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论文:高度重视非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影响

央行工作论文:高度重视非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影响
2017年05月10日 10:55 央行观察

1.央行:高度重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影响

网易财经

人民银行今日发布工作论文指出,应进一步研究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识别策略,进一步认识金融市场政策干预的外溢效应和国际协作的必要性,并高度重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据了解,该题为《全球视角下的中国金融机构间金融冲击传递》的工作论文作者为杨坚、余子良、贾彦东、马骏。其中,马骏为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工作论文指出,虽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已开始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各金融机构在金融冲击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工作论文结论部分认为,中国金融部门与主要国际经济体金融部门间存在金融冲击的相互影响,一国对金融部门的政策干预可能对其它国家产生溢出效应。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强,部分大国对金融部门的政策干预需要更多考虑外溢效应以及国际协作的必要性。另外,为了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不仅要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要关注在金融体系中影响力不断增加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2.央行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证券网

央行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5月9日,据央行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5月9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9日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回笼资金200亿元。10日将有19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共计有31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下周二(16日)将有179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届时央行是否续作值得关注。

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短期利率继续下行。隔夜和7天品种利率分别下跌1.68个基点和0.95个基点,至2.8180%和2.9091%。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4月全月到5月初资金面显示出紧平衡特征。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在目前央行有大量待到期资金投放的情况下,资金面松紧主要取决于央行意愿。考虑到月初已有2300亿元MLF未续作,5月中旬的1795亿元MLF可能会考虑续作,不然可能对资金面产生较大压力。结合央行近期操作特点来看,央行仍将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同时会考虑与金融行政监管的协调。

3.央行为何频繁断流流动性:财政为流动性提供了动力

财经网

今年以来,为了落实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要求,央行革新了流动性调控方式,由去年主打的“MLF+逆回购”模式逐渐变更至以公开市场调控为主、MLF操作为辅的策略,维护了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这些变化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对待到期MLF资金的态度就可看出。

5月3日,央行有2300亿元MLF到期,央行未进行续作,仅在公开市场恢复进行了2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操作1700亿元,14天期200亿元,28天期100亿元。5月4日再度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5月5日和8日,因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故“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而就在5月2日,由于“上月末临近日终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暂停了已经连续进行了9天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于3月24日开始,连续13天暂停逆回购操作,其理由就包括“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税期”等因素影响。

央行为何频繁“断流”公开市场这个流动性供给渠道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了实处,为流动性处于适中水平提供了动力。

从今年3月份及前三个月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速看,后者要大幅快于前者。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2.2%,支出21057亿元,同比增长25.4%。前3个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同比增长14.1%,支出45917亿元,同比增长21%。

央行在暂停逆回购公告中也强调了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流动性供应的积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财政政策对流动性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

其次,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健中性”,主要目标就是“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央行需要对流动性调控的工具进行重新组合使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逆回购和MLF操作的节奏变化。

未来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将主要侧重于推动金融去杠杆,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兼顾通胀和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化。因此,后续货币政策将更明显的体现“稳健中性”的特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适度微调来满足货币市场对流动性的要求。

今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财政支出发力,央行暂停逆回购;财政支出出现真空,央行启动逆回购迅速维稳流动性。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模式仍将继续运行下去。

4.机构解读央行资产负债表:4月或已告别“缩表”

网易财经

从负债端来说,3月财政存款环比减少7936.38亿元,占负债端缩量规模的大头。但财政存款投放是有季节性规律的。从往年的经验来看,3月财政存款一般是净投放的,而4月财政存款一般是净回笼的。综上所述,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幅度大概率较3月减小甚至或已停止“缩表”。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因此外汇占款降幅也随之缩小。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阶段性稳住了造成外汇占款下降幅度大大减少,但是鉴于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美联储官员发言偏“鹰派”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上升,因此我们认为后期人民币仍然面临贬值压力,外汇占款流出压力仍然非常大。

3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下降7753亿元,2月也环比下降2881.87亿元。我们发现,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变化趋势通常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和使用流动性工具投放或回笼资金的变化方向保持一致。

由于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稳住外汇占款不再每月大幅下降,但也很难出现大幅增长。因此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还是依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而今年1-3月,基础货币已经3个月出现下降,足以看出央行执行的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偏紧的。这正是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金融去杠杆”和控制房地产泡沫所需要的。

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超储率处于低位,特别是今年1月超储率从去年12月的2.40%下降到0.70%。2月和3月超储率有所回升,但也仍处于低位,分别为1.30%和1.40%。这与投资者感受到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相符合。

