。这一机制对于分散风险、稳定保险市场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以促进其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它不仅为浦东新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定位。该意见特别提出要发挥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积极作用,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

紧接着,在2021年8月16日,原银保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成型,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该《指导意见》明确了上海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后续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

进入2023年,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再保险市场从“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同时,《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了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对外开放,并加强了人才机制建设。

到了10月26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国际再保险大会的举办和再保险“国际板”的正式启动运营,以及首批15家机构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的正式亮相,形成了初步的机构集聚形态,展示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自2021年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来,通过连续的政策发布和实施,已在制度建设、市场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产品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国际板”的启动、首批再保险运营中心的批复以及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的亮相,上海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市场,填补了我国再保险市场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为我国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深度参与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匹配我国保险业全球市场地位

在市场发展方面,我国再保险市场正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竞争态势。中资再保险公司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外资再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根据最新数据,国内专业再保险公司已达到14家,其中包含6家中资企业与8家外资企业。在2022年,这些专业再保险公司的分保费收入累计超过了2,288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70%,显示出市场的稳健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上海在再保险领域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已成功吸引包括美国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德国通用再保险、大韩再保险等国际知名再保险集团设立分公司,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再保险市场的参与主体,增强了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

虽然再保险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全球竞争力尚未达到与其直保业务领先地位相匹配的水平。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更是位居全球第一,瑞士再保险《Sigma》报告亦预测,到2035年中国有潜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直保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

然而,我国再保险行业的发展却未能与直保业务的全球地位相称,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中,中国的再保险公司与国际老牌再保险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AM Best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再保险公司TOP 50榜单中,前两家公司的再保险毛保费总额达到910亿美元,占榜单总额的25%,而前五家公司的毛保费总额更是占据了近47.3%的市场份额。中国三家再保险公司上榜,包括中国再保险、太平再保险和前海再保险,在该榜单中分别位列第8、第29和第31位,与我国直保公司在全球保费规模中的地位相比,再保险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

此外,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分入和分出业务之间存在显著差距。2022年数据显示,中国分出至境外的保费规模约为1120亿元人民币,而从境外分入的保费规模仅约为283亿元人民币,再保险逆差高达近4倍。这一现状凸显出我国再保险分入业务的不足,亟需通过加强与全球再保险市场的融合,提升再保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推动整个保险产业链的全面和协调进步。

三、再保险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助力中国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一)极端气候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再保中心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

全球范围内,由极端气候条件引发的自然灾害正变得愈发频繁且破坏性加剧。2021年,台风“烟花”和河南省遭遇的历史性洪水,以及2023年台风“杜苏芮”的破坏性登陆,均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事件凸显了极端气候对人类社会构成的严峻挑战。

应急管理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与近5年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4.4%、2.8%和37.2%,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96.9%、12.6%。

在这种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且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再保险作为分散风险、提供保障的重要工具,在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维护人民生活安宁和国家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风险转移的途径,减轻了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集中索赔压力,而且通过提供经济补偿,加速了灾后重建,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再保险还支持了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增强了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整体抗灾能力,对于提升国家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面临的巨灾风险日益上升,市场对风险分散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国内保险市场承接能力有限,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该中心的成立旨在强化再保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球保险要素配置功能,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对巨灾风险的抵御能力,服务国家风险治理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

(二)再保中心助力中国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我国正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不仅有利于将境外再保险机构“引进来”,也有助于中国再保险公司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境内外市场的联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先锋力量。

上海保交所董事长任春生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中,特别强调了再保险在全球保险市场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再保险不仅能够跨越国界,而且在定价、承保和理赔规则上对全球保险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是国际经贸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具。”这表明,再保险是连接国内外保险市场、促进资本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任春生进一步阐述了成熟再保险市场对融入全球经济的保障作用。对内,再保险通过提升对关键领域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为国家战略如尖端科技和“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对外,再保险通过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利用外资增强国内经济的安全性,同时将中国资本的力量引入全球,为稳定全球经济波动作出贡献。

因此,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不仅有助于中国再保险公司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推动我国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而且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中国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海作为我国保险业的发祥地,其发展轨迹始终映射着中国保险业的成长与蜕变。如今,这座承载着中国保险业历史与梦想的城市,正迎来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这不仅是对上海厚重保险史的续写,更是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将巩固上海作为国内外保险要素配置的核心枢纽,更将使上海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随着中心的逐步完善,上海的全球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为我国乃至全球保险业的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