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对稳定 目前并不存在明显缩表需求

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对稳定 目前并不存在明显缩表需求
2017年05月25日 11:30 央行观察

1.欧洲央行就货币刺激现内部分歧 但欧元区风险得以控制

第一黄金网

 据媒体报道,欧洲央行此前曾暗示,在6月份的会议时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仍在进一步下滑,在那之前,要确定通货膨胀是否对改善经济活动作出更好的反应,还为时过早。

今日欧洲央行在日内例行稳定评估报告中表示:过去的6个月以来,欧元区金融稳定风险受到遏制,但仍然严重,且在某些领域甚至有所上升。

据报道,欧洲央行表示,对于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上升,而银行业清理进展缓慢,债券市场突然重新定价的风险仍然严重,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资本损失。

欧洲央行发出上述警告的背景是,欧元区正在经历10年来经济运行最好的时期,令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可能很快就会开始缩减大规模刺激措施。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称:“过去的6个月以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可持续性所面临的风险加大。但最近几周,在法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欧元区公债价差收窄,主权压力状况略有改善。”

欧洲央行并指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迅速重新定价所造成的风险,大多与美国的溢出效应相关,但若政治长期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或欧元区通胀压力高于预期,也可能会成为引发因素。

欧洲央行迎来退出战略辩论:

1、普雷特和科尔,这两位德拉基的左膀右臂,在如何就央行的想法与市场沟通这个问题上,调门截然不同;

2、对于市场对欧洲央行在刺激减码上迈出的第一步会作何反应,二人都非常谨慎;普雷特主张谨言慎行,继续将放松倾向纳入当前的指导方针,而科尔则警言称,行动过于迟缓最终可能会使市场受到更大的冲击;

3、德拉基将努力使央行内部于6月8日政策会议之前达成共识之际,这种分歧直击当前有关刺激减码的争论核心;

4、在减码问题上如果处理得当,欧元区便可实现向回归正常化的平稳过度,若处理不当,则由此引发的市场动荡可能将使回归正常化的目标无止境的延后。

此外,欧洲央行表示,“目前固定收益市场重新定价风险依然很大,当下面临的风险是欧元区债券收益率可能突然上升,但增长前景却没有同步改善。”

2.如何从史上“最大政策”实验中“抽身”?盯紧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

第一黄金网

海外知名财经媒体CNBC周三(5月24日)撰文称,美联储(FED)即将告诉市场,它计划如何逐渐退出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政策实验。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周三稍晚将公布5月政策会议纪要,经济学家们预计,会看到一些粗略的细节,说明美联储将如何开始缩减其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这一过程应该会缓慢,因为这可能影响利率。

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以及过后,通过买入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来向市场增加流动性,从而令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显著膨胀。

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后,美联储继续买入债券,以保持市场稳定和低利率。

美联储将如何从史上最大政策实验中“抽身”?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seph LaVorgna说道:“这是美联储希望他们能从某种程度上解脱自己的实验...他们试图以一种不破坏稳定性的方式来进行。他们希望如此。鉴于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我猜想美联储会取得成功,因为它的对外沟通工作做得非常好。”

缩表行动应会导致利率走高,但LaVorgna指出,没有人确切知道多少。美联储也会基于经济状况以及市场对此的反应,而决定缩表的步伐。

LaVorgna指出,缩表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状况以及经济预期如何演变。美联储希望做的就是避免类似于2013年的一幕重演,当时所谓的“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导致市场巨大波动。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针对较长期证券,因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并有自己的资产购买计划,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一直处于低位。相比之下,美债低收益率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美联储量化宽松举措也导致息差收窄和较低的波动性,从而帮助股市以及其它风险市场上涨。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固定收益策略团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如何其它央行没有充分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话,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他们警告称,这一过程可能难以预测。大摩策略师们指出,利率应会上升,但当金融状况收紧,“冲击”将没有那么容易消化,而高杠杆也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大摩策略师们写道,以往鲜有先例表明,可以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和加息来积极收紧政策。因此,要告诫投资者,不要期待这会是一次“一帆风顺的航行”。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美国短期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表示,他预计美联储最终将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约1万亿美元。