3月央行政府存款环比下降7936亿元,创下历年3月财政投放的历史新高。这显示了政府正在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公共财政就出现了赤字现象。我们也对未来财政收支情况存有担忧。

5.流动性及利率债周报:时点原因致央行缩表、并不代表政策进一步收紧

新浪财经

时点原因致央行缩表、并不代表政策进一步收紧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央行三月总资产33.7 万亿,连续两月环比下降共计1.1 万亿。央行缩表是否代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影响如何?对此,点评如下:与美联储不同,中国央行资产占比最大的为外汇占款,在2012-2014 年高峰期占比最高可达80%,2015 年以来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有64%;其次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即通过公开市场、创新工具向市场投放的货币),自2015 年以来外汇占款占比下降后,央行货币投放主动性增强,该项占央行总资产比重逐渐增加,2017 年3 月为23.92%。

央行缩表是否代表货币政策收紧,取决于缩表项目及缩表原因。2015.3-2015.12,央行总资产规模下降2.4 万亿,主因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而这段时间处于宽松货币周期、央行多次降准降息;2016.2-2016.3,央行总资产规模下降1.1 万亿,主因春节后央行回笼节前投放资金,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目下降7800 亿,与货币政策是否收紧并无明显关联。2017.2-2017.3 此轮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与去年同期原因极为相似,主因春节后回笼节前投放资金,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目下降1.1 万亿。从同比看,2017.2-2017.3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同比增速分别达2.87%、3.41%。

央行缩表对货币市场和债市走势无明显影响。2010 年以来,央行资产规模环比共有27 次下降,其中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七天回购利率、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次数分别仅为13、14、14 次。

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环比下降代表央行主动缩表,其对货币市场和债市走势也无明显影响。2010 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规模环比共有34 次下降,其中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七天回购利率、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次数分别仅为15、17、20 次。原因在于:1)“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仅反应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及创新工具向市场投放的资金量,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价格调整(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和创新工具操作价格等)。2)央行可能因春节等时点原因调整向市场投放的资金量,并不必然代表货币政策的松紧。

一周市场回顾货币政策和货币市场方面,尽管月度财政缴税时间已过,本周资金面持续紧张,银行间隔夜、七天回购利率分别大幅上行29、64BP。或因市场担忧委外集中赎回对流动性产生压力,减少资金融出意愿并加大资金融入。目前市场尚无准确口径统计委外总量及赎回规模,各方媒体报道进一步加大市场恐慌。

债券市场方面,上周因媒体报道委外大规模赎回及监管加强预期,债市受冲击较大,1 年期、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7.17、10.15BP;本周前期悲观预期有所修正,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波动0.54BP。金融监管和去杠杆尚未结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一行三会对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仍将对债市形成扰动。

6.央行: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04.45亿美元 人民币缩量微收跌

汇通网

周一(5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缩量微收跌,中间价亦小跌。交易员称,法国大选并无意外,市场反应相对平静,较好外部环境有利监管层继续适度放松监管,但为避免贬值预期大幅抬升,汇价短期续跌空间料有限。由于汇价波动不大,市场交投兴趣不浓,成交量缩小近两成。

他们并表示,为应对实需客盘购汇需求,大行适度提供美元流动性;上周末中国外储数据连三月回升,反映资金外流状况进一步好转;而中国海关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未明显影响汇市,后续市场焦点料转向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紧缩政策预期。

“汇率很稳定,现在的人民币走势已经跟美元脱钩了,不过客户仍然有逢低买入美元的心理。”一外资行交易员称,“今年客户跟往年的也不一样,不会一直拿着美元不结汇,有需求还是会结,所以结购汇也相对均衡一些。”

另有外资行交易员表示,近期实需购汇比较多,美元偏弱,监管反而能放松,把之前压制的需求释放出来,但人民币会出现明显下跌可能性也不大。

中国4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8.0%,进口同比增长11.9%,均不及市场预期;4月顺差380.48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上周日(5月7日)公布的4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04.45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主因期内非美货币总体相对美元升值,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继续向均衡状态收敛。

全球汇市方面,欧元周一由法国大选结果带动触及的高位回落,自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两周前赢得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以来,欧元上涨约3%,投资人选择获利了结。

“显然欧元脱离了隔夜高点,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法国大选结果早已在预料之中,”荷兰合作银行的汇市分析师Jane Foley称。

7.美联储梅斯特警告推迟加息风险 敦促继续渐进式加息

和讯外汇

美国克里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周一(5月8日)表示,美联储过长时间将利率维持在低位时就会有糟糕的情况发生,应继续坚持渐进式加息的路径,防范美国经济过热的风险。

