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毁证据、财务造假,想念食品5年禁止IPO

销毁证据、财务造假,想念食品5年禁止IPO
2025年04月14日 13:43 号外商业

近日,上交所发出了顶格处罚:5年禁止IPO!

2023年3月,有着“面条大王”之称的河南公司想念食品申请IPO并被上交所受理。在管理机构的检查过程中,想念食品公司及其相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删除小麦收储系统历史数据且无备份,人为删除物流台账原始记录,并提前清理工作电脑以应对检查。

并且,想念食品及关联方以消极态度对抗询问,甚至拒绝向管理机构提供资料,导致关键业务数据(如36.97%的小麦采购单据缺少原始过磅单)无法验证真实性。

想念食品的这种行为已非单纯“隐瞒问题”,而是系统性阻碍监管调查,直接挑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与合规底线。

最终,想念食品被上交所顶格处罚!5年内禁止IPO。

1、食品界的大忽悠

2000年,27岁的孙君庚用2000元承包南阳一家濒临倒闭的面条厂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家小作坊会在20年后成为冲击“A股挂面第二股”的明星企业,更未料到这场资本游戏会以监管的“顶格处罚”收场。

在创业上,孙君庚也是非常深谙营销之道。

2000年,孙君庚借势千禧年概念推出“千禧面”,2016年在纽约时代广场打出“想念不如见面”广告,2018年登顶天猫挂面类目销量冠军。

借助时代红利和短视频营销,想念食品从地方品牌摇身变为年销27万吨、营收超22亿元的行业第三的“面条大王”。

在IPO前,想念食品被称为是河南的“传奇”夫妻店。但是,业绩突飞猛进的背后隐忧也不小,想念食品超60%收入依赖河南市场,2021年南阳地区营收占比仍达45.49%,全国化布局名不副实。

在IPO期间,为了对抗监管的现场检查。想念食品的套路是一个接一个。

先是将数据进行销毁,从物理消灭到系统化对抗全套都有。不但删除小麦收储系统历史数据(无备份)、清空物流台账、格式化工作电脑,导致36.97%采购单据缺失原始过磅单。

甚至,想念食品与关联公司的交易也进行造假。20家特殊关系经销商(前员工/亲属控制)贡献超50%收入,其中15家仍由公司操控财务、代缴社保,3家未披露。且还玩了一套资金闭环魔术,向小麦供应商支付预付款→资金转入第三方资金池→回流至关联经销商,形成虚假交易链条。

最终,监管发现经销商银行预留信息为发行人员工、IP/MAC地址与公司重合,坐实操控事实。

2、对赌压力下的IPO狂奔

当然,想念食品急忙要IPO上市也是有原因的。

2016年,想念食品引入红十三投资机构的天使轮融资,对赌协议要求2022年前完成上市,否则控股股东需回购股份。

而红十三投资是由13位企业家联合成立的VC/PE。2020年-2022年,想念食品三次冲刺IPO,两次创业板、一次主板。而公司的募资额也从6.58亿元膨胀至9.74亿元,扩产项目预算则增加2.65亿元。在挂面行业产能利用率从83%暴跌至52%的背景下,募资用于业务扩张的逻辑变得十分不合理。

而上交所此次发出的“顶格”处罚,5年内不接受IPO申请,并将处罚通报证监会并记入诚信档案,已经堵死想念食品未来5年境内上市的路径。

在上交所发布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上,时任董事长孙君庚、财务总监王雪龙被公开谴责,并5年内禁任上市公司董监高。而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被公开谴责,保代程超、宋乐真24个月内禁签上市文件。审计机构天健会计所被公开谴责,签字会计师刘钢跃、胡健24个月内禁签上市文件。

在监管方面,中介机构若未履行“看门人”职责,也将面临业务停摆的实质性打击。

3、中国资本市场的“祛魅”时刻

想念食品主营挂面生产,其业务高度依赖小麦采购与经销商网络,而农业企业因现金交易多、单据易缺失等特点,历来是财务造假高发领域。

此次事件,不但暴露了农业企业业务数据不可追溯的普遍风险,未来同类企业IPO或面临更严审核。

而交易所通过现场检查穿透式核查揭穿企业造假,表明注册制并非“放松审核”,而是以更专业手段打击“带病申报”。此前,2023年多家食品企业撤回IPO,可能也有监管对于消费类企业关联交易与内控缺陷的零容忍。

而对思念食品的处罚极具象征意义,昔日凭借营销创新登上时代广场的“民族品牌”,最终因财务造假沦为资本市场的反面典型。

对于仍在排队IPO的企业,想念食品的教训清晰可见。在注册制时代,试图用“数据战”对抗监管,无异于螳臂当车。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