Cabana指出,假如其它因素相同的话,缩减2万亿美元规模的影响预计将等同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0.75个百分点。

Cabana预计,美联储将灵活推进缩表进程,假如经济需要帮助或者利率快速上升,美联储可能会放缓甚至逆转进程。

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

美联储此前已经暗示,它将在年底开始退出进程,可能在两次加息行动之后。因此,周三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对于经济的言论也将变得至关重要,因为交易员已经在质疑美联储今年能否按照此前计划继续推进加息。

近期美国方面出炉的一些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尤其是通胀,而美国政局的混乱局面也制造了一些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方面的言论可能会显示美联储对其预期究竟抱有多大的信心。

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会在6月和9月加息,随后在12月会议上聚焦资产负债表。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在6月加息,但9月加息的概率只有30%左右。

LaVorgna表示,他预计美联储在6月和9月加息,随后会宣布从明年1月开始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他预计,美联储会在12月就缩表进程给出明确的具体指引。

3.加拿大央行决议来袭,加元交易的机会在哪里?

汇通网

周三(5月24日)欧市盘中,美元兑加元窄幅震荡,徘徊于一个月低位附近,现报1.3506。晚间将迎来加拿大5月央行利率决议,这可能为加元交易带来机会。

路透调查显示,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5月24日维持利率不变,预计加拿大央行在2018年二季度加息25个基点至0.75%。

花旗银行预计,加拿大央行5月利率决议料维持利率于0.50%不变,若其运用其他房市工具来解决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而非政策利率工具的话,加元可能受支撑。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在5月初也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带来的威胁从而引发不确定性会阻碍经济增长。

分析师表示,本次的加拿大央行决议可能不利于加元走强,另一方面,即使加元短线走强,也不应追多加元,这反而提供了短线做空加元的机会。美元兑加元在过去三周下跌了近2%,目前美元可能止跌企稳。

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是周四的OPEC会议,油价大幅波动将影响到加元。鉴于油价在会议前已经大幅飙升,市场已经将此利好计价在内,油价短线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这都可能对加元不利。

此外,市场还关注晚间将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纪要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两点公布。美国银行驻伦敦外汇策略师Athanasios Vamvakidis表示,“基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立场相对强硬,宣称我们看到的数据疲软是暂时性的,或许市场会预期会议记录偏于强硬。”

汇通财经易汇通软件显示,北京时间20:10,美元兑加元报1.3495/97。

4.SWIFT跨境支付系统升级 称不可能被区块链取代

财新网

5月23日,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宣布推出新的跨境支付Tracker,以实现国际支付的实时查询。

Tracker是SWIFT于 2016年初启动“全球付款创新项目”(GPI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 Initiative)的基石,这项服务将实时支付查询和跨境支付结算结合,将跨境支付的时间从过去的几天缩短为十几分钟,并实现了实时追踪、查询给跨境支付行业带来革命。

SWIFT gpi是SWIFT为应对互联网企业、区块链等新兴支付机构和新技术的挑战,牵头全球主流银行启动的重要跨境支付改革,旨在帮助银行提供更快速、透明、可追溯的跨境支付,改善企业财务主管的支付体验。

SWIFT gpi一经推出就迅速都得到了全球主流银行的积极响应。截至2017年1月,已有20家全球交易银行正在使用、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超过110家交易银行已承诺使用,其中包括50家全球主要银行,业务量占全球跨境支付业务总量的70%。目前数十万笔gpi支付已通过超过85个国家完成。

中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加入SWIFT gpi,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邮蓄银行和浙江省农信社联社。这些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量共占中国跨境支付金额总量的约80%。

另外,作为SWIFT gpi路线图技术评估的一部分,SWIFT于2017年初启动区块链的分布式簿记技术(DLT)的概念验证(POC),以确定该项新技术可否用于跨境支付的银行账户实时对账环节,即资金和汇款信息同步到达,从而降低成本和运营风险。

