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五线城市的城市化问题与产业分化

未来四、五线城市的城市化问题与产业分化
2016年11月10日 09:48 小禾智库

中国拥有2000多个县、360多个地市,在新常态、新经济情况下这些城市正面临巨大的压力,城市化仅仅是工业化的后续,而现在去工业化非常严重。那么如此多的四、五线城市如何城市定位、产业定位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很可能将会掉队。

1

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算到现在已经三十八年了。

那么,过去的三十八年我们已经做那些事儿?(1)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还激活了乡镇企业;(2)WTO,我们在2001年进入WTO,从此形成以外贸为代表的经济形态,因此制造业得到很大发展;(3)1998年开始的房地产改革,从而形成了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大基建产业;(4)1994年的分税制,从而奠定了中国的新土地政策,从而在2008后实现了土地财政模式。

因此,我们看到过去三十年我们中国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吃喝拉撒问题,彻底解决了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2

但是2008年开始,一方面中国因为土地财政问题在实施“去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从2008年开始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实施“去传统消费和服务业”进程。

因此截至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四、五线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已经出现巨大的真空或缝隙,如果目前不进行挽救或处理,在未来的3-4年间很可能出现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巨大问题,从而导致城市化失败或者城市化倒退的情况,更可能出现人口流失、资金流失以及产业流失的负反馈。现在大家看到的东北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

(1)传统制造业因为土地财政导致的“去工业化问题”,目前很多地区尤其县城区域的制造业基本上处于关门、转型、压缩的情况,因为土地成本、出口、人员工资等系列问题导致成本加大、利润急剧降低。

(2)而四、五线城市因为地理、人员无法满足新技术、高端制造业、高科技的需求,导致现在出现了断档,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各地制造业依然停留在低端、传统产业领域。

(3)因为互联网化,四、五线城市的传统服务、消费业务目前受到很大阻力,很多服务业、消费业正在重组转型,传统的百货、门店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

(4)而四、五线城市因为对产业发展、互联网模式以及对传统服务、消费转型的认识不足,导致无法提出新的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消费、新服务模式,从而在消费、服务领域被动等待,但是部分城市,如浙江杭州已经在快速布局新的互联网产业模式。

3

我们看到,在“去工业化”、“去传统消费和服务业”的冲击下,很多城市产业已经出现巨大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只不过现在土地财政还不错,弥补了目前地方财政上的问题。

但是,我们说中国土地财政问题已经向税负财政转移,未来会更加依靠税负,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产业空心化的城市会如何呢?

(1)人口因为就业问题,急剧流失;我们看到的不是个人流失,而是整个家庭式的人员流失,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空缺;

(2)因为没有实现产业聚合,没有形成规模性的新产业,没有形成产业生态,因此新的企业是不愿进来的,哪怕你提供非常便宜的土地,因为土地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产品开发所需要的上下游会带来更多麻烦的问题。

(3)没有新的投资、人员急剧流失,那么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必然导致土地价格严重下跌,各种税收更加严重,加上近几年财政人口的急剧放大,很多四、五线城市就可能在财政方面存在越来越大的债务负担。

(4)结果就是城市化处于严重倒退的情况,而城市化所需要的道路、桥梁、建筑、教育资源、医疗医院都会出现因为资金缺口而无法维护或满足的情况。

4

那么怎么办?小禾智库认为,在目前”去工业化”、“去传统消费和服务业”的情况下,各个城市必须认真梳理资源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尽快在高端制造业、互联网模式下的服务消费业、以及大娱乐、大健康、大旅游等领域实现新的产业聚合、产业生态体系,才能在未来3-4年实现新的城市化,否则只能实现城市化的倒退。

针对如此,我们简单提出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1)旅游资源城市,必须定位为大旅游城市,不仅具有景点旅游,更应该推进健康旅游、休闲旅游、文化人文旅游以及家庭旅游,在软服务上作强作好。

(2)具有制造业基础的城市,更应该梳理,必须舍弃低端制造业,而尽快上马高端制造业,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形成“垂直型”制造业生态体系,而不是全面开花,否则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具有健康资源的城市,必须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规划制定“大健康”产业的扶持政策,实现大健康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布局,引进消费各地的健康服务企业,形成龙头产品。

(4)同时建议很多在大城市周边的城市,积极推进文化、动漫、娱乐、体育等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聚合如成都之眉山,可以在动漫、娱乐领域加大投资,而北京之廊坊,因为在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形成产业大聚合。

(5)最为核心的是,四、五线城市必然认识到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要求和历史必然性,必须尽快推进所有人员的互联网思维。

(6)最为重要的事情,必须以互联网模式重新整合和塑造每个城市的传统消费、服务业务,实现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5

新的时代,新的经济模式,新的服务形态。

中国过去三十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衣食住行,同时我们已经赶上了传统强国,或者在部分领域已经赶超,也同时“染上”了很多国家的经济问题。

因此,未来如何走,其他国家的经验已经无法适应我们,我们已经进入“无人区”,同时目前四、五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历史问题,如果不认识到目前的形势、不进行有效的转型,我们认为未来3-4年内很多城市就可能出现巨大的倒退。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号“小禾智库”或加xiaohehr邀您入小禾社群收看免费房地产话题直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