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叫停3000多款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

工信部叫停3000多款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
2017年07月13日 18:28 产业最前线

7月6日,工信部暂停了3025款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共涉及了200多家企业,其中新能源客车居多,有2028款、新能源乘用车154款、新能源专用车843款(统计车型不包含混合动力车型)。详情一起来了解。

暂停生产销售原因为何?

目前,关于本次3025款新能源汽车被暂停的原因,工信部表示的相当简单直接:产品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规定不符。

而针对这一说法,某行业人士表示其实这涉及的是新能源汽车生产是否一致性问题。所谓生产一致性问题,是指汽车产品配置和技术状态与《公告》是否相符。具体表现为:电池单体、成箱型号、电池组总能量、电池生产企业与《公告》参数不一致,电机型号、电机功率、电机生产企业与《公告》参数不一致等。

这也间接表明,目前被暂停销售的3025款车型,皆不满足《公告》规定的安全认证、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

影响巨大部分企业补贴打水漂

由于,此次一次性就暂停了3025款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规模之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可谓前所未有,因此也引起了业界的众多关注。

目前,车型被暂停的企业恐怕将受到巨大影响。毕竟企业能卖的车少了,之前的付出白费了。而如果已售车辆存在与《公告》不符的情况,补贴恐怕要打水漂了。

而如此大的暂停规模无疑暴露出相关企业此前一味地跟着补贴走,甚至动歪心思,做出谋补、骗补之事的行业发展丑态。

不过,目前该处罚只针对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国家补贴,并没有说明已售问题车辆到底该如何处置。如果已售车型也存在技术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由谁负责依然是一个待解问题。

新能源汽车或将迎来“拐点”

此前,曾有媒体致电向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了解情况,但工信部对于这则消息却并不愿意进行过多“回应”。

不过,种种迹象都表明,工信部正在悄然“纠偏”新能源冒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份举办的电动车百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主题演讲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技术准入门槛等,建立产能预警机制;2月份,工信部则出手惩治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骗补行为,在其网站上登出对7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5月,工信部再度“出手”,有万余辆新能源汽车因为“产品一致性不达标”而未获得补贴。

而这次“叫停”风波,无疑也可视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狂飙”的一次“纠偏”。因此,新能源行业看来真的要“变天”了。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 华夏幸福产业园 ” 公众号,获取更多行业前沿信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