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部署的持续推进,跨境金融在金融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这对金融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央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融资类业务,稳步推进央行间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
在跨境金融业务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作为中信银行在市场上知名度最响、护城河最深的老牌特色之一,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可以用“先行者”、“领先者”和“创新者”进行概括。37年的不懈奋进,对国际业务的精益求精,深深镌刻在这家银行基因中。
在中国跨境金融发展史中,中信银行实现多个“首创”:1982年,发行全国首笔武士债;1992年,开设国内首家信保融资业务银行;1996年,发放全国首笔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2009年,获得首批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资格银行;2015年,成为首批办理自贸区FT牌照银行;2019年,获得国内首家出口跨境电商收结汇业务资质;2020年,落地国内首家B2B跨境电商出口收汇创新模式;2022年,落地全国首笔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和全国首笔区块链新保融资;2023年,获得外汇展业首批试点银行资格,首批获得全国EF账户验收……
桥头堡上海分行,因地因时主动作为
上海分行在中信银行跨境金融发展史中率先起步。1988年,其在成立之初即兼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成为上海地区最早推出外汇存款、外汇票据快速托收即付、旅行支票等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同时,上海分行见证了上海外贸产业的变迁,也让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企业搭上了中信“快船”。
在发展初期,国内企业外贸业务刚刚起步,信用证和跨境汇款业务逐渐成为刚需,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网点经理帮助不少企业填写完成了第一张涉外收付凭证。此外,还为外贸企业客户提供上门收单的服务,与企业充分沟通交易背景了解需求,并指导企业提交符合惯例要求的交单凭证,规避因不符交单引发的商业纠纷。上世纪90年代,沪上37家国营外贸公司全部在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开户。
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独家推出个人小额美元票据快速托收业务、参与东方明珠本外币银团贷款、发放美元贷款支持上海贝尔浦东扩产项目等。在中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汇率波动的影响。为此,上海分行为外贸企业提供跨境结算和表内外贸易融资,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涉外保函等金融服务。2014年,中信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开业,陆续推出自贸区跨境现金管理、FT离岸贷款、自贸区发债、FT理财、自贸区租赁融资等新兴业务,与国际市场实现了更深入的对接。
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也已实现迭代升级。比如,上海分行通过推出全流程的“数字国业”产品体系,积极参与自贸区外汇业务改革试点,简化外贸外资企业办理跨境业务的审核材料,提供结算和融资便利。
“信外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横空出世
2024年4月,中信银行在上海发布“信外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旨在全力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并标志着中信银行外汇服务的再次启航。该服务体系秉承“中信大外汇 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理念及“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理念,深入企业进出口贸易、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和跨境投融资等领域,发挥在岸、离岸、自贸一体化跨境服务优势。从客户业务需求出发打造场景化分类,塑造了囊括结算、融资、交易、融智四大领域,以及信汇供应链、信汇投融资等多个场景在内的“4+N”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高标准地满足企业和个人跨境金融服务需求。
2024年,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在跨境金融业务上持续发力,增长明显。收付汇量与结售汇量连创新高,服务“走出去”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2%。外币存贷款双轮驱动、表现突出。截至9月末,上海分行外币存、贷款占据上海地区股份行第二位。外资总部客户进入度有所提高,多家跨国集团已与其达成跨境战略合作。上海分行通过构筑金融之桥,为企业连通了国际舞台,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例如,上海分行为某跨境物流企业度身打造跨境结算自动化方案,制定专属点对点直连模式,从客户业务出发进行场景化分类,使用API接口技术全方位、高标准地满足客户的跨境直连需求。系统可接收电子单据,帮助企业实现“以线上电子信息”为依据开展国际运输项下的全自动实时收付汇,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单据整理和传递费时费力的问题,切实有效地缩短了跨境结算操作流程,塑造“信外汇+”跨境结算新案例。
展望未来,上海分行将紧紧围绕“信外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致力于跨境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战略内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服务企业和个人跨境金融需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