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正高级研究员,她怎么做到的?

28岁的正高级研究员,她怎么做到的?
2024年11月12日 09:46 华博商业评论

近日,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科学家杨秋霞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4月,杨秋霞申报了正高职称,凭借卓越的科研成果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她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审,成为了郑州大学最年轻的正高级研究员。

从农村留守儿童到科研新星

杨秋霞,1995年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务农和打零工为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自幼便成为了留守儿童。

然而,这并没有削弱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她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兰州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旅。

2017年,杨秋霞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研资格,并以直博生的身份进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从谭蔚泓教授。在博士及博士后期间,她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她不仅提前完成了博士学业,还成功申请了三个国家级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相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同时,她还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一项专利。

杨秋霞的研究领域是核酸适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她深知化疗药物因缺乏靶向性而导致的毒副作用,因此致力于通过核酸适体与靶标的特异性结合,为药物分子提供精准导航,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她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杨秋霞从未退缩。面对实验中的失败和挫折,她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坚信科研就是不断试错与探索的过程。她常常在实验室中度过一整天,困倦时仅在休息室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021年,杨秋霞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科研潜力,成功入选了“博新计划”——一项旨在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国家级支持计划。该计划为她提供了为期两年、总额63万元的经费资助,为她在国内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谭蔚泓教授的指导下,杨秋霞与团队共同研发出了全球首款基于核酸适体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准确率高达99.9%,并成功获得了专利和欧盟CE认证。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她的科研实力,更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此外,她还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的毒性机理,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与郑大互相成就

杨明霞28岁成为正高级研究员,是坚持与才华的完美结合,也是郑州大学人才引育工作成果的写照。

2023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杨秋霞了解到郑州大学李蓬教授组建的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主攻代谢性疾病研究,为她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平台。于是,郑州大学成为了她的首选之地。入职后,她加入了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及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杨秋霞深切感受到了河南对创新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望。实验室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浓厚的创新氛围,让她如鱼得水,与李蓬教授、赵同金教授以及众多年轻教师共同研讨课题,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与挑战。

尽管公务繁忙,李蓬教授仍保持着对科研的敏感与执着,定期抽出时间与大家开课题研讨会,对年轻教师的课题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这种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深深影响了杨秋霞。

2024年,河南省启动了首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工作,为35岁以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过学校推荐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专家评审,杨秋霞凭借出色的业绩条件,顺利获得了正高级职称,成为郑州大学最年轻的正高研究员,这也是对她多年努力和成果的肯定。

杨秋霞的故事也是郑州大学做好人才引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自主设置优秀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年薪制等政策措施,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这些措施不仅见效显著,还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