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带飞了电影出品方光线传媒的股价,甚至令其市值一度涨破千亿大关,各方尽享资本盛宴之余,作为光线传媒重要资方的阿里,却似乎在‘悄悄’减持。”
“宫崎骏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我也如此”,2014年吉卜力的创始人高畑勋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感慨到,而让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捶胸顿足的原因便是:为什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的作品那么牛逼,以后却再也拍不出来了?
作为中国动画曾经的传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度被誉为“东方迪士尼”,然而,辉煌终究没能一直延续,进入9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市场开始受到外资动画的冲击,制作成本颇高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逐渐走向低谷。它的代表作包括《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
零落成泥碾作尘,彼时不会有人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断壁残垣上,将开出怎样的花,其奠定的民族文化根基与美学范式,也将孕育出一个中国式动画奇迹。
2025年2月18日,据网络平台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二十余天,即以超123亿的总票房超过《头脑特工队2》,荣登全球动画票房榜第1名,同时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名。
爆火的《哪吒2》,让其背后的光线传媒(300251.SZ)赚得盆满钵满,更令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激动不已。18日晚,王长田发文表示,《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榜是中国动画行业的集体成就,并晒出猫眼专业版的总票房预测,称:“记录并预测一下 ”。
王长田的兴奋完全可以理解,作为《哪吒2》的出品方,光线传媒不仅能够借这部电影斩获超十亿的利润,公司的市值也一度涨破千亿大关,王长田的身价亦水涨船高。资本市场沸反盈天之际,十年前便已买入光线传媒的阿里,似乎却想着落袋为安。
01
“吃饱”的阿里
上映超二十天,《哪吒2》依旧在刷新众多影视记录。
2月16日21时,2025年度票房(含预售实时)破200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年度票房最快破200亿纪录,其中,《哪吒2》以59.4%的票房占比断层领跑。目前,《哪吒2》更是打破数十项影史纪录,包括中国影史累计人次纪录、中国影史累计票房纪录。
与此同时,《哪吒2》还在海外掀起观影热潮,澳大利亚、新西兰开画首日,成为近20年华语电影总票房冠军;北美开画首周末,票房打破近20年华语片北美票房纪录。两位奥斯卡评委观影后对其赞不绝口,并喊话饺子导演,希望《哪吒2》角逐奥斯卡奖。
透视《哪吒2》背后的收益链,作为出品方的光线传媒无疑是大赢家之一。早在2月5日,光线传媒就曾发布公告称,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4日24 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48.4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人民币。
须知,该研报发布日期为2月5日,目前《哪吒2》的总票房远超当时的数据,并且仍在继续上涨,这也意味着光线传媒将从中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暴增的业绩预期和出圈的《哪吒2》,也引燃了光线传媒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的收盘价为9.53元/股,此后光线传媒的股价一路暴涨,最高涨至41.68元/股,涨幅超过300%,虽然此后公司股价出现震荡调整,截至2月19日收盘,股价已回调至29.1元/股,但依旧远高于这轮行情前的股价。
对于光线传媒股价的暴涨,除了公司自身外,最高兴的莫过于光线传媒的一众投资人。十年前便开始布局光线传媒的阿里,自然也饮到了《哪吒2》的头啖汤。
时间回溯到2015年,彼时手握《泰囧》、《致青春》等爆款电影的光线传媒,无疑是电影资本市场“最靓的仔”,即便是阿里也无法忽略这个快速崛起的影业巨头。
出于自身的布局,阿里选择入股光线传媒。这一年,光线传媒完成一轮金额为28亿元的增发。其中,阿里创投认购约24亿元,以光线传媒此次非公开发行的价格24.22元/股计算,阿里创投将获得光线传媒约8.78%的股份,由此成为光线传媒第二大单一股东。
也正是在这一年上影节首场金爵论坛上,王长田首次透露了与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会面的过程。王长田表示,总共见了马云两次。马云称,按阿里巴巴的内部惯例,30亿以下的投资是不需要他来见被投资对象的,决策委员会就能决定了。“他说我之所以见你,是我对中国电影怎么做到3000亿元感兴趣。”王长田表示。
在此前,外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产值预期普遍估计在2000亿元左右,马云的这番话无疑暗藏着不小的野心。
那段时间,阿里开始促进旗下阿里影业与光线传媒的战略合作,2015年5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有权每年投资对方5部电影作品不低于5%的份额。同时,自协议生效之日起3年内,光线传媒与阿里巴巴关联公司阿里影业利用各自的优质资源相互合作共同制作或投资、发行5部电影作品等。
然而,双方密切的合作关系,却似乎在四年后出了一些问题。2019年9月,阿里创投首次披露其减持计划,截至2020年3月24日,阿里创投合计减持光线传媒5766.5万股股份。
2021年1月,阿里创投再度披露减持计划。到2021年3月5日,阿里创投合计减持光线传媒2933.6万股。减持后,其持股比例降至5.82%。此后,阿里创投在2023年4月进行了一轮减持,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至5%以下。
