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先人之志今犹在 后人追思黄埔军校奠基者李济深的一生及其家国情怀
中国晨报香港1月7日电(中国晨报 记者 钮则坚 周浩宇)李济深,字任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自辛亥革命起,他便追随孙中山的脚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李济深先生故居(一)
李济深先生故居(二)
1924年,李济深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作为西江善后督办的他,不仅为黄埔军校提供了宝贵的教资和物资支持,还积极将自己创办的“西江陆海军讲武堂”中的学员、教官推荐给军校,为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发展输送了大批基层军事干部和储备力量。军校成立后,李济深更是以副校长的身份,兼任教练部少将主任,为培养中国的军事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近日,李济深的孙女李霭君在接受中国晨报电话采访时,她深情回忆了祖父在黄埔军校筹办之初所给予的全力支持,并分享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那段往事——祖父从黄埔军校筹办之初就全力支持,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李霭君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时和其祖父李济深照片合影(李霭君供图)
据李霭君回忆,祖父当时从粤军第一师中提取了现金3万元,用于黄埔军校的日常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他还调出了200余支精良武器,以及3万余发子弹,确保了军校学员能够进行充足的军事训练。这些物资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初期的黄埔军校能顺利筹备和开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谈及当时的物价时,李霭君回忆:“那时候好像1块大洋就能买一袋白面。”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李济深为黄埔军校筹办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孙中山曾激动地对祖父说:“任潮(李济深的字),军校能够开学,与一师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你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作了大力的支持,谢谢你。”李霭君回忆,这句话不仅是对祖父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也是孙中山对于李济深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之事的充分肯定。
1925年,中国政治舞台迎来了重要的变革。在这一年,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力量的重新整合与力量的汇聚。在这一历史时刻,李济深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李济深出任总参谋长,肩负起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重任。1929年3月,李济深为调解蒋介石与桂系集团矛盾赴南京期间,却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与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剥夺其军政大权,并“开除党籍”,软禁于南京汤山。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才获释出走上海,继赴香港。1933年,李济深发动福建事变,公开表达了自己“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同年11月,蒋介石再次将李济深“永远开除党籍”。
在对李济深之女李筱松的采访中,李筱松回忆,1936年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在那一年,一份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心声的全民抗日宣言横空出世,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阴霾的天空,照亮了无数爱国志士的心田。这份宣言不仅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坚决反对,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重要纽带。
李济深之女李筱松翻看父亲照片(王潮/摄 李筱松供图)
“当时,父亲对这份宣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筱松女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份宣言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与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抗日主张不谋而合。”正是这份共同的信念和追求,让李济深先生与宣言的发布者——中国共产党走得更近了。李筱松女士告诉中国晨报记者:“此后,父亲不仅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还利用自己家里的电台等设备,时刻关注着延安的消息。”
试想一下,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电台作为了大多数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李济深先生就是通过家里的电台,及时了解延安的最新动态和抗日救亡的最新进展。这不仅让他能够更好地把握时局,也为他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一关键时刻,李济深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蒋介石鉴于全国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还授予李济深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和中国共产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
鉴于此,1947年3月9日,李济深在这一天发表了题为《对时局意见》的著名文章。李霭君说,在这篇文章中,李济深深刻剖析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危机,并明确指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此负有相当的责任,并呼吁各方停止内战,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他强烈要求废除那些阻碍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政策和制度,以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声明迅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表示支持和赞同。
然而,李济深的《对时局意见》一经发表,再次触动了某些当权者的敏感神经。他们认为李济深的言论有悖党纪,是对他们地位的诋毁和挑衅。于是,在同年5月,李济深再次被做出“永远开除党籍”的决定,并登报通缉。
1948年1月1日,在李济深等爱国人士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诞生,李济深出任民革中央的第一任主席。李筱松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在当时写下了许多亲笔信,试图劝服一些国民党将领放下武器,共同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给白崇禧写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的父亲言辞恳切地奉劝白崇禧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为中国的未来努力。除了白崇禧外,李筱松的父亲还给在西南地区的卢汉写了信。在信中,他同样表达了希望卢汉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与特定势力携手合作,共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此外,李筱松还透露,他的父亲还给傅作义、闫锡山等国民党将领写了亲笔信。在这些信中,他反复强调放下武器、迎接解放的重要性,并希望他们能够明智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明确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事,并号召各党各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贤达共同参与,以实现国家的联合与统一。这一号召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各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坚定信念,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在“五一口号”发布后的第二天,即5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致电李济深和民盟中央常委沈钧儒。同年12月,李济深克服重重困难离开香港乘船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担任过国家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李济深孙女李霭君翻阅黄埔军校相关书籍(王潮/摄 李霭君/供图)
在即将结束此次采访时,李霭君,这位承载着家族荣耀与历史使命的黄埔后代,用她的言语和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李霭君告诉本报记者,祖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念念不忘的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这份对国家的深情厚谊,不仅体现在他一生的奋斗中,更在他临终时留下的诗句中得到了升华:“十年建国万年红,衡岳光辉永照中。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嘱托。
“祖辈们、父辈们的理想正是我辈前行的动力”,李筱松和李霭君都深情地表示。李霭君深知,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因此,她不仅自己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还必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祖辈父辈们的宏愿,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共工新闻编辑:李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