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央行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17年04月15日 09:25 央行观察

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一、2017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17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9.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69万亿元,同比下降2.9%;委托贷款余额为1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9.7%;信托贷款余额为7.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9%;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58万亿元,同比下降18.7%;企业债券余额为17.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07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4%,同比高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7%,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5%,同比高0.5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3%,同比高0.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1.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1%,同比持平;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7%,同比高0.4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同比增速为可比口径数据。

二、2017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17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亿元。其中,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5万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782亿元,同比多增307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347亿元,同比多增86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同比多增575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00亿元,同比多增900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48亿元,同比多108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2万亿元,比上月多1.03万亿元。

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5%,同比低4.6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占比1.1%,同比高4.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9.2%,同比高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0.6%,同比高8.2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9.8%,同比高13.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2.1%,同比低22.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4.3%,同比高0.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

三、2017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1.广义货币增长10.6%,狭义货币增长18.8%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6个和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6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301亿元。

2.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22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510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3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少增38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6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8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813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

3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510亿美元,同比多增726亿美元。3月份,外币贷款增加65亿美元,同比多增145亿美元。

3.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592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0.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5.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2.7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同比少增350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67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6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153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25万亿元。

3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592亿美元,同比多增205亿美元。3月份,外币存款增加196亿美元,同比多增89亿美元。

4.3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2%,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4%

一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67.47万亿元,日均成交2.75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7.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4.8%,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2.3%,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下降5.2%。

3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62%,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6个和0.5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23个和0.74个百分点。

5.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9942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417亿元

一季度,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7954亿元、1988亿元、641亿元、1776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2011年10月起,货币供应量已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注3:自2014年8月份开始,转口贸易被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

注4: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2.人民银行2017年办公室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017年4月12日至13日,人民银行2017年办公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分析当前办公室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办公室工作提出要求。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张晓慧作总结讲话。

易纲对2016年人民银行办公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易纲指出,过去一年,人民银行办公室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保证了行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服务保障全行办公高效有序运转,办文、办会、办事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加强政策研究和信息调研,为决策部署建言献策。四是继续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服务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确保重要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加大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六是继续强化党建工作组织领导,推动提高全系统党建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

易纲要求,2017年,人民银行办公室系统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划推进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围绕中心,切实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责任在心,从严从实推动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三是严谨细心,进一步提升综合协调服务效能。四是常怀敬畏之心,坚守纪律和规矩的底线。

易纲强调,各级行办公室同时也是党委办公室,是直接服务各级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必须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服务全行党建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党的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晓慧在充分肯定办公室工作成绩的同时,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要求办公室系统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参谋、服务”作用,牵头抓总,统筹兼顾,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制度和办公流程,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为中央银行更好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3.央行:M2增速平稳回落有四原因

中国证券网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2.8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14日指出,M2增速平稳回落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其一,基数原因;其二,商业银行表内资金对资管产品的投资规模有所收缩;其三,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有所下降;其四,部分贷款增速有所控制,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双双回落。

阮健弘表示,M2增速平稳回落,反映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和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监管的加强。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支持不减。

4.央行13天后重启逆回购 货币收紧资金利率不升反跌

新浪财经

久旱逢甘霖。在时隔13个交易日之后,央行终于在4月13日重新启动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当天,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向市场投放1100亿元逆回购资金,同时发放PSL(抵押补充贷款)839亿元。银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在当前时间点启动投放符合预期,主要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和下周开始的缴税对流动性造成的扰动。同时预计央行将续作MLF。

尽管公开市场投放已经缺席半月,但自跨季结束进入四月以来,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态势,资金价格尤其是短期资金利率持续下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金融机构在资金交易中也逐渐调整了交易策略,这表明,央行主导的去杠杆过程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内外环境骤然生变,国内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通缩来临,海外市场经济表现和川普口风突变表明货币政策外部压力减缓。另一边,银监会密集发文,释放严监管信号。据记者了解,仍有机构在逆势加杠杆操作以博弈监管去杠杆的力度不会持续加码。在这些复杂情况下,监管去杠杆的节奏如何备受关注也更为不确定。