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全球有18家交易银行加入SWIFT前述区块链技术的沙箱试验,其中有两家中资银行是民生银行和建行,相关阶段性成果将于今年11月向全球公布。一旦验证成功,这一技术将服务于SWIFT网络的1万多家全球银行,意味着这将是区块链成功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一个最大的全球网络。

不过,SWIFT亚太欧非区首席执行官何亚伦(Alain Raes)向财新记者表示,区块链、DLT等新技术很有潜力,但发展成熟还需要很长时间,前述概念是在SWIFT部分附加功能的支持下,测试是否能应用于上述特定用途,“但区块链、DLT不可能替代SWIFT网络,因为SWIFT网络是可以明确证明这笔钱是从A支付给B,这符合监管要求,而区块链是匿名的、去中心化的,做不到这些。”他强调。

统一跨境支付标准

“SWIFT gpi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跨境支付协议标准的统一。2017年11月将发布新标准,全球1万多家银行都可以接收到按照统一的新标准的SWIFT 报文,将大大提升客户跨境支付体验。”何亚伦在北京的发布会上表示。

在跨境支付领域,代理行每天要为行业安全处理数百万笔的跨境付款。此前跨境支付时间成本和手续费较高,到账时间往往三至五天,由于涉及的支付环节较多,银行很难明确告诉客户要经过多少环节、手续费是多少。

“企业的诉求是,希望增加跨境支付的操作透明度、信息准确性、实时追踪。”中国电建集团财务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洪宝恩介绍,中电建集团在境外103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境外资金管理归集方面,每天跨境支付都有100多笔,汇款单笔金额小、笔数多,但是对银行何时操作、收款方何时收到这笔款项等,企业很难实时追踪到,无法向收款方承诺对方何时会收到这笔钱;资金信息来源也不准确,比如根据境外反洗钱、外汇管制国家的要求,会要求补充一些汇款信息,企业跨境汇款时如果不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资金还会被退回来重新操作。

“在当前竞争加剧、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跨境支付模式没有前途,”建行渠道和运营部副总经理李月希亦表示,从汇款到收款,往往要通过清算账户行、当地货币支付清算系统等多个环节,汇款信息在跨境网络体系中需要多次传递,是分段的、碎片式的,传递的汇款信息之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在这个支付程序中的任何一个银行都无法看到汇款的动态,信息和费用不透明,查询周期长、查询成本高,影响客户体验。“这种传统的跨境支付程序已运行了三十多年,也一直困扰着银行业,但不是靠任何一家银行可以独立改变的。”

SWIFT gpi将解决前述问题,每笔汇款平均10分钟至15分钟就可以到账,且可以实时追踪在途资金的支付状态。

SWIFT中国区总裁黄美伦告诉财新记者,此前银行之间的跨境收付只是根据自身内部流程的双边协议,但各家银行内部流程不一致,这也是为什么跨境支付到账时间比较慢,“因为服务标准不一致,并不是SWIFT网络的问题。”

在她看来,近年新技术的冲击加剧了竞争,推动多边银行可以坐下来共同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因此,在现有SWIFT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统一的支付标准,“对于银行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都可以实现跨境支付的点对点的实时到账。”

2016年初,跨境支付服务商Ripple曾来中国寻求与银行的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Ripple成立于2012年,曾被认为或将颠覆SWIFT,其基础架构协议是让不同的支付体系进行交流,银行无需中央对手方或代理银行,可实现直接、即时的交易,降低结算费用。但此后一年多下来,Ripple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的效果有限,银行的合作意愿并不强。

李月希告诉财新记者,和目前很多零零散散的区块链实验性应用相比,SWIFT gpi是更现实的选择,全球的银行都加入后,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

在定价方面,目前全球的银行已有降低手续费的趋势。SWIFT gpi倡导更合理的合作方式和新技术,减少支付费用和支付环节。何美伦强调SWIFT gpi并不改变银行的收费定价政策,定价仍由银行自主定价,包括双边收费政策等。

