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出售长鑫科技“断臂求生”

碧桂园出售长鑫科技“断臂求生”
2024年12月31日 17:07 财中社

12月27日,碧桂园(02007)发布公告,宣布通过股份转让协议,出售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鑫科技”)约1.56%的股本权益,交易总金额为20亿元,此项出售完成后,碧桂园将彻底退出长鑫科技。

根据公告,长鑫科技整体净资产评估值为1244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碧桂园出售的股权公允价值约19.41亿元,预计2024年公司将取得约0.59亿元的盈利。而截至2024年3月,长鑫科技累计总融资108亿元,投前估值约1400亿元。

长鑫科技属于半导体产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碧桂园于长鑫科技2021年C轮融资中参投。

碧桂园折价“贱卖”长鑫科技是为缓解主业压力。公司解释称,进行此交易的主要原因是缓解流动性压力,而选择变现少数股权,出售所得将用于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保交楼”等项目的建设开支。

2024年2月,债权人Ever Credit Limited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对碧桂园进行清盘。同年4月,碧桂园在港交所停牌,理由是行业持续波动及公司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工作。这一停盘也导致碧桂园缺失2023年度报告及此后的定期报告。

碧桂园最后一份财报是2023年中报,期末总负债约为1.36万亿元,而总资产为1.62万亿元,尽管资产大于负债,但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仅有1011.2亿元,其中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为1087亿元。

正处于业绩危机之中,2024年9月份,会计师事务所罗兵咸永道即普华永道辞任公司核数师。罗兵咸永道在辞任函中表示,2023年度报表中,尚待碧桂园提供的未来现金流预测,在建物业、已完工物业的存货成本、减值评估,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无法评估公司流动性状况、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等问题。

紧接着11月,碧桂园连辞两位董事,苏柏垣辞任执行董事,杜友国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更雪上加霜的是,碧桂园的销售业绩不断刷新历史新低。2024年9月,碧桂园发布了1-8月的经营数据,公司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累计实现股东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为327.9亿元,合同销售面积为337.8万平方米。而此前的2023年1-6月的中报显示,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为1287.6亿元,合同销售面积为1646万平方米。,

往前追溯,碧桂园业绩、盈利都在2019年到达小高点,而后2020-2023年营收陷入大波动,在2020年下滑,营收在2021年底超5000亿元,达到最高点;而股东应占溢利也在2019年达到最高的395.5亿元,随后下探,在2022全年转负。

在2023年中报中,碧桂园营收同比增长39.4%至2263.1亿元,但股东应占溢利大跌至-489.3亿元,半年报首次同比转亏。

此次出售的长鑫科技是碧桂园多元化布局的“一颗棋子”。时间回溯到三年前的2021年,碧桂园雄心勃勃“豪赌”半导体产业,科技投资版图初具规模。

碧桂园前主席杨国强在2018年报中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智能制造将在未来有效的提升建筑效率,成为我们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或许是窥见了房地产的不足,如杨国强所愿,碧桂园迅速布局科技等多元化产业。在机器人领域,碧桂园成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2019年1月成立的碧桂园创投,初期投资贝壳找房、企鹅杏仁、蓝箭航天等知名项目,在半导体领域,除了长鑫科技,碧桂园完成对先进封装公司盛合晶微半导体、紫光展锐、壁刃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龙头企业投资;在无人机领域,参投顺丰旗下无人机配送公司丰翼科技A轮融资。

然而,科技方面的创投尚未“结果”,碧桂园就被拖入债务“黑洞”。回过头来看碧桂园的部分投资眼光可算绝佳,但由于财务状况每况愈下,碧桂园被迫“割肉”,先一步退出长鑫科技。

碧桂园还出售了其他资产以填补债务窟窿。2024年1月,碧桂园接连38.2亿元抛售5项位于广州的资产项目,包含写字楼、办公楼、酒店、公寓楼等多种物业;1.57亿美元抛售澳大利亚悉尼的地产开发项目,2月,碧桂园又在英国出售总价值约4.5亿英镑的“艾尔莎码头”,该项目规划建筑952套住宅。

碧桂园的困境并非孤例。2023年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的债务违约开始,金辉集团也在2024年3月承认,未按期支付票据引发债务危机,近日,“接盘侠”信达地产也陷入短债困境(详见财中社深度 | 信达地产三季度首现亏损 短期债务压力陡增》)。

碧桂园9月份更新的季度报告称,公司正继续与主要债权人进行建设性接触及分享咨询,尤其协调委员会及专案小组以及其各自的顾问,以请求全面重组实施意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