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校园贷频繁引发“悲剧”还是有人贷款?

为什么校园贷频繁引发“悲剧”还是有人贷款?
2017年09月06日 21:04 洪言微语

近期,有不少人发现,虽然校园贷频频引发风险,但仍然有不少大学生还是在积极申请校园贷产品。问题来了,是这些人不看新闻,还是脑子有问题?可能都不是,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三个原因进行解释。

首先,对校园贷还是要有个正确的认知。校园贷不直接等同于悲剧,只有借了校园贷又还不上款引来暴力催收时,才会形成悲剧。所以,如果有借款需求,且自信可以正常还款,对校园贷何惧之有呢?

而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在借款的时候,都是自信借款额度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且自己绝对可以换得上的,所以在他们眼里,校园贷的暴力催收问题与他们离得很远,该借还是会借。

其次,大学生的借款需求客观存在,且需求越来越大。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刚刚超过4000亿元。而由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发布的《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685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1.25%,较2006年增长了7倍。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达1423元,接近2006年的3倍。

90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已经从实用性过渡至时尚消费和个性消费的需求,3C产品成为其消费的主力。为了追求更好的消费档次,90后大学生对于借钱消费也普遍可以接受。从校园分期的资金流向看,超过60%的校园分期被用来购买3C电子消费产品。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客观的借款需求,堵了偏门必须开正门,否则偏门必然堵不上。

最后,随后银行的介入和互金平台的退出,校园贷已经趋向正规化。今年5月份,中行与建行高调宣布进军校园贷业务。6月份,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同时,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于是乎,银行成了这个市场中的主流玩家,而之前的校园贷玩家如分期乐、趣分期等则纷纷宣布转型,还有一些平台则与银行合作,帮助银行进行获客。受2003-2009年校园信用卡高不良的刺激,现阶段的银行对这个市场充满了疑虑,还很小心翼翼,短期内业务规模不会很大。

所以,这个时候还能从正规渠道申请到校园贷的同学,相信资质等各方面还是不错的,真正发生悲剧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过来,银行的谨慎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因素,那就是从银行渠道借不到钱的同学,有可能会从非法渠道借款,发生悲剧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只是,人性自古如此,再完善的政策也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届时,真正该承担责任的,是从非法渠道借款的借款人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