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 连IPO发行都恐惧的市场叫泡沫

刘胜军 连IPO发行都恐惧的市场叫泡沫
2017年08月02日 18:24 英才杂志

中国经济真回暖了吗?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指标也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平稳回暖。

然而,穆迪却调降了中国的信用评级。究竟支撑经济回暖的要素是否稳定?在房地产调控作用的逐渐显现下、在金融去杠杆所带来的资本市场流动性趋紧中、在债务高企违约迫在眉睫的风险中,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动力来自哪里?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发展如何统筹调配?企业债务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英才》记者专访了7位经济学家,通过他们观察,透视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刘胜军 连IPO发行都恐惧的市场叫泡沫

“股民高位接盘,还是韭菜命,股民长痛。”

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面临着两难抉择:搞注册制,IPO供给增加,挤出泡沫,股价下跌,股民短痛;不搞注册制,证监会继续维持生杀大权,寻租上市者络绎不绝,股民高位接盘,还是韭菜命,股民长痛。

在决定股价走势的因素当中,新股发行节奏充其量是微不足道的次要因素。一味指望“操纵新股发行节奏”来影响股价,监管者事实上会人为制造不确定因素,也不可能扭转市场走势。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新股发行节奏应由市场决定,这有助于降低股市波动,因为市盈率偏高时愿意发行股票的企业增多,市盈率偏低时愿意发行股票的企业减少,IPO供给随着价格(市盈率)而增减,可以减少市场的波动性。

我认为,股民目前很难承认一个现实:中国的股市泡沫很严重。股民不能单纯的以为从5000点跌到3000点就是熊市了。市盈率中位数超过70倍,1000多家上市公司市盈率逾100倍。

审批制通过控制IPO数量维持高市盈率泡沫,导致三大恶果:首先,二级市场投资者只能“高位接盘”,注定韭菜命;其次,高估值诱惑太大,导致大量劣质企业造假寻租上市;第三,高估值带来的发审委含金量极高的审批权,导致证监会迷失在新股审批,而荒废了自己的主业——监管。这么多年了,股民该醒醒了。

因此我建议,证监会不应该去干预IPO发行的节奏,而是应当发挥其监管的作用,不去负责“选美”而是去帮助股民“抓坏人”。

鉴于对资本市场当前情况的判断,我认为,对于当前备受关注的债券通,我并不认为它的出台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债券通的推出依然是被“计划”份额的。

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健康的制度才能成就健康的牛市。不经历注册制阵痛,供求关系无法正常化,高价发行、高价套现的股市老毛病无解。克服注册制恐惧症,下决心“闯关”,把制度搞好了,预期稳定了,股市反倒有可能走出真正的牛市。当年股权分置改革“闯关”就是例证,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道理,股市过去27年的惨痛学费白交了。为了既推进改革又抑制大股东行为短期化,我建议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锁定期与上市当日的收盘市盈率挂钩。例如20倍市盈率锁定两年,80倍市盈率锁定8年。

宏观经济方面,今年保6.5的压力不大,毕竟上半年的经济运行超出了预期;另外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会慢慢显现。

但同时,对于宏观经济,我们也不能忽视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债务的积累如何是个头,应当慎重考虑。

(刘胜军系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