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500万股深圳农商行股权,正急切寻找接手者,不惜进一步调低起拍价格。
机构之家注意到,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深圳农商行股权正准备被拍卖。具体而言,本周四10点,4581万股股权将开拍,起拍价为1.32亿元,较2.36亿元的评估价大幅折价。事实上,此次拍卖已处于二拍状态,距离一拍失败仅半个月。一拍起拍价为1.65亿元,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目前来看,此次拍卖已吸引了超两千次围观,但同样未有报名者。


图片系阿里拍卖网站上深圳农商行股权拍卖情况
拍卖详情显示,此次拍卖者为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是该行前十大机构股东和目前出险股东之一。根据阿里拍卖网站提供的定价询价复函,其持有深圳农商银行1.47亿股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
问题股东频现,民营股东和自然人比例高
作为深圳市唯一本土地方性法人银行,深圳农商行成立至今已有20年,前身为深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深圳农商银行享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其资产规模高达8000亿,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而此次拍卖向外界揭示了该行问题股东——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现状:在天眼查网站中,其已被标注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相关风险信息高达5066条。由于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其经营和债务危机频现,则是近几年地产景气度回落的重要缩影。
然而,机构之家梳理发现,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并非该行唯一问题股东。目前该行前十大股东中,已出险的还包括深圳市蛇口大华置业开发公司、深圳市粤群龙发展公司。前者和房地产高度相关,后者主要从事批发业。不过两者目前似乎并非因相关风险产生出让该行股权的情况,但仍需保持观察。
此外,从股东性质来看,深圳农商行机构股东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例如本文已提及的三家出险企业。由于民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可能对股权稳定性产生冲击。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该行拥有高达5万自然人股东(主要为深圳农信社时期当地居民、农集体经济参与者及早期个人投资者),也形成了流动性诉求,和目前该行非上市现状形成对比。而目前该行重要股东中,仅星展银行为外资机构,出于大湾区布局等考虑,近几年整体增持深圳农商行股权。此前星展银行高管曾透露增持原因,认为使其能够利用深圳农商银行的广泛本地网络,进一步加快大湾区的增长和繁荣。

图片系天眼查网站显示深圳农商银行股权情况
基本面转弱,中间业务业绩及投资表现受挫
从深圳农商行近几年业绩表现来看,经营压力陡增,尤其是在中间业务方面,不仅是发展不足,而近几年更是遭遇“大败北”。
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农商行收入端增长整体放缓,增速分别为7.5%、6.0%和0.5%,对应137.5亿元、145.6亿元和108.7亿元。和大多数银行不同的是,深圳农商行收入压力并非来自主要息差回落带来的净利息收入疲弱表现,反而是在投资和中间业务上“栽了跟头”。2022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腰斩”,降幅52.6%;然而到了2023年,并没有看到任何“反弹”的表现,反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滑20.9%;而到了去年前三季度,则进一步收缩74.4%,收入规模仅3600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该行是否躺平放弃了这部分业务。此外,其他非息收入则在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3.2%和25.2%。考虑到这部分主要由投资收益等组成,而在过往两年的债券牛市环境下,不少中小银行依靠债券投资部分成功“逆袭”,而深圳农商行如此表现着实让人诧异。再回到该行利息净收入方面,过往几年均实现较快增速,尤其是在2023年同比增长12.2%。
随着收入端增速下滑,深圳农商行盈利表现也转弱。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1.1%至77.2亿,同期净利润同比下降1.7%至44.9亿,结束了多年正增长的表现。

图片系深圳农商行近几年收入、利润及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图片系深圳农商行近几年分项收入增长表现(%)
资料来源:wind
随着此次拍卖的推进,深圳农商银行再次回到聚光灯下。尽管该行有大股东星展银行背后支持,但不少股东“出问题”带来股权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影响该行经营决策和战略执行。此外,结合该行近几年业绩表现来看,不仅表现为投资“失利”,更是叠加中间业务的“躺平”,基本面压力或进一步增加拍卖难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