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金融监管必须拒绝父爱主义 保持高压态势

央媒:金融监管必须拒绝父爱主义 保持高压态势
2017年04月17日 09:25 央行观察

1.银监会叶燕斐:今年将进行绿色银行评价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今日在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中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上来看总体不错,但依然不够好,因为银行没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在绿色信贷支持方面力度不够大。

叶燕斐说,对绿色金融、绿色信贷需求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全球人口70多亿,还有60亿人口需要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最需要可持续发展,最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方面,叶燕斐说,中国目前已有很好的政策框架,政策框架最完备,同时也有一个比较好的统计制度,制定了关键实时评价指标,今年还要进行绿色银行的评价,银行业协会正在做方案。

“总的来看,我们在国际上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看起来做得很好,但只要我们闻到二氧化硫的味道,就是我们的绿色信贷做得不够好。如果做得足够好,就不可能有这么严重的PM2.5。”叶燕斐从三方面分析了不够好的原因。

一对于企业是否真正达标银行还在依赖外部机构,银行没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很难在实质上判断企业的排放是不是真正达标。“雾霾最严重的时候,环保部督察到有45%的企业都是违规排放的。如果银行给这些企业断贷,可能经济也受不了,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银行将来还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叶燕斐说。

二是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大。据世行统计,到2030年前要实现碳减排的目标,70%的减排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但银行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得不够多。“20多万亿的房地产贷款,有多少是绿色建筑?有多少是节能建筑?我们很希望这些贷款都用于绿色节能建筑。希望居民个人购买房屋的按揭贷款也是用于购买绿色节能建筑。这需要住建部门、管理部门、企业做很多努力,也需要银行做很多工作。”叶燕斐说。

三是银行业本身做得不够好。银行业协会在2013年底倡导《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共同承诺》,都承诺办公建筑是绿色建筑,但过去四年,很多省级银行没有做到,还要做大量的节能改造。“只有承诺,不履行,这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也能够做得更好,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是管理上和监管上要加大力度。”叶燕斐说。

据叶燕斐梳理,银监会从2007年开始倡导绿色金融,当时提出《节能减排授信指导意见》,通过世行传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孟加拉。2012年,在总结过去几年工作基础上,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2015年初,又出台了《能效信贷指引》,为全球第一份。

2.央媒:金融监管必须拒绝父爱主义 保持高压态势

澎湃新闻网(上海)

一场以整治乱象、防控风险为主旨的监管风暴正席卷我国金融业。金融监管部门不仅加大了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处罚节奏也明显加快,同时全力补足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表明,金融业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服务实体经济则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些年来,我国金融业行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以钱生钱”游戏盛行,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导致资产泡沫愈演愈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威胁到系统性、区域性金融稳定。而这些金融乱象的出现,既是实体经济风险释放的结果,也与过去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存在较高道德风险相关。

众所周知,金融业运行具有强外部性,因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各国政府公共治理的共同选择,但是,在实践中,监管当局也会承担促进行业发展的隐性职责,往往也会担心强监管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而“投鼠忌器”,加上市场创新层出不穷、监管力量不足、法制建设缓慢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所谓金融监管与“父爱主义”混淆不清的现象,客观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冲击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以屡禁不止的票据违规业务为例,现行票据法律法规陈旧,顶格几十万元的行政处罚相对于高达亿元的违规业务盈利而言微不足道。

近年来,我国金融同业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和发展极为迅速,成为了事关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系统性力量。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违规行为不绝,监管套利不断,而监管部门“投鼠忌器”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金融风险的治理,这也间接鼓励了金融机构的违规冲动。只要金融监管政策稍有放松,相关不合规、高风险业务就以成千上万亿的规模扩张,显著增加了金融市场运行风险。

应该看到,金融监管的天职在于维护竞争有序、规范运行的金融市场秩序。“父爱主义”可能会在特定时间帮助行业发展,但这绝不是金融监管偏离姓“监”立场的充足理由。如果不能对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分子实施足够的惩戒,那么就是对主动遵纪守法的机构和个人的严重伤害,长此以往,监管“父爱主义”势必成为“放任自流”的代名词,最终会损害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相继出现“钱紧”“资产荒”“房贷热”等现象,既反映出金融市场风险的高度聚集,也充分表明当前我国补足金融监管短板、提高金融监管效能的紧迫性。

由此可见,金融监管必须坚持监管姓“监”,拒绝“父爱主义”,要从监管制度、市场准入、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监管处罚和责任追究等薄弱环节补足短板,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保持整治金融乱象的高压态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日本央行行长:活用人工智能将有益经济发展

中国新闻网

据日媒报道,日本央行本月13日在总行召开以在金融中运用人工智能(AI)为主题的会议。会议邀请了日本金融界相关人士等参与讨论。据报道,该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演讲中表示,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为金融服务“具有对经济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潜力”,强调可推动金融的发展。

黑田解释称,金融通过高端信息处理支撑着经济发展。他认为,由于AI及大数据分析能高速处理庞大信息,因此将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效率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观点担心AI的介入将过度加剧金融市场变动,导致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丧失。因此黑田表示,将通过认真核查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优势最大化、负面因素最小化。”

央观荐书

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蚂蚁金服: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购买页面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