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Q4财报:破局出发,“能”者多得

百度Q4财报:破局出发,“能”者多得
2017年02月24日 09:50 向小田

今天,百度发布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移除去哪儿影响,本季度百度营收为182.12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动营收占比65%; 2016年度总营收为705.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业绩符合华尔街预期。

这是新任总裁陆奇刚上任后发布的第一个财报。虽然陆奇的工作不过刚刚开展,但是可以看到,百度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全面渗透各项业务,为推动百度业务高速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财报凸显人工智能和转型准备

在核心业务上,百度把信息分发升了个级,我之前曾经介绍过,以前搜索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正如李彦宏所说,“我们现有的平台产品,包括搜索引擎及资讯流,都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优化升级,并因我们的内容和服务生态系统而得以进一步丰富。我们为现有平台的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而感到兴奋,未来我们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新时代。”

百度通过智能算法,能预判用户的搜索行为,实现信息找人,这就是所谓信息分发2.0。在信息流内容产品上面,百度通过手机百度、百度新闻、贴吧、好看等产品,全方位多维度地满足用户多层次的信息诉求。

除了技术上不断创新和进步,百度还在搜索平台的治理和规范上下了苦功夫。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晢表示:“在第四季度,我们完成了几大措施,以确保我们的新老客户可以符合我们严格的资质需求。这些措施的影响长久而有益,我们相信百度将在2017年迎来复苏和增长。”

百度今天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即显示,2016年,百度受理了超过3万起网民保障投诉,每天处置违规广告约1000万条,每天拦截恶意网页6000万个,每天拦截106万次恶意骚扰电话。

相关数据还显示,2016年全年,百度拒绝了超过16.9亿条各类违法违规广告,对44451个品牌词进行了搜索结果保护。Q4期间,百度平台对超过84%的搜索广告主完成了银行对公账户验证,对超过影响实际收入95%的广告主完成了工信部ICP备案一致性验证,极大改善了搜索推广平台广告主身份的真实性。

财报数字背后的思想和组织变革

财报也许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文字描述,跃然纸面更让人意向不到的则是李彦宏个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讲真,在没有看节目之前,甚至是看了节目之后,我都不敢相信,李彦宏竟然敢参加这样一档野外生存节目。难道他不知道,跟着贝尔这个“站在地球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是什么可怕的事情都要经历的吗?果不其然,看了节目,真的是什么茹毛嗜血捡牛粪趟泥泞都出来了,对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来说,这尺度可够大的。

李彦宏这次个人的突破,恐怕不是心血来潮。最近百度大规模地变革,既引入人工智能的大牛——前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陆奇来负责全面业务,又召回了不少老兵出任各个板块的负责人。我想,很可能百度的管理者,不仅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组织上的变革,更有可能是方向上、战略上的重塑。

为什么说是重塑呢?因为一个关键岗位角色的改变,往往意味着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的调整。当百度总裁这个角色出现的是陆奇,那么这个变化更是如此。

微软转型的启示

熟悉陆奇背景的人都知道,陆奇当年在微软,其负责的网络业务集团,就是微软转型最重要的推手。在陆奇任内,他通过对Bing、Skype和office365等在线业务的大力发展,一改微软过往严重依赖Windows和office等软件业务的传统商业模式,直接打开了微软向互联网转型的大门。可以说,如果仅仅固守Windows和office,微软只能是一家软件公司,不仅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有被时代抛弃的可能。科网股泡沫破裂后,从2000年到2014年间,微软股价几乎没涨。在许多华尔街投资人眼里,微软都已经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科技股,完全被谷歌、苹果甩在了身后。

可以说,陆奇和微软CEO纳德拉的努力,改变了微软的困局。在纳德拉发给全体微软员工的信中,他提到对微软变革最重要的五位人物,其中一位便是陆奇。在陆奇和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向在线业务、社交、向云计算和大数据、向人工智能开始了艰苦而卓越的转型之旅。如今,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服务,在许多地方都可以使用免费的云端版本。在社交领域,微软收购了Linkedin。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向,微软发展了Microfost Azure,并抢先亚马逊AWS进入了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是由陆奇亲自带队,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以及中国用户熟悉的AI助手小冰这样的标志性产品。华尔街也为这些转型给出了热烈的掌声——在短短2年内,微软股价涨幅将近一倍,重新回到了巅峰时期5000亿美元的市值。

百度的未来和可能性

把这样一个拥有丰富的科技企业转型经验,并且对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深刻洞察的管理者和计算机科学家引入百度,并且给予全权授权,看来百度是下了血本下了决心了。这个决心,和李彦宏参加野外生存一样,是破局的信号,是再出发的号角。

陆奇来到百度,是百度all in 人工智能的一个强心剂。李彦宏曾说,他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及陆奇的十分之一。陆奇的到来将大大开拓百度在人工智能战略和战术上的思考。目前除了在内容分发、金融等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外,百度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都找到了许多垂直应用场景。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业务结合起来,帮助后者提升效率。据百度内部的测算,百度的人工智能早已盈利。

最近一个利好的消息是,由百度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意味着什么?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科技创新,谁行谁上”所说,“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是研发走在前面,水平处于领先,都可以担起领头雁的职责。就百度来说,近些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巨大,先后在北京和硅谷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全面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被认为代表国内人工智能研发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作为高科技企业,百度的人工智能研发面向应用和产业,既接地气,又站在产业前沿,也足够吸引深度学习领域的顶尖人才。这样的企业作为人工智能这种应用型科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组建牵头人,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李彦宏也表示,“人工智能将是一个巨大机遇,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百度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基因、大数据优势和人才,更是引领中国人工智能新时代的不二之选。”

如果说过去搜索是互联网的入口,那么,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人工智能将会是一个基础级的应用,大量传统的、新兴的行业需要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百度在组织架构上、在观念上,已经迈出了革新的一步。转型很艰难,但就像在贝尔的节目中李彦宏所说的一样,“偌大一个公司,在外界看来风光无限,实际上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他依然会选择平淡从容地往前走,no fai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