梅斯特当天在芝加哥发表演讲后接受采访时称,“美联储已经达到就业目标,并且接近达到通胀目标。如果我们拖得太久都没有采取下一步政策正常化的行动,然后发现劳动力市场的紧俏程度已经达到不可持续的地步,物价压力变得过高,而且我们不得不以陡峭的幅度提升利率,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面临衰退的风险。”

在3月加息之后,美联储上周三(5月3日)选择按兵不动。5月政策声明显示,决策者认为尽管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指标不尽如意,但美联储仍表示通胀已接近目标位,强调就业市场趋紧,且通胀率也在升向他们2%的目标,暗示了可能会在6月份收紧货币政策。

梅斯特表示,近期GDP、通胀数据低迷可能是暂时性现象,美国经济和通胀所面临的风险“大体均衡”。她称,“虽然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GDP折合年率增速只有0.7%且消费支出逊于预期,但这问题不大。第一季度的疲软并没有改变我的中期展望,我认为消费支出在今年余下时间里将会回升。”

美国劳工部(DOL)上周五(5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劲增增加21.1万人,4月失业率大降至4.4%,刷新10年低位,进一步推升了6月加息的可能性。

不过,美联储决策者策层倾向于等待薪酬涨幅成为可以援引的因素,截至4月的12个月这一涨幅已放缓至2.5%。如此低的失业率和相对迟滞的工资涨幅并存仍然让经济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梅斯特周一没有明确主张在6月加息,但她表示薪酬并不能为偏离渐进加息的轨道提供足够强劲的理由。她指出,“薪酬并不是由劳动力市场一个因素决定的,它是和生产率的增速结合在一起的,而后者依然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梅斯特补充道,“薪酬已经出现了一些加速,只是还没能回到以前的水平。有种看法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到3%或者3.5%的水平,不是的。”

此外,她还表示,愿意重新评估自己对何种程度的失业率可能触发通胀的预估,目前她认为是5%。

关于资产负债表方面,梅斯特重申,她希望美联储今年开始收缩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并称自己不认为这会对市场利率造成重大影响。

8.高盛:美联储加息带动大宗商品反弹 仍需警惕风险

中金网

周一,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随着美联储将迈入加息周期,大宗商品价格通常会表现出上涨,但此次或将与此前不同。

高盛表示,从历史角度而言,当美联储迈入加息周期路之时,大宗商品的表现将异常靓丽。

高盛指出,社会总需求强劲、薪资不断上涨、以及物价不断攀升正是大宗商品表现最为靓丽之时,而中国利率不断攀升也与大宗商品的靓丽表现相吻合。

美联储加息以及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令市场预计今年大宗商品的表现将相当强劲,而这正是高盛看好和增持大宗商品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高盛还表示,虽然扩大传统的石油生产尚需时日,而美国页岩油的反应则更为短暂,这增强了石油供应弹性。

相对于历史经验而言,即使石油需求进一步增强,这可能将进一步削弱大宗商品的回报率。

高盛还指出,中国对工业金属的需求增长可能会大大削弱,同时根据于历史经验而言,也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回报率。

最后,高盛补充道,美国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加息三次,明年将加息四次。事实上,美联储此次所迈入的加息周期不同于以往,正表明了大宗商品的回报率可能也会较历史表现有所不同。

9.美联储“大鸽派”:两大因素放慢加息计划 利率或长时间低企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周一(5月8日)表示,一季度美国经济以及通胀数据的疲弱表现应放美联储(FED)进一步加息的计划,利率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位。目前外界广泛预期美联储将在6月会议上再次加息。

布拉德当天在佛罗里达举行的亚特兰大联储会议上讲话称,“第一季GDP增长数据令人失望,意味着今年开局不利。同时,消费增长减弱,这有些让人担心,因为消费一直是一个亮点。”他认为在当前低增长的经济背景下,美联储可能需要最多再加息一次。

此外他还提到通胀数据,并表示“该数据也令人失望,我们之前一直说正在升向2%的水准,但实际情况却相反。通胀在远离美联储的官方目标。”

布拉德强调,鉴于数据表现,如果继续加息,就会让人担心相比经济表现,政策预期对美联储的影响更大,因为市场高度预期联储会在6月加息。他补充道,“我担心我们回到制定政策只看时间,而不关注数据变化的状态。”

美联储上周三(5月3日)发布的政策声明显示,决策者认为尽管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指标不尽如意,但美联储仍表示通胀已接近目标位,强调就业市场趋紧,暗示了可能会在6月份收紧货币政策。然而,在周一的会议上,属于少数派的布拉德阐述了相反的观点,认为低利率将保持一段时间。

