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简称“网贷”)作为一种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资金周转的便利。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张,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平台也开始利用各种“套路”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模糊利息费用诱惑:部分网贷平台以“免息”“低息”等吸引消费者借款,但在放款时通过隐藏费用如服务费、管理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变相提高实际借款成本。例如,某平台声称年利率仅为12%,但通过服务费和管理费将实际年化成本推高至30%以上。此外,有些平台还会在合同中设置默认勾选或强制捆绑销售非必要的产品服务,要求消费者购买作为放款前置条件。
2、泄露个人信息:消费者在申请网络贷款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机构打包出售,导致其及其亲友受到各类电话销售骚扰,更甚者将用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种信息泄露不仅影响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进一步的经济风险。
3、诱导过度借贷:一些网贷平台蛊惑消费者进行过度超前消费,诱导其在旗下的多个网络平台连环借款、以贷还贷,最终导致债务超出自身收入水平。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债台高筑,形成巨额借款,并可能导致不良征信记录。
4、虚假广告与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实施诈骗。此外,还有“刷流水验资”等手段,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总之,他们会声称“无抵押、无担保、极速放款”,让急需资金的人放松警惕。骗子会利用借款人急于拿到贷款的心理,在申请过程中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如保证金、激活费等,一旦借款人转账,便会失联。
5、强制下款与暴力催收:部分无资质网贷平台会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强制放款,并在消费者无力偿还时采取暴力催收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恐吓、威胁、曝光隐私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仿冒金融平台:不法分子会制作与正规金融机构相似的网站或 APP,页面设计和功能模仿得非常逼真,用户难以分辨。诱导借款人在虚假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提交贷款申请,从而获取用户的隐私数据,甚至直接骗取钱财。
7、AB贷套路:这种贷款骗局中,骗子以低门槛发放贷款为诱饵,忽悠一些信用状况不太好、难以直接从正规渠道贷款的人去办理贷款。声称已有审批,但需要找担保人或所谓的“共签人”(B 方)。实际上,A 方原本是借款人,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为 B 方贷款的担保人,而 B 方拿到贷款后可能消失不见,债务则落到了 A 方头上。
8、利用会员服务诱导:部分网贷平台以“帮助提额、提高放款几率”等承诺,引导借款用户开通会员。借款人缴纳会员费后,可能发现贷款申请依然无法通过,或者享受到的所谓提额、优先放款等服务并不如承诺的那样有效,而且会员费也无法退还。
9、质押合同陷阱:骗子先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违约金等赚取一部分钱,然后让借款人签订一份“质押合同”。与抵押合同不同,质押合同在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时,贷款公司可以合法将借款人拿来抵押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公司可能会故意制造各种理由让借款人违约,比如故意拖延还款到账时间、设置复杂的还款条件等,以便侵吞借款人的抵押财产。
这里是小贝给大家总结的一些避免被坑的建议:
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办理借款业务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和费用构成。特别是对于利息、手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接受。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填写上传自己的证件信息和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以免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机构利用。在申请网络贷款时,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3. 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良好储蓄习惯,拒绝不良网贷行为。在申请借款前,应认清借贷产品内容,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跟风消费行为。
4. 警惕低息诱惑:不要轻信声称利息比银行还要低的金融机构,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局多始于贪念。同时,要注意识别“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虚假宣传。
5. 选择正规平台:在选择网贷平台时,应优先考虑具有正规金融牌照、良好市场口碑的平台。例如东融、寻找传统银行等。这些平台通常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运营更加规范,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借贷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等获取信息。
6. 及时还款:如果不幸陷入网贷困境,要积极与贷款机构协商还款计划,并努力赚钱还债。切勿以贷养贷,否则将最终走向覆灭。
7. 增强防范意识: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96110电话一定接,12381短信一定看。借贷过程中切忌给他人转账,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8. 寻求法律帮助:当遭遇网贷套路诈骗时,要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诈骗分子违法犯罪线索,配合公安部门冻结或追回涉案资金,有效维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总之,面对网贷行业的各种“套路”大家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如果确实没有办法应对,一定要记得选择类似东融这类的正经金融机构。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