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区的半年报,这两个点更值得关注

重庆自贸区的半年报,这两个点更值得关注
2017年09月14日 19:00 海纳财经

作为中国第三批的自贸试验区,重庆自贸区从2016年就已经被市场期待,不过也最终到了2017年4月1日才正式挂牌。这小半年时间,重庆自贸区做出了啥成绩,海纳君带你来看看。

重庆自贸试验区2017年1月—7月,重庆自贸试验区全域落户项目385个、涉及金额2128.21亿元,新增企业7813户,占全重庆市比重10.9%,其中外资企业123户,占全市比重21.7%。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廖红军:重庆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具体化为:打造“四区一堡一支点”。所谓“四区”,即投资、贸易、金融结算三位一体的综合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压力测试区、改革系统集成先行区、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区;所谓“一堡”,即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所谓“一支点”,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

自贸区在短短时间里还初步形成了8个典型案例,并向商务部上报。具体包括

一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实施“四自一简”(即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等高效便捷监管新模式。

二是在国内率先启动对多次进出境研发用产品申请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免办)的监管模式。

三是在两江片区试点建设重庆自贸试验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

四是创新性建设中欧班列(重庆)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

五是创新中欧班列(重庆)铁路运输贸易结算方式。

六是在自贸试验区内探索实施大宗进口食品“空检通放”监管模式。

七是创新实施税政服务十项提速举措。

八是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建成区域识别系统。

其他的更多机制创新等略过不表,都是政府简政放权之义,更多的便利贸易流通。而上面的八个经验中,海纳君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两个。

其一,创新性建设中欧班列(重庆)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这可不得了,一下子就把渝新欧和中新项目链接到了一起,重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连接点。创新性建设中欧班列(重庆)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搭建与东盟国家的物流平台及通道,重庆成为重要核心。

第二个则与金融的国际化更为相关。创新中欧班列(重庆)铁路运输贸易结算方式。自贸区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国际联运大通道,积极推动行邮班列与跨境电商联动,探索国际铁路行邮新规则;推动铁路联运贸易信用证结算,探索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新规则;依托南向国际物流通道,开展跨国公路联运、铁海联运。

海纳君此前曾了解到,重庆已经有一家做跨境贸易结算的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做到数一数二的地位了。在贸易中,用自己的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不仅仅是提高贸易己方的便利性,更是提高了话语权,同时也是拓宽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

 这可以说是自贸区的探索,更多的意义上其实也是重庆多年以来渝新欧的探索,更期待自贸区能有更多的创新出现。当然,自贸区根本意义上就是要消除各种商品、服务等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差价,最大的给群众以实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