货币政策收紧资金利率不升反跌

央行自3月下旬开始就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暂停时间早已创下纪录。但据记者了解,跨季之后市场资金面始终保持宽松态势,各家银行都还愿意向外融出资金。从价格上看,资金利率在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持续下跌。

据WIND数据,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和shibor(上海银行(23.090, -0.27, -1.16%)间同业拆放利率)多数品种自清明节后就持续下跌。其中质押回购利率7天品种从3.2%降低到当前的2.8%,隔夜品种自2.6%降到2.4%。shibor隔夜和一周品种也分别跌了约15bp和10bp。

“这种情况很出乎意料,与我们预期不一样,我们本来都认为在这种情形下,资金利率应该是往上走的,但结果却一直在下跌。”一位投资经理对记者如此表示。

按惯例来说,每个月的月初尤其季初确实都是资金宽松的窗口。不过这段时间资金宽松的原因与平时有些差别。今年作为金融监管大年,这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央行一直没有投放,就是在去杠杆,4月份到期资金相对较少,是去杠杆的最佳时期,很多机构都提前在资金上有备用的。”一位熟悉资金交易市场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四月初资金宽松是因为MPA考核后,大多数银行机构的资金流都处于健康状态,大家吃老本还能维持一段时间。”DM同业平台资金分析师龚陈亮对记者表示。据机构反映,新的考核体系下,相较于之前,银行主要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杆情况进行了调整,多位银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现在确实“不敢借那么多钱了”。

从流动性构成上来看,公开市场暂停后,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在财政存款和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近期流动性充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体量相较其他因素更大。外管局数据显示,外汇储备降幅已经连续两月回升。另外,外汇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资金外流的情况将有所好转。

长期限资金需求高去杠杆成效初显

但是,资金缺口不容忽视。记者根据wind终端统计,本月13日和18日,分别有2170亿元和2345亿元的MLF资金到期,逆回购方面,本月总计有29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下周开始的季度缴税期按以往也将抽走流动性6000亿左右。央行13日重新启动的投放也正是为此而来。

不过,银行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寄望于央行的大量补给。记者从交易员处获悉,虽然银行都还愿意向外融出资金,但都是以短期为主,长期资金还是很缺的。从需求上来看,机构也是更倾向于要长期资金。龚陈亮对记者透露,近期银行间市场隔夜等短期资金品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流动性存量还是有的,但期限和机构类型分布不均衡,目前流动性期限重心向中长期限偏移。”

价格上也能显示出这一点。从不同期限的资金利率走势来看,4月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资金短期品种价格都在走低,而21天期资金利率则从4月1日的3.59%涨到12日的3.88%。

在谈到交易策略转变时,一位交易员对记者表示,“21天刚好能跨月,说明大家还是对跨月心有余悸,也证明央行的去杠杆的确有成效,在去年上半年,哪有人借这种长的贵钱呀,都是滚隔夜,顶多7天就算了。”

换言之,市场已经适应央行为了去杠杆而在货币工具操作上进行的微调,并就此调整了自身的交易策略,即,逐渐放弃了以前通过滚短期限资金来加杠杆操作的方式,而愿意花更大的成本去获取长期资金。

后续去杠杆节奏如何把控

央行在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决心和成效有目共睹,但仍有机构在博弈这一过程的持续性。

业内对监管收紧已有共识,“现在大家随时都在等着,出一个文件研究一个”,上述熟悉资金交易的人士表示。但是这是一个过程,而金融机构已经形成资产轮动链条还将维持下去,仍有负债的需求。

南海农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交易主管毛琛瑜对记者称,回购融资的占比本来就在逐渐降低,资产收益率是上来了,现在配置存单也足够carry(维持),不像前两年还会出现倒挂的现象。“这说明去杠杆完全没到位,现在这样的水平,还有大把人能保持甚至加杠杆操作,就是赌央行的去杠杆操作会继续这样温和下去,赌央行不敢加大力度。”