他表示,全球对安全资产的需求持续强劲,且美国劳动力增长缓慢,将使美国利率在可见的未来保持低位。他并称,特别是这种情况拉低了“自然利率”,而后者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长期参照物。

事实上,2016年以来,布拉德就一直认为在低增长、低生产率和低通胀的“环境下”,联邦基金利率不到1%是合适的水平,联储3月加息后目前已达到该水准。

他并称,没有理由预计这些动能会很快改变,联储也没有理由逐步升息。当前的政策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另外,在被问及缩减资产负债表是否会引发又一次的减码风暴,布拉德回答称,“尽管股票估值已高,但我们并未处于类似1990年代的房地产或股市泡沫。当美联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时并不会出现又一轮减码风暴,2013年的减码风暴是由于沟通不顺畅,而这次的沟通将是出色的。”他认为减码风暴的产生是因为沟通问题,而不是实际政策问题。

10.瑞银董事长:欧洲央行预计9月会宣布收缩宽松政策的计划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瑞银集团(UBS)董事长Axel Weber周一(5月8日)表示,欧洲央行(ECB)可能会在今年6月取消一些具有宽松倾向的措辞,然后在9月宣布逐步收缩宽松政策的计划。

Weber当天在接受采访时称,欧洲央行必须要收缩极端的货币政策,亚洲正在追随欧洲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他指出,“美联储将稳步推进政策正常化,欧洲央行显然正走在正常化道路上。”

欧洲央行4月27日维持利率不变,并重申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目前或更低的水平。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在会后的记者会上称,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整体风险虽然在朝着更为平衡的方向移动,但仍然偏向于下行。基础通胀压力仍然低迷,而且尚未展现出令人信服的上行趋势。

欧洲央行(ECB)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Peter Praet)上周表示,欧元区经济成长可能进一步提速,欧洲央行的部分政策指引可能会有改变。6月8日的声明可能调整措辞,部分或全部删除对于下行风险以及在现有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增加刺激举措的叙述。

在周日(5月6日)的法国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最终以巨大差距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Marine Le Pen),化解了投资人对于民粹主义再度出击得胜的担忧。消息出炉后,欧元兑美元周一曾短暂升破1.10大关,但最终转而下跌超过0.6%,最低触及1.0915。

Weber表示,“欧元近期内将出现释压性上涨,但未来会面临更多问题,例如明年的意大利大选,预计未来两年欧洲会更加动荡,不会一帆风顺。同时,英国退欧难度极大,未来两年欧洲将经历严峻冲击,市场也会陷入波动。”

谈到瑞银自身方面,Weber指出,瑞银想在日本和中国成为当地顶级的国际银行。此前瑞银承诺扩大在华业务团队,与高盛之争愈演愈烈。

他表示,“我们希望让中国投资者可以投资全球资产。同时,瑞银也正致力于在日本发展业务,希望成为日本最好的外资银行。”

11.英国央行收紧口风 政策预计按兵不动

汇通网

英国央行收紧口风,政策预计按兵不动:

①今年至今为止,英国央行决策者都保持沉默;卡尼今年一改此前的做法,言论毫不偏离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核心观点;

②本周四,英国央行将发布利率决定及季度通胀报告,英国央行何时迈向紧缩将是关注焦点;

③InvestecSecurities经济学家VictoriaClarke说,预计(政策展望)不会有非常强的指向,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④英国央行有众多按兵不动的理由:身为英国经济主要引擎的消费支出开始显现出疲弱的迹象,并且在国内大选和脱欧谈判所带来的政治障碍面前,央行官员可能不愿采取行动。

12.瑞士央行打压瑞郎 欧元兑瑞郎或将持续上涨

中金网

周二亚盘,美元兑瑞郎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0.9985附近。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指出,过去的十二个月内,由于瑞士央行试图抑制瑞郎升值之势,瑞士外汇储备已扩大了近20%。

CIBC表示,前期荷兰、法国两国大选,及朝鲜半岛局势推升避险需求,近期政局风险引发避险资金流,瑞士央行对此持续进行对抗,防止欧元兑瑞郎跌破1.07。

CIBC指出,在荷兰和法国大选结果出炉后,随着政治风险的消退,瑞士央行可能没有必要持续采取有力行动。

荷兰和法国大选均未飞出黑天鹅,民粹主义政党皆败北。3月荷兰现任首相吕特宣布赢得大选,成功获得连任,而新鲜出炉的法国大选结果显示,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龙轻松问鼎总统宝座,均令避险情绪骤降。

CIBC表示,未来数月欧元将受支撑,因欧元区经济逐步改善,且欧洲央行极有可能收紧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欧元兑瑞郎料逐步续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