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2024年5月CPI、PPI数据点评——CPI增速不变,基数效应PPI降幅收窄

未名宏观|2024年5月CPI、PPI数据点评——CPI增速不变,基数效应PPI降幅收窄
2024年06月16日 10:34 经济观察报

苏剑/文 要点:

●极端天气叠加猪肉产能收缩,食品价格增速小幅上涨

●季节性因素能源及出行类价格下降,拉低非食品价格

●基数效应影响,工业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需求不足问题仍需重视,未来价格表现或有改善

内容提要

2024年5月,CPI同比增长0.3%,与前月持平,环比增长-0.1%,较上月跌0.2个百分点。其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0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整体相对供给充足,是CPI增速持续低位徘徊的根本原因。本月受南方强降雨、猪肉产能下调影响,食品价格降幅明显收窄,非食品价格增速在本月出现回调,使得本月CPI增速不变。此外,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6 %,较上月跌0.1个百分点。

2024年5月,PPI同比下跌1.4%,较上月升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降幅较上月升0.4个百分点。其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恢复缓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犹存,工业品总需求弱于供给是PPI同比下跌的主要原因。本月,P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受基数效应,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总体而言,居民消费端中,供给充足使得CPI增速低位徘徊,本月南方降雨叠加猪肉产能收缩推高食品价格增速,非食品价格增速下滑,使得本月CPI同比增速与前月持平。工业生产端中,房地产市场低迷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总需求相对收缩,PPI同比持续负增长,本月受基数效应,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PPI同比降幅收窄。

正文

极端天气叠加猪肉产能收缩,食品价格增速小幅上涨

CPI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价格主要由猪肉、鲜菜和鲜果等驱动,非食品价格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驱动。5月份,食品供给收缩,食品价格降幅收窄;能源及出行价格回调,非食品价格增速小幅下降,整体居民消费价格增速与前月持平。具体而言: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除牛肉、羊肉价格增速下降以外,其他的食品价格增速均呈不同程度上涨;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下行,家用器具、能源、药品价格增速均有下滑。

食品项中,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下跌2.0%,降幅较前月收窄0.7个百分点,极端天气,南方强降雨,叠加猪肉产能收缩促进食品价格增速上涨。总体而言,食品项八大类价格同比分化(3涨、5跌、0持平),其中蛋类同比幅度最大(-7.4%);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6正、1负、1不变),其中蛋类同比变动最显著(3.2%)。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与前月持平,环比增速上涨1.0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影响,5月果蔬、蛋奶价格涨跌不一。其中,夏季蔬菜大规模上市,鲜菜价格环比下降2.5%;夏季蛋鸡产蛋率下降,蛋类价格环比上涨2.2%。

总体而言,食品八大类价格环比普跌(2涨、5跌、1持平),其中鲜果环比幅度最高(3.0%),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7正0负1不变),其中鲜果环比变动幅度最大(5.0%)。

季节性因素能源及出行类价格下降,拉低非食品价格

非食品项中,从同比看,非食品价格上涨0.8%,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8%,涨幅与前月持平;工业消费品价格增速出现普遍回调。

总体而言,非食品项七大类价格除交通通信外同比普涨,其中其他用品项同比涨幅最高(+3.6%),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0正5负2不变),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变动最明显(-0.6%)。

从环比看,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较上月跌0.5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约下降0.14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影响,5月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及长途车票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总体而言,非食品项七大类价格环比分化(2正、4负、1持平),其中交通通信环比幅度最高(-0.8%),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1正、6负、0不变),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环比变动最显著(-1.9%)。

基数效应影响,工业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国内工业品需求回落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但工业品价格环比由负转正,叠加本月受基数效应影响,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具体而言:受工业上游原材料价格震荡上行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受上游工业传导及中下游工业需求回落影响,生活资料价格继续同比下跌,但降幅收窄。

从同比看,5月PPI下跌1.4%,较上月升1.1个百分点,这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同时,5月环比增速由负转正,较前月上涨0.6个百分点。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由跌转升,同比下降1.6%,较前月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价格同比由负转正;受中下游工业需求不足影响,生活资料价格下跌0.8%,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最为明显。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PPI同比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从环比看,5月PPI环比增长0.2%,增速有负转正。受工业中下游生产需求回落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增长0.4%,较上月上涨0.6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价格下降最为明显;生活资料价格下跌0.1%,降幅与上月持平,其中耐用消费品工业价格下降最为明显。中下游加工需求和耐用消费品相对需求收缩是拉低PPI环比增速的主要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推动P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

需求不足问题仍需重视,未来价格表现或有改善

展望2024年,随着稳增长、促消费政策落地落实,各地两节保供措施落实,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预计2024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3年将有所上升;而随着欧美发达经济体逐步退出加息,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或将企稳,预计2024年P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3年也将有所上升。

2024年CPI展望:食品项看,猪肉方面,在生猪供给仍高和中央储备政策干预下,预计猪价或将触底回升;鲜菜鲜果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如极端天气带来产量和物流仓储成本波动,存在一定程度波动性,预计整体有所增长;非食品项看,服务价格随经济提振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消费品则随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继续回落。总的来说,受政策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处回升态势,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需求恢复形势,预计2024年CPI同比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约为0.6%。

2024年PPI展望:油价方面,受OPEC+减产供应政策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叠加全球流动性转折,因此预计油价中枢将稳中趋降;有色金属行业方面,随着未来有色金属出口国供给逐步回升,需求依旧保持一定韧劲下,预计有色金属价格中枢震荡向上;黑色金属行业方面,受欧美升息转折及需求收缩影响,涨价风险并不高;化学原料制造品行业方面,该类商品的价格受原油影响较大,预计走势与原油价格保持一致,稳中趋降;煤炭行业方面,煤炭风险犹存,迎峰度夏时节下煤炭价格有阶段性上行压力。总的来说,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走出低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或将继续震荡,但结构表现有所分化,叠加高基数效应消退,预计2024年PPI同比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约为-0.4%。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