根据记者采访了解,尽管多数人持观望态度,但是不少人仍明确认为,考虑到维稳因素,会维持缓慢温和去杠杆的过程,不会继续加大力度。而毛琛瑜则对记者表示,去年债券市场波动让我体会到了一点,就是不要低估这一届政府的决心和管理层的执行力,调控绝对不会点到即止,就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3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期显示出通缩压力,但市场分析人士多认为,去杠杆刚刚见效,CPI数据不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方向。不过,独立财经观察员彭瑞馨告诉记者,现在内部数据走弱,外部压力也减弱,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基础不再充分,“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两个月的话,至少会影响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去杠杆的力度把握会更加灵活。关键看两点,一是经济本身的条件是否具备,二是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如何。目前来看,经济比较平稳,无需过虑,而机构也都开始认识到去杠杆的方向,能够接受这个过程,监管也会通过新老划断、设置过渡期之类的安排防止冲击过猛,因此,他认为“可能会择机加大力度去杠杆。”

5.央行进行900亿逆回购操作 今日净投放700亿

网易财经

周五,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将进行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有200亿逆回购到期。本周有1300亿逆回购到期。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央行暂停MLF续作,着力去杠杆;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意在防风险;雄安起步,PSL或为基建投资再蓄力;在当前负债端成本难下,银行面临MPA与LCR考核的大背景下,去杠杆仍在路上,应保持谨慎。

中信建投称,央行重启逆回购在意料中,在巨大资金压力下,央行展开PSL操作符合需要,后续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力度也都将明显加强,以缓和资金面压力,MLF续作概率较大。

国君固收称,逆回购虽然重启,但更多的是为了对冲公开市场操作集中到期以及4月份的缴税压力,对市场影响有限;相反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文件引发的配置需求回潮可能会对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申万宏源认为,整体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流动性投放以及发放PSL,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对冲MLF到期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意在4月中下旬流动性趋紧之前进行投放操作,整体仍有较强的维持资金面基本稳定的意图。后续密切关注4月中下旬逆回购操作情况以及PSL和MLF操作。4月中上旬以来,资金面整体较为宽裕,在去杠杆目标驱动之下,货币政策操作依然维持稳健中性。

6.央行《名单》涉及3001家微盘平台 微盘终结?

期货日报

随着《“微盘”交易平台名单》的传播,多数榜上有名的“微盘”平台纷纷发布了下线通告,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给“微盘”业务正式终结画上了句号,可据记者调查发现并非如此。

近日,一份据称是央行下发的《“微盘”交易平台名单》(下称《名单》)在业内广为传播。《名单》涉及3001家微盘平台,且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限期停止与这些微盘合作,截止日期为3月31日。《名单》一出,“微盘”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随着《名单》的传播,多数榜上有名的“微盘”平台纷纷发布了下线通告。上《名单》榜的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下称广贵)发布通知,内容是自4月1日4时起,全面下线“微盘”业务。广贵作为最早做“微盘”业务的平台之一,可以说是“微盘”业务的参考风向标,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给“微盘”业务正式终结画上了句号。

可据记者调查发现并非如此。在筑龙网《哪个微盘比较好,哪些微盘关闭了》一文中,“贵州云上火爆招商”的图文映入眼帘,其下方还配有“贵州云上微盘,作为行业五强,在这次浪潮中屹立不倒”“行业有多久,云上就能走多远”字样的市场推广宣传。“微盘”生死关键时期,如此宣传,让人瞠目。通过在《名单》中查找发现,贵州云上微盘也赫然在列。

根据贵州云上微盘联系方式,记者关注了其公众号云上新时代。发现其账号主体为(贵州)云上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下称云上大宗)。

随即记者便进行了注册操作,但没能注册成功。莫非是虚假宣传?记者根据其公众号上的联系方式进行了咨询,其QQ客服称:“云上新时代乃旧的公众号,可以微信搜索关注云上投教。”证监会曾指出微盘即赌博。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做出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的部署之后,一些微交易平台纷纷更换马甲,摇身一变成为某投教平台、某财富管理平台或某爱交易平台等,逃避打击。

记者随后进一步调查发现,云上投教公号账号主体已变为贵定县乡情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且此公司法定代表人汪志军与云上大宗的一位股东同名。公号为何更名换姓?客服回复道:“老的公众号出了一点问题,微信公众号认证主体一次只能认证一家公司,以后使用云上投教就可以了。”同时,客服也不失借机地向记者宣传产品:“新的公众号白银由原来的正常波动变为1.5倍波动,原油为2倍波动。”

