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背离”不纠结:“L”型缓慢探底,货币财政仍有空间

PMI“背离”不纠结:“L”型缓慢探底,货币财政仍有空间
2016年08月01日 21:02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实习记者 刘雪松 7月PMI遭遇了“背离”。8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7月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而在同一天,由财新公布的7月PMI为 50.6,超过6月2个百分点,这也是财新PMI指数19个月的高点,同时也是17个月以来首次处于扩张区间。

由于采集样本不同,两份PMI数据有偏差可以理解,但是这次的背离与以往不同,哪一个与实体经济更贴近,则意味着这将更能够反应出下一步宏观政策的走向。

分歧正在这里

推动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上升的动力是新业务总量恢复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新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内需的转强,出口销售则出现轻微下降。由于新接业务总量增加,厂商4个月来首次增加产出,创下两年来最高纪录。

与此相对比的是,国家统计局给出的PMI下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扩张动力仍显不足,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三是一些传统行业继续化解产能,压缩生产。

长期重点关注PMI指数的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财新制造业PMI高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稳增长措施落地带动基建投资走强,二是生产商积极推出新产品,这些都导致数据走强;而官方数据虽然消费回落,但其实仍基本稳定。

在讨论这两份数据背离的原因之外,屈宏斌认为更应该去看整体经济。在他看来,总体来说经济有企稳,但外需仍然疲弱,私人部门信心低迷,下行风险不可忽视。

屈宏斌所指的私人信心低迷,也反应在本次财新公布的数据上:虽然新订单回升,但月内制造商继续压缩用工。受访厂商称,减少用工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观察到了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在大型企业PMI回升的同时,中、小企业PMI则出现下降。

具体来看,7月大型企业PM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51.2%,中、小型企业分别下降0.2、0.5个百分点至48.9%、46.9%。

连平表示,大型企业PMI连续两个月上升,近五个月都处于荣枯线以上,受到稳增长政策拉动的作用明显,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改善、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等与大型企业运行较为密切;中、小型企业PMI处于收缩区间,经营状况难以改善,由于大量中、小型企业处于大型企业上游产业链条,稳增长政策带动大型企业生产回暖之后,将逐渐提振相关产业链条需求,政策作用有待进一步显现。

实际上,今年前5个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速3.9%。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就将民间投资下滑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金融风险加大看作是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三个主要问题。

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也通过对本次PMI指数看到: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迹象初现端倪,这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陆续落地。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不能松懈。

“L”型与宏观政策

“二季度GDP增速L型走平与一季度天量信贷刺激的滞后效应有关,6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指标持续下行,三季度经济重回下行通道。”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对PMI数据如此点评,直接写出了他对经济走势的判断。

任泽平认为,维持经济短期“W”型中期“L”型大,当前经济仍出处于“L”型缓慢探底期。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对“L”型的理解是:目前经济自身动力仍然比较弱,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基建仍然会维持20%左右的增速,维持下半年经济“L”型走势判断。

祝宝良也认为,民营投资下降得这么快,中小企业的数据不会出现改善。他判断,外需疲弱,PMI的走势仍然是向下的。

如果未来经济要继续承受下行压力,并且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正在已经出现放松的情况下,宏观政策要想支撑经济,会做哪些调整?

中投证券研究总部债券首席分析师何欣在当天的报告中指出,支撑经济的最主要的动力仍然是基建。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驻新加坡经济师周浩发表评论表示,将在第三季度降息25个基点,而在未来数月,数次降准也可期。

另外,8月1日当天,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数报告显示,7月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环比回升5.1个百分点至50.2%,行业景气度回升明显。

钢厂生产热情在升温,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根据指数报告,7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与此同时,和生产活动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明显回升,重回50%的临界点上方。

不过,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此前就明确表示,房地产投资回升和钢铁复产都是短期现象。他认为,宏观政策接下来的调整也将更加聚焦于去库存、去产能等紧迫任务,国企将成为下半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就表示,经济的下行压力有可能会让宏观政策做出更为宽松的调整,但这对经济作用未必有显著作用。

“从财政政策来看,发力点还会是基础设施和减税。”伍戈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