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其实对于有买、必然有卖的股权交易,又何尝不是如此。
若干年前,既是改革开放的时势使然、又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考量;加入WTO后,我国的银行业曾系统性地引进西方银行、以作为战略投资者。
但二十年后,随着时代的沉浮和全球经济、地缘格局的演变,选择题还是摆在了眼前。
概言之,此前仍为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银行”,600926.SH)第4大股东的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以13.095元/股的价格、清仓式转让该行剩余的329,638,400股杭州银行股权,受让方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
6月9日,杭州银行收到新华保险提供的、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该笔交易已完成过户登记。转让完成后,新华保险合计持有杭州银行362,555,839股股份,占该行截至2025年6月6日普通股总股本的5.09%。本笔交易的股权,自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
与此同时,该行董事IanPark先生“因澳洲联邦银行持有公司股权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
各取所需,时代背景下的战略投资者
事实上,早在2005年该行就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以2.5元/股的价格认购杭州银行定向增发的2.5亿股,持股比例高达19.91%。
此后,该行又多次参与杭州银行的增资扩股。2006年,以0.36亿元受让浙江恒励置业集团持有的1420万股;2009年和2014年,又分别以13元和10.85元的价格继续认购了杭州银行7000万股。
入世不久的21世纪初叶,在国有大行、股份制行纷纷引入西方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背景下,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商行中、也有一些对标大行进行了尝试。除杭州银行引入的澳洲联邦银行,还有南京银行引入的巴黎银行等。
回头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变相合作,在汽车、高铁、机床、食品等制造业的模式自然也会在金融业进行尝试。
站在杭州银行角度,澳洲联邦银行具有丰富的银行零售业务和风险管理经验,通过引入其具备的西方化风险评级模式,从而迭代优化贷款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提升杭州银行的运营质效。
对于澳洲联邦银行而言,看重的则是杭州银行的区位优势。由于位处杭州、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通过入股杭州银行、该行能够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借用杭州银行的本地渠道和客户资源,拓展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版图。
既然如此,双方自然一拍即合,一段长达20年的合作就此展开。
虽然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但澳洲联邦银行或许获利更丰。
毕竟,该行输出的主要是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业务的扩大却是实实在在的。
同时,2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助推了包括杭州银行在内的银行业绩井喷。
2005年末,杭州银行总资产仅为463.82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3.40亿元,归母净利润4.90亿元;而到了2024年,三者分别超过当年的45倍、28倍和34倍。这份“成绩单”,就如我国的经济成就、远远超出了投资者当时的想象。
每股2.5元入手、现超13元出手
杭州银行业绩的井喷、自然使得作为股东的澳洲联邦银行也赚得盆满钵满。
以本次交易为例,该行当年以2.5元/股入手的股份,最终以13.095元/股出手,账面价格为原价的5.24倍。
与此同时,尽管股息率偏低、但该行历年的分红收益也不容忽视。
近三年来,杭州银行的年度分红比例依次为20.31%、21.44%和23.48%,明显低于优秀上市行30%的“合格线”。同时2022年和2023年静态股息率分别为3.45%和4.08%、相对也较为一般。
但相对“一般”的股息率是相对于“当前”价格而言,若考虑到该行极低的投资价格,则收益率仍然颇为可观。
如根据该行2024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杭州银行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80元(含税)。那么每股0.28元的股息相对于当年2.5元/股的投资价格,则静态的账面收益率可达11.20%。
故而,尽管杭州银行的股价处于上行周期,但对于澳洲联邦银行而言投资收益早已超出预期。
注:上市至今杭州银行股价前复权周线图一览;
基础图表来源:鑫网通达信。
相对于其它A股优秀上市行而言,杭州银行的分红确实谈不上“慷慨”,但基于近年来良好的业绩支撑,该行的股价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2024年度该行股价前复权涨幅为60.20%、明显高于银行板块(880471)的46.64%,而2025年截至6月9日收盘,该行股价涨幅为13.14%、也明显高于板块指数的8.42%。
业绩亮眼、后续又有提高分红的潜力,这些给予了接手的新华保险以信心。对于此次投资,该机构回应是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要求,并看好杭州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保险机构可以优化资产配置、促进银保业务协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