不仅如此,云上大宗的官网也是扑朔迷离。对其进行搜索,结果出现多个带有官网字样的网址,孰真孰假?同时,记者在打开一号称云上投教的网站,发现其公司联系地址为郑州市某处,宣传的资质有贵州省商务厅批文,既然贵州省商务厅批准,又为何地址为异地,是逃避监管、钓鱼网站还是另有原因?QQ客服回复道:“此网址应该为运营中心。”

最后,记者根据客服所提供的邀请码完成了注册,截至发稿,云上投教平台依然在正常交易,且充值方式依然可以微信支付、银联支付。

不止云上大宗,经记者调查发现“微盘”招商热度依旧不减,各网站微盘招商广告琳琅满目。在对中江国际银河云交易、蚂蚁交易云微盘、闽东微盘等平台了解后发现,还有多数微交易平台依旧笑谈风生,有的甚至宣称无缝对接其他所有关闭的平台。

如此看来,业内人士所说的“微盘”或要退出历史舞台,怕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

7.特朗普主动示好耶伦!下一届美联储主席还是她?

中金网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的任期将于2018年结束,目前他正在考虑提名耶伦继续连任美联储主席。

特朗普表示,耶伦在美国金融界是一个广受赞誉的人,他赞同耶伦的货币政策,并支持美联储维持接近于零的低利率政策。

此前,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对耶伦表示不满,称她错误的宽松政策吹起了市场泡沫,目的是为了营造虚假的繁荣景象,以帮助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当选。

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他更倾向于将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换掉。他绝对支持夺走美联储的权力,并允许美国国会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行审计调查的提议。

而在今年2月,特朗普却一改往常的态度,称耶伦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

当市场都在评估特朗普的税改政策、移民政策以及气候变化政策影响的时候,美联储主席耶伦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词时并未对特朗普新政做出具体的判断。

耶伦表示,美联储已经充分地意识到美国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发生重大的调整,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前景。但是,至于哪些方面将会发生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将对美国经济前景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仍尚不清楚。

此外,美国白宫经济顾问科恩在今年3月表示,美联储一直都做得很好。无论美联储做出怎样的利率决议,特朗普政府都将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美国新一届政府与耶伦及美联储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市场关注。

虽然近期特朗普主动向耶伦示好,但在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特朗普面前,耶伦能不能在2018年任期完成后继续连任,这终究还是一个迷。

8.华尔街日报: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于今年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

环球外汇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大部分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开始缩减其规模4.5万亿美元的债券和其他资产投资组合。

在最近几天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商界和学界经济学家中,近70%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将于2017年某个时候开始收缩其资产负债表,做法是让所持证券到期,且不将所获资金进行再投资。在预计美联储今年将改变资产负债表策略的经济学家中,大多数人预计美联储将于今年12月份启动这一程序。

在上个月的调查中,只有22.2%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于今年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而在最新一次调查中,预计美联储将等到明年第一季度才开始缩减资产规模的经济学家比例还不到四分之一,上个月调查所得的比例为三分之一。

最近几周,美联储官员表示,他们正在探讨开始逐步削减所持庞大债券资产的计划;这些债券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和危机过后通过资产购买计划买进的,旨在推动长期利率下降并促进经济增长。

鉴于美国经济温和增长,美联储希望将资产负债表缩小至一个待定的规模,不过官员们尚未决定将如何收缩资产负债表以及何时开始行动。

目前美联储对到期资产所得进行再投资,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决定放慢再投资步伐或者全面停止再投资。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及其他高级官员强调,他们希望这个过程是渐进并且可预测的。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seph LaVorgna在最近的《华尔街日报》调查中称,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份会议上宣布收缩资产负债表策略的细节,再投资将从2018年1月份开始减少。

至于利率,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都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2-3日政策会议上维持短期利率不变,6月份进行下一次加息。

美联储官员上个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至0.75%-1%,并预计美联储今年还将加息两次。

近80%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13-14日的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而上个月调查时这一比例为近70%。4月受访的61位经济学家中仅有两人预计下一次加息是在7月,10人预计是在9月,只有一人预计美联储直到12月才会再次加息。

