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八〡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八〡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2024年06月17日 11:21 机构之家

编者按:2024年1月23日,龚正市长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回顾历史,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也是全球资本汇聚中国的桥头堡,风云际会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金融强国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机盎然、蓬勃之势恰如旭日初升,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选、共识之选、必然之选。

机构之家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划推出“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将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国际再保险中心、外商投资首选地、QFLF试点、QDLP试点、强金融监管等十大角度,梳理、分析、解读上海近年来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系本系列中的第八篇。

“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超过3500亿美元,共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得到蓬勃发展。这些数据说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这是3月28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透露的数据。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外商投资首选地之一,现有外资企业7万余家,2023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6017家,同比增长38.3%,实际使用外资240.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1月底,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62家和563家,上海继续成为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上海是外商投资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一大批外资外企在上海集聚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外资经济已经成为贡献了全市超过1/4的GDP,约1/3的税收、1/2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始终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合作者。

一、上海引进外商投资的主要成就

1.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速度不断提升

上海累计使用外资达到500亿美元用了约25年时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约6年,而突破1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2500亿美元仅用了3年时间,2021年底,上海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突破3500亿美元仅用了2年时间。

2024年1-2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9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2.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分行业看,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9.63亿美元、11.78亿美元和5.96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4倍、-4.9%和2倍。

2.引资能级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上海吸引了多个高能级外商投资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汽车、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等,如德国安联在沪设立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摩根大通、日本野村证券在上海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等。

2024年2月27日,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暨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共签约了63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约64.7亿美元,聚焦上海重点产业体系,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6个。投资企业能级较高,9个项目来自世界500强企业。

2024年3月29日,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世界会客厅正式召开,大会集中签约了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21个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强的重点产业链及细分赛道代表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524亿元。

此外,多数项目体现出跨国公司将更多全球资源和关键供应链环节配置在上海,属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项目逐渐增多。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立了其在中国的超级工厂,该工厂不仅服务中国市场,也是特斯拉全球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3.总部聚集地地位进一步巩固

上海市持续巩固其作为跨国企业亚洲区域总部的集聚地地位,2023年迎来外资企业设立和扩展的高潮,上海新注册的外资企业数量达到6017家,年增长率高达38.3%,显示出其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强劲势头。

2024年2月27日,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暨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上海为新认定的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外资研发中心、首批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这不仅标志着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体现了其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不懈努力。诸如安永、世邦魏理仕等知名国际公司被授予“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的荣誉,这是上海市首次颁发此类认证,进一步突显了这座城市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据上海市商务委介绍,此次新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来自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能级水平较高,包括14家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2家事业部总部和2家全球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4家。此次获颁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的10家企业,在业界的知名度较高,投资促进能力较强,涵盖专业服务、商协会、金融资本、产业链四种类型,拥有广泛的平台、业务、投资、客户资源和信息渠道。

卡夫亨氏选择将其亚洲区域总部从新加坡迁移到上海,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执行力。自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公司不断强化在中国的业务布局,目前在中国拥有五家生产工厂,并成功打造了包括味事达和广合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近年来,卡夫亨氏在中国的投资持续增加,包括在广东建立了一座价值7亿元人民币的酱油生产基地,以及对上海工厂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投资,总投资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李凌认为上海的城市经济发展正展现出加速度,世邦魏理仕将继续利用全球资源和本土专业团队,助力外资长期看好并投资中国。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指出,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提供了独特的商业机遇。安永在过去三年中帮助引入了数十家跨国企业,未来还将围绕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规划一批高水平项目。

英国阿斯利康宣布将上海升级为其全球第五大战略中心,这标志着上海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阿斯利康还发布了“上海医药创新企业2024合作出海计划”,旨在推动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中国,特别是上海,在全球医疗保健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阿斯利康计划持续加大在华投入,深化与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合作。阿斯利康和中金资本联合设立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目前已投资近20家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展示了其对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信心和支持。

二、上海建设外资首选地的工作成果

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表示,“外资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看中了上海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

上海在建设外商投资首选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叠加优势,与对外开放合作的良好基因和生态基础,为外商的投资展业创造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方面,上海落实了最新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更多领域开放和项目落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理财、财务公司率先落户上海,并扩大经营范围。此外,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沿海捎带业务试点,进一步扩大沿海捎带政策效应。

支持重点区域对外开放:上海实施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改革。拓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保税LNG等加注业务规模,并研究推进绿色新型燃料加注试点,提升上海港能源加注服务水平。同时,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探索扩大开放措施,加快集聚国际高能级专业服务业主体。

2.提升引进外资能级

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方面,上海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并向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鼓励外资充分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以及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投资。

支持外资总部企业方面,上海大力吸引外资在沪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事业部总部、贸易型总部等各类总部型机构。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可依法依规享受资助和奖励。同时,总部企业在资金运作与管理、贸易便利、科技创新、商事登记、人才引进、出入境便利等方面也能在上海获得支持举措。

推动外资研发中心加快发展方面,上海落实了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采购设备按照规定享受免退税优惠政策;优化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流程,并对研发数据依法跨境流动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项指导;支持对外资研发中心出于研发目的暂时进境的研发专用关键设备、测试用车辆等按照规定延长复运出境期限;鼓励外资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强土地、设备、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此外,上海还加强对外资研发中心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3.鼓励外资参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上海加大了全球推介力度,实施了新一轮上海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支持外资参与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国际消费窗口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支持在沪国际消费品品牌企业提升总部能级,引进一批国际中高端新品牌,支持更多高能级首店、新品落户上海。还将当年度在沪新开设的高能级首店、旗舰店,以及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球首发、首秀、首展活动的国际品牌,纳入本市消费市场创新支持政策范围。

4.优化外商投资服务

强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方面,上海完善了驻沪商协会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通过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政策宣介会、外资专班服务等多种方式,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建议、回应诉求关切。同时,上海积极发挥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SIPP)作用,建立与驻沪外国商协会专员对接服务机制,开展常态化交流。此外,还建立了市、区两级外资企业投诉机制作用,完善投诉接收、协调转办、及时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

强化信息精准推送机制方面,上海深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涉外服务专窗等涉外服务平台建设,在中英双语信息推送和公共事项办理等方面加大优化力度,实现外籍人士出入境、工作许可等高频事项中英文在线办理功能。在“随申办”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开办、经营和政策汇编等中英文信息指引服务等,让外资企业获取信息更加精准便利。

综上,上海的外资工作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外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到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再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集聚,这些成就标志着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上海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企沟通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外资首选地的地位。

三、上海未来将重点围绕“三个提升”进一步发力

谈及下一步工作,华源表示,未来上海外商投资首选地的建设将重点围绕“三个提升”进一步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实施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来拥抱全球的企业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资促进的力度。坚持发挥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等机构组织的作用,举办好“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的系列活动,支持外资企业更多投向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健全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完善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继续办好外资企业政企圆桌会,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以更加精准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的获得感。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上海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开放的投资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这座城市不仅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将自己打造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

展望未来,上海将继续围绕“三个提升”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拓展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支持它们在上海扎根、成长和繁荣。

上海的故事还在继续,随着更多外资项目的落地和更多创新政策的实施,这座城市将不断书写外商投资的新篇章,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