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高层大换血,“公募一哥”能否重塑品牌价值

易方达高层大换血,“公募一哥”能否重塑品牌价值
2025年03月26日 17:41 局市

3月21日,易方达连发四则高管变更公告,涉及董事长、总经理、首席风险官三个重要职位和两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副总职位。对于这家自成立以来就以管理团队稳定著称的机构而言,此次变更强度也不可谓不大。

具体来看,公司原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晓燕升任董事长,吴欣荣接过其手中交接棒出任总经理,管理层调动上,陈皓和萧楠卸任副总经理级高级管理人员,仍然担任基金经理,刘硕凌新任易方达基金首席信息官。

对于易方达此次高管团队的调整,外界有不少声音认为是为了改善业绩颓势,提升投资者信心。

01

易方达跌落“神坛”

曾经,易方达凭借笑傲市场,收获“公募一哥”佳誉,近年来,由于内外部多因素影响,易方达正逐渐走下神坛,“公募一哥”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下降,投资者对易方达的信任根基亦遭遇动摇。

数据显示,受市场波动、行业降费政策及产品业绩拖累,易方达近年来营收、净利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1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5.35亿元、38.37亿元、33.82亿元和15.1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5.38%、-11.86%、-6.27%,持续走低。

易方达的权益类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Wind数据显示,在易方达成立的167只股票型基金中,超50只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医疗、生物科技等主题基金亏损尤为严重,亏损幅度超50%~60%,多位曾经市场“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回报率堪忧。

其中,江湖人称“易方达一哥”张坤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近年来收益均为负数,旗下管理的多只基金表现拉垮,市场口碑下滑严重。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近三年收益率-32.02%,规模缩水56.17%,2024年四季度单季亏损9.81%;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近3年亏损约30%,从2021年二季度巅峰的1345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589.41亿元,缩水超800亿元,其间基金净值最大回撤超50%,即使在2024年四季度在整体市场回暖的情况下,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仍单季亏损9.84%,跑输业绩基准。

萧楠管理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期基金亏损15.88%,其代表作易方达消费基金亏损7.39%,行业规模较巅峰缩水43%。

陈皓管理的易方达港股通成长混合亏损30.10%,创新未来混合亏损11.97%。

尽管净利润下滑显著,业绩分化明显,“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色,但易方达的整体薪酬水平依旧维持高位领跑同行。据了解,部分岗位易方达给应届生开出的offer年薪超40万元,主力岗位平均薪资约50万-60万元,这也加剧了投资者不满。

综合来看,尽管易方达目前的市场规模仍为行业第一,但“公募一哥”的称号日渐名不副实。

02

“公募一哥”何以重塑价值

易方达缘何跌落神坛?

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来自政策端的压力和行业性的挑战,也有易方达内部战略选择和经营管理的问题

政策层面,2023年起公募基金降费政策使得管理费用占比极高的易方达遭受明显冲击,数据显示,易方达的管理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长期维持在70%以上。

行业层面,公募行业规模扩张导致边际效益递减,易方达非货基规模4年仅增14%远低于此前增速。

从公司经营层面看,管理层的代际交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战略的连贯性,与此同时,公司在部分决策上也因择时不当或投研不足出现失误,比如在2020年后新发基金因市场下行普遍亏损、投研跟踪不足错失反弹行情等。在内控方面,香港子公司事件的曝光也揭示了公司在管理上的不足和缺位,使得公司合规风险抬升,增加隐性成本,损害了公司形象和声誉。

近年来,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强势发展,引领市场AI、科技主题爆火,而易方达的产品仍以聚焦消费、医药等传统板块为主,与热点有所偏离。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主题ETF布局过于集中医疗、生物科技板块,同时叠加资产规模较大,“大象转身”不易,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风格切换,因而导致持仓结构滞后,多产品业绩表现不佳。

投研策略僵化也是导致易方达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在市场下行周期,公司对部分基金经理存在高度依赖,管理的资金规模过大,调仓灵活性受限,导致业绩与规模负相关。

易方达当前的业绩困境充分反映出公司在“规模驱动”模式的增长瓶颈,依赖传统赛道和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已难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对于新调整的管理团队而言,投研能力的重塑和投资者信任的修复将成为核心任务

当前,市场对易方达破局能力的观望情绪浓厚,对于新的管理团队而言,如何平衡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能否扭转明星产品颓势,修复投资者信心,重新自证“公募一哥”的含金量将是关键。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