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蓝皮书还有哪些重点,一起来看!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还有哪些重点,一起来看!
2017年08月10日 18:02 产业最前线

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写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其不仅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还从专业客观角度评价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在分析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建议。详情一起来了解!

产业技术实力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实力日益增长,产品线不断丰富,充电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而蓝皮书无疑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好记录。

蓝皮书预计,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进口新能源汽车2万辆,综合有望达到77万辆。这与中汽协预计的销量目标相差无几。不过,根据目前中汽协的数据来看,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含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仅卖出19.5万辆,还不及这个数字的四分之—,离预期似乎还有些远。

显然,成本和续航里程已成为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限制因素,而除了技术的提升,短期内没有任何销售方式能改变电动汽车销量低下的现状。

对此,蓝皮书认为,目前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已形成两极分化的市场区域,因此要想扩大销量,需要利用低价纯电动车在县乡市场率突破。

事实上,在纯电动车市场中,A00 级电动车凭借小巧靓丽的外形和出众的性价比,已经成为市场上电动汽车销量的绝对主力。使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使其正在替代大量低速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入场门槛或将继续提高

蓝皮书认为,未来新能源投资核准的重点是企业研发经历、研发能力、资金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其预计下一步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将提高新建纯电动汽车投资门槛,在企业研发等方面继续提高要求。

据悉,尽管目前官方并未表示总共将批准多少家企业,但从市场容量来看,10-15家新能源车企比较合适。而国内记录在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超过了200家,纯电动车生产已经逐渐变成红海。

对此,国务院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就曾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情况不错,但是行业散乱和盲目投资情况比较突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和防范,引导企业和社会合理投资。

事实上,即使目前拿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生产资质并非铁饭碗,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3年,新能源车企将不断地面临有关部门对于产品的审核。

合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但综合排名仍居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虽然逐渐缩小,但仍有一定差距。

对此,蓝皮书建议有关部门应从修改法规、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加强协调四个方面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同时,加强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信息行业等部门的协调和互动。

蓝皮书预计,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会轻言退出,但政策需要与时俱进逐步调整完善。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继续研究提高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门槛,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的在线监督。另一方面,为缓解企业资金垫付压力,避免政策一刀切对行业发展造成误伤,3万公里等过严的政策也将调整完善,清算频率也有可能增加。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 华夏幸福产业园 ” 公众号,获取更多行业前沿信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