然而,从阿里创投的持股变动看,其对光线传媒的态度颇为暧昧。根据光线传媒发布的公告内容,阿里创投曾于2024年5月14日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增持公司2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0001%。本次权益变动后,阿里创投的持股比例再次站在了5%的举牌线上。
但在不久后,光线传媒再发公告称,公司股东阿里创投于2024年12月5日至2024年12月10日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1148.5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39%。
根据此次公告内容,阿里创投仍持有14668万股光线传媒股票,若以光线传媒近来股价高点计算,即便不算上此前套现所得,阿里创投仍浮盈约37亿。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此前光线传媒股价节节攀高之际,中信证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却在不断卖出公司股票。
根据龙虎榜数据,2月6日中信证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作为龙虎榜卖方第一席位卖出了3.59亿,2月10日卖出3.53亿,2月11日卖出4.57亿,2月12日则卖出了5.44亿。此后,该营业部又分别在2月13日、2月14日、2月17日分别净卖出3.23亿、1.99亿、1.96亿,合计24.31亿。
根据光线传媒2024年三季报数据,拥有如此持股规模的股东仅有光线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阿里创投,于是网上关于阿里创投套现离场的消息不断,毕竟这么多年也仅出来了一个《哪吒2》。
通过财报内容看,即便大幅减持的股东真的是阿里创投,其减持原因或许也并不是出于对光线传媒未来的看空。根据光线传媒财报,动画电影层面,公司的《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项目在稳步推进,这将为公司后续业绩提供支撑。
事实上,无论阿里增持亦或是减持光线传媒,其背后的底层逻辑都在于阿里的布局。
02
马云“兵败”影视业?
“你们现在这么有名,但你们的行业这么薄弱,为什么不利用资本的优势?”
2006年,马云一句疑问不仅点醒了华谊王氏兄弟,也令一批民营影视公司明白了资本的重要性。也是在这一年,马云以个人身份投资了华谊兄弟,拿下了公司10.7%的股份。
此后,资本逐渐成为电影行业的关键词,资本化成为影视行业的趋势,甚至一度令编剧汪海林直呼“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
随着2009年创业板开启,民营影视公司的资本化热情愈发高涨,首批上市并暴涨的华谊兄弟更是吸引了一众资本的眼球,欲谋求电影市场布局的阿里自然也不甘示弱。
2014年,阿里先是通过阿里创投投资15.3亿元持股8.08%的华谊兄弟,又在次年斥资24亿元持股8.78%的光线传媒;2016年博纳影业(001330.SZ)完成私有化,阿里通过私有化财团间接持有其8.29%的股份,2018年阿里还大手笔投资了万达影业。
此外,阿里影业通过收购前身文化中国获得优质导演资源,并全资整合优酷土豆强化播放平台,同时通过收购演出票务龙头大麦完善现场娱乐业务,形成以内容为核心、科技为驱动、IP衍生为延伸的生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仅从今年春节档票房数据看,阿里投资的影视公司表现显著分化。光线传媒凭借主控动画电影《哪吒2》以超122亿元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冠军,贡献营收超20亿元并带动市值暴涨600亿元,成为最大赢家;而博纳影业主投的军事题材《蛟龙行动》因观众审美疲劳及10亿元高成本拖累,仅获3.89亿元票房后撤档,而博纳影业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2.6亿元的财务压力,其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预计达到6.37亿元至8.81亿元。
同时,万达影业出品的《唐探1900》虽然票房尚佳,但受2024年行业票房下滑22.6%影响仍预亏8.5-9.5亿元;阿里影业作为第一发行方出品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预售火热但票房未达预期,《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因口碑分化表现平庸,反倒是鲜少人注意到的《熊出没·重启未来》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
此外,马云的“白月光”华谊兄弟也在去年以3.5亿元的对价转让了昔日10亿元收购来的东阳美拉70%股权,用以抵消2019年华谊兄弟向阿里影业借款的应付借款本金余额3.5亿元。并且,2018年至今,华谊兄弟连年亏损,其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7亿元—2.96亿元,累计亏损超80亿。
但对于阿里来说,影视业的战果并不是当下的重点,甚至需要让道公司的战略规划。吴泳铭就曾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表示,阿里将“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
根据吴泳铭表述,阿里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因此要对既有业务进行战略优先级梳理,对核心业务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对于非核心业务,将通过尽快盈利或其他多种资本化的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
阿里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阿里不断出售手中多项非核心资产,如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苏宁易购。此外,阿里还减持快狗打车、B站、陌陌、网易云音乐、小鹏汽车等港股及美股公司股权,并转让丽人丽妆、分众传媒、圆通速递等7家A股公司股份至杭州灏月以优化资本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这样一个目标明确的阿里来说,趁着光线传媒这波行情止盈离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