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即将发射!一颗顶24颗,牛!

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即将发射!一颗顶24颗,牛!
2017年02月27日 17:18 产业最前线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消息,计划于4月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这将是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据了解,实践十三号的通信容量比以往跃升一两个数量级,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已然超过中国此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其一旦出世,将为我国高轨卫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一起来了解!

▎同时传送80套高清节目只是“小目标”!

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夺冠。姑娘们笑着、跳着,拥抱着。一张张流泪的笑脸令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为之动容。就在这个时刻,在广袤的宇宙中,通信卫星正在默默地工作。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通信卫星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将在4月发射的实践十三号在这方面可谓神通广大。

实践十三号卫星副总师王敏介绍,作为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在完成试验验证以后,卫星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

目前,全球范围内由我国制造的在轨运行通信卫星多达24颗。实践十三号以超过20Gbps的最高通信容量,超过了之前我国所有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

卫星通信容量的扩大,意味着传送能力更强。王敏举例说,原有的通信卫星能够同时传送七八十套标清电视节目,现在可以同时传送七八十套高清电视节目,未来还可以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节目。

▎一片孤城万仞山,照样能发“朋友圈”!

在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上手机信号可能时断时续,在飞机的机舱内可能无法使用手机上网,在偏远山区也许根本没有手机信号······这是因为移动基站不可能实现全面覆盖。

王敏表示,通信卫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最直观的感受是,原来都是服务于广播电视、骨干网政府用户、企业用户,现在可以服务于普通的个人用户。”王敏说,比如人们只要随身带着转接器,就可以把卫星信号变为随身wifi。随着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技术的提升,利用通信卫星覆盖,人们随时随地流畅上网将不再是梦。

此外,实践十三号还将为我国高轨卫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①电推进比冲是常规化学推进的10倍以上

②承载更多载荷

③可使卫星减轻自重

④理论上可将卫星携带的推进剂减少90%

▎全球20余家运营商抢占高通量卫星高地

航天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指出,从全球来看,通信卫星无论在轨规模还是产业收入都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当前通信广播卫星需求旺盛,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梁宗闯认为,卫星通信行业已进入创新突破的时期,体现在需要更多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更多样化的经营策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其发布的《高通量与大宽带》报告中指出,2016年年底,全球在轨的Ka频段宽带通信卫星达50颗左右。其市场非常广阔,可在移动运营商的基站中继和应急备份、机载车载船载通信网络、企业专网、区域性电视直播、高清视频采集和分发、个人宽带接入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运营商发展分析来看,未来十年传统卫星业务运营商的数量趋于稳定,但传统运营商逐渐向整个价值链的底端发展,从单纯出租转发器向为个人提供宽带服务转变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给高通量卫星运营商井喷式出现带来契机。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0多家卫星运营商在角力高通量卫星,发展高通量卫星已是大势所趋。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容量将达到7Tbps——高通量卫星的快速发展将掀起全球卫星通信的新浪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