尽管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下一次加息将在6月,但他们在此后的加息时间上存在分歧。超过一半的人(55.7%)预计美联储9月将把利率上调至1.25%-1.5%。略低于三分之一的人(31.1%)预计第三次加息将在2017年12月。

按经济学家的平均预计,5月加息的概率为14%。

9.英国央行:2017年企业投资可能继续走弱

同花顺财经

英国央行在周四(4月13日)发布的信贷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英国企业投资可能继续走弱。

2016年公司资本支出下跌了1.5%,为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年度下跌,表现出去年夏季英国退欧公投后企业因不确定性正收缩支出。

而根据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继去年的走弱之后,今年最初的三个月内,中型和大型公司的信贷需求继续下跌。

英国央行表示:“尽管并购活动推升了需求,但较低的资本投资仍拖累了一季度的公司借贷需求。”

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通胀报告中,英国央行预期2017年企业投资将近一步下降0.25%。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称,目前预期公司的资本投资将在三年内比退欧公投前的水平降低约1/4,从而对产能和薪资收入造成实质性影响。

英国央行的地区代理网络最近所提供的报告显示出2017年一季度服务公司投资意愿的小幅改进以及制造业公司的大幅改善。

然而,其也补充道:“英国未来贸易协议的不确定性令一些长期计划中的合约受到影响。”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在3月份表示,预期2017年企业投资会下跌0.1%。

此次英国央行进行的信贷环境调查进行于2月20日至3月10日之间。

10.尚未脱欧银行业迁出就成事实 英国央行如何打算的?

第一黄金网

随着英国政府于3月29日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许多在英国的银行计划将业务从英国转移。目前英国与欧盟的正式退欧谈判尚未开始,而银行业务从伦敦迁移已由计划变成事实。此前英国广播公司披露的一份秘密录音显示,英国央行曾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反复向银行业施加压力,让他们低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英国央行深陷Libor操纵丑闻!

周四(4月13日)汇丰银行全球商业银行负责人Noel Quinn表示,部分客户已特别要求一些外汇交易路径通过汇丰的巴黎分部进行,而不通过其伦敦总部。

Quinn表示,因无法承受等到为期两年的退欧谈判结束后再采取行动的风险,许多公司客户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许多客户正计划采用合适的变通办法,以确保无论英国退欧谈判出现何种结果都可继续交易。

除汇丰外,摩根大通、高盛和瑞信都已提及这类客户计划。此前汇丰首席执行官表示,当退欧谈判开始时,预计将有1000名员工从伦敦迁移至法国。

银行业迁出

此前美国银行打算将总部迁往柏林;该行高管曾称,打算将大部分工作岗位迁移至法兰克福、马德里、卢森堡、阿姆斯特丹等其它欧元区城市。当然这些不是最终决定。

知情人士3月份透露,高盛考虑以法兰克福为欧盟业务中心,并可能转移包括交易员和高级经理职位在内的最多1000个工作岗位;高盛投行业务联席主管Richard Gnodde曾表示,在欧盟的布局将取决于英国退欧谈判的结果。

智库Bruegel称,在英国脱欧后,客户将把1.8万亿欧元(1.9万亿美元)的资产转移到英国境外,伦敦随之可能会流失1万个银行业岗位和2万个金融服务岗位。其他机构估测的流失岗位数最高达23.2万个,最低则为4000个。

英国正处于脱欧敏感时期,英国央行的作用就是使货币政策跟从经济政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此前英国央行传出丑闻,大大打击英国央行信誉度。目前尚未脱欧,银行业就已经开始迁出,英国央行需要重振市场对于英国经济信心,在英国脱欧路上能够顺利前行。

对英国脱欧,银行业仍担心可令其在欧洲大陆自由运营的“通行证”。该“通行证”意味着企业进入欧盟28个成员国金融市场的资格和一个适用于所有使用国家的共通金融法规系统。

英国离开欧盟后,几乎可以肯定其金融服务业“通行证”随之不保。欧洲央行执委Sabine Lautenschlaeger上月强硬警告称,在脱欧后,英国银行业将会失去欧盟市场准入资格,任何想在欧盟市场运营的银行,都需要符合欧盟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标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