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十〡强监管引领上海金融生态显著优化

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十〡强监管引领上海金融生态显著优化
2024年07月15日 12:08 机构之家

编者按:2024年1月23日,龚正市长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回顾历史,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也是全球资本汇聚中国的桥头堡,风云际会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金融强国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机盎然、蓬勃之势恰如旭日初升,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选、共识之选、必然之选。

机构之家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划推出“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将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国际再保险中心、外商投资首选地、QFLF试点、QDLP试点、强金融监管等十大角度,梳理、分析、解读上海近年来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系本系列中的第十篇。

金融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中肩负着特殊使命。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新时代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指明了方向。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明确提出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要求。

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金融强国探索了宝贵经验。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风险防控任务,上海监管系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监管效能提升显著

党的二十大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性监管的新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上海监管局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为己任,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努力提升监管的整体性、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力求以“五性”的标准检验“五大监管”的效能。

在政策和举措方面,上海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在机构监管上重点加强对中小法人机构特别是“关键少数”的监管,强化股东行为约束、完善公司治理,对分支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探索良性退出机制;在行为监管上,围绕“消保专项治理年”、“消保深化治理年”,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持久战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专项整治;在功能监管上,开展跨类型机构横贯式检查,做到“打早、打小、打萌芽”;在穿透式监管上,恪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科技赋能的力量,强化对中小法人股东股权、资金流向、业务实质的穿透;在持续监管上,探索对银行高管实施全流程管理,完善重点领域“后评估”、“回头看”机制。

一系列举措初见成效。2023年前9个月,上海辖内纳入通报的消保投诉5.7万件,占全国比重由2022年的20%下降至15%。2023年以来,上海地区累计侦破信贷领域经济犯罪案件2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超1亿元。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专项检查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从127家机构中筛选32家开展非现场稽核,对4家重点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揭示第三方供应链平台风险隐患。在穿透式监管中,督促违规股东完成股权清退和转让,揭示了保险资金通过层层嵌套投向高风险领域、关联方等隐患,发现部分普惠业务存在企业划型不准、虚增贷款规模等问题。

上海监管局以“五大监管”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现代金融监管实践。通过在机构、行为、功能、穿透式和持续性监管方面采取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有效补齐了监管短板,堵塞了监管漏洞,提升了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了金融风险防控,维护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金融安全稳定。

二、央地协同+区域协同,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

加强央地协同,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表示,要在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力,推动形成更加深度有效的央地监管协同。

近年来,上海在创新央地协同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逐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共治的大监管工作格局。比如,在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信用卡“反催收联盟”等领域,监管部门、公安机关、金融机构密切配合,两年来协同打击相关案件30余起,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有力震慑了金融违法违规行为。

除了加强央地协同,上海还积极探索区域协同监管的新路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金融合作日益紧密,跨区域金融风险防控需求也随之提高。对此,2021年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协同,优化长三角监管部门合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健全风险联防联控和重大案件协调处置机制。

2023年3月,上海金融法院作为发起方,联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等十家承担金融监管和自律管理职能的机构,共同签署了《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这是上海充分发挥金融审判专业优势和金融要素市场集聚优势,协同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

该协同机制明确了“五联”常态化工作机制,即金融市场法律风险联防化解、金融司法监管信息联络通报、金融法治案例联合研究推介、金融法治重大问题联合调研、金融法治高端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常态化、多层次协同,全面强化区域金融司法与监管协作,提升区域金融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这一协同机制的建立,是上海率先探索运用司法手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综合治理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充分体现了上海主动服务和保障国家金融改革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彰显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经济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鲜明导向,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全局,在强化央地协同与区域协同的双轮驱动下,上海正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高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格局,为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贡献了“上海经验”。

三、监管引导带动,金融消保效果显著

2023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强调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各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投诉处理要求,积极妥善处理与金融消费者的矛盾纠纷;严格依法合规经营,杜绝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上海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多次在辖内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2023年以来,在上海监管局指导下,全辖金融机构广泛开展集中教育宣传活动超3万次,触及消费者4.75亿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监管引导和示范带动下,上海各金融机构把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作为重要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做好消保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比如,交通银行将消保工作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渠道、全流程、全链条,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在“3·15”期间,交行在全国15个地区建成22家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常态化开展各类宣教活动。浦发银行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模型+规则”双引擎侦测体系,构筑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管控的立体防线,严防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发生。同时,创新推出“金融知识专列”系列宣教产品,将金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面对日益猖獗的“黑灰产”违法活动,平安担保、信也科技、维信金科等机构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加强线上巡查和线下查处力度,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精准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平安担保经过半年多的运营,其智能机器人已捕捉疑似“黑产”标签60余个、网络“黑产”标签1万余个、累计“黑产”数据2800余条、灰产数据6.9万余条。截至2023年底,平安担保已协助各地警方、行政机关有效破获涉黑案件累计75起。

上海金融业形成了监管部门统筹推进、行业组织示范引领、各机构争先恐后的生动局面,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消保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为维护好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实践经验。

四、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为金融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对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在金融科技监管探索方面走在前列,力争在培育金融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为科技赋能监管、完善新型监管体系积累经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更具包容、审慎、专业的新型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协同机制,加强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拓展金融科技监管沟通渠道。

在落地实践方面,上海于2020年5月起,公示了四批共19个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试点项目,其中3个已完成测试,试点数量位列全国前茅。2022年12月启动首批26个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居全国首位。

此外,2023年9月,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吸引了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长江养老等头部金融机构科创部门,中国信通院、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实验室,以及15家科技企业进驻“创新监管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汇聚金融科技资源,为业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五、上海强金融监管的成效显著,金融中心城市影响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严监管、强监管的护航下,上海金融风险防控和市场秩序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1年末,辖内银行业不良率0.81%、关注类贷款比例1.17%,资产质量保持全国最优。另一方面,金融乱象整治成效显著。监管部门对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全年共查处非法放贷、非法集资、非法经营保险及保险中介业务等违法违规案件14起。同时,监管机构加大行政处罚问责力度,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2021年,共对126家次银行保险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对63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罚没金额合计达1.06亿元。

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金融强国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创新央地协同与区域协同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上海金融监管效能显著提升,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秩序持续优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