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资金戴上“紧箍咒” 影响几何?

募集资金戴上“紧箍咒” 影响几何?
2025年02月21日 18:13 财源新声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乱象频发,这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日,东方集团公告,公司于2024年3月6日使用6.2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将于2025年3月5日到期,由于公司流动资金紧张,预计无法按期将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为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格募集资金监管,1月17日,证监会起草《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则》着力加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安全性和使用规范性,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本次修订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名称修改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在规范性文件内部体系中由监管指引层级提升至基础规则层级,引导市场各方更加重视规范使用募集资金。

具体规定方面,本次修订修改条文12 条,新增10条,归并 1 条,删除 1 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

二是从严监管募集资金用途改变和使用进度缓慢。

三是强化募集资金安全性。

四是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督促中介机构履职尽责。

六是做好与独董制度改革和《公司法》修订的衔接调整。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规则》发布后,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公告提前归还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或调整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以匹配实际募资情况。

随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的持续升级,因募集资金使用不当而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案例屡见不鲜。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近一个月来,有*ST工智、东宝生物、中天精装、捷捷微电、亚光股份、多利科技、九安医疗、ST元成、绿亨科技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因募集资金管理问题收到监管函。

此外,近一年来,多家保荐机构因持续督导不到位而遭监管“点名”,包括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和国信证券等。被罚原因包括“未持续督导上市公司完善制度、采取措施规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使用过程”“未督导发行人做好募集资金管理、未持续跟踪和监督发行人履行有关信披临时报告义务”等。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