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徐捷表示,SWIFT gpi和民生银行前期推出的批量汇款服务结合,大大提升了客户跨境支付体验和民生银行汇款业务的市场占比。

强化安全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SWIFT gpi在提高效率、改善客户体验的同时,并不削弱监管对合规性、银行流动性风险、支付安全等的要求,包括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合规性要求。而合规性薄弱、安全性不足恰恰是新型支付机构的短板。

在安全性方面,SWIFT gpi增加的功能包括,中止和撤回支付、Tracker、企业和银行共享支付的合规信息和文件。前两者是指出现疑似欺诈或做出重复支付时,银行可以查询追踪支付路径,企业可以要求银行在支付链的任何环节立即中止支付。

徐捷强调,近年国际跨境支付的反洗钱力度加大,银行必须重视。他介绍,SWIFT gpi对反洗钱筛查有15项内容,银行如果漏掉某一项就会有潜在的洗钱风险;SWIFT gpi也给银行提供了一个纠错机会,一旦指令发出后,如果银行发现不符合反洗钱要求,可以随时中止。

尽管SWIFT每天处理全球数百万银行支付指令的设施戒备森严,被认为具有 “007” 级别的安保措施。但过去一年里,一连串网络袭击攻破了SWIFT 网络中防卫不那么严密的几家银行,被外界认为网络攻击威胁了银行数十年以来对SWIFT 的信心。此前网络攻击的目标包括印度、越南、厄瓜多尔和孟加拉国的银行,其中,从孟加拉国央行和厄瓜多尔的一家商业银行总共盗走了约 9000 万美元。

对此,黄美伦向财新记者回应称,“SWIFT网络本身没有问题,黑客攻击并不是针对SWIFT 网络,而是针对的SWIFT的银行成员自身的内控漏洞。”她举例称,某个小国的银行,当SWIFT工程师到达银行的现场客户端,发现银行机房的中心处理器并未处于一个安全的内控环境中。

针对银行自身的内控安全机制,SWIFT已提出27项安全控制标准。按照这些标准,银行成员首先进行自我检测,SWIFT将协助银行达到高标准的安全机制。“很多安全措施和机制需要所有银行成员一起来维护。”黄美伦强调。

此次SWIFT的协作模式也将有所创新,其他支付市场基础设施也可以与SWIFT协作,确定将国内格式与跨境GPRS标准对接;SWIFT gpi将开放接入第三方银行、支付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的通道,这些机构使用共同API,将支付服务融入自身的特定客户体验。据财新记者了解,SWIFT gpi有望向企业开放API接口,使企业也可以实时查询到跨境资金的支付状态。

对于前述区块链技术的概念验证,SWIFT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使得这项技术符合金融业界的要求,包括严谨的管理、PKI安全计划、BIC识别框架及流动性标准等。

5.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对稳定 目前并不存在明显缩表需求

第一黄金网

近期,市场热议中国人民银行的“缩表”与“扩表”。专家认为,判断市场流动性松紧程度关键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央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相对缺口。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将是稳健中性,并且特别注重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

央行缩表扩表受关注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缩表”后,央行4月的资产负债表重新扩张,总资产达341296.85亿元,环比增加3943.17亿元。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总的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受到外汇占款、调控工具选择、春节等季节性因素、财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调控模式变化等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因此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应全面、客观看待,并做更深入、准确的分析。一季度“缩表”受季节性及财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美联储“缩表”是主动性的,而中国央行“缩表”更多是被动性或季节性的。

对于4月央行的“扩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增加3849亿元,反映出商业银行合意流动性水平出现小幅好转,缓解了3月末极低超储率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从负债端来看,央行连续4个月回笼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创历史新高,升至5.33。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从资产端看,4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增加,目的是对冲一季度“缩表”以及商业银行“缩表”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工具是约2100亿元的OMO、839亿元的PSL以及440亿元的MLF。从负债端看,4月政府存款增加4738.48亿元,这是季节性因素所致,因为4月是企业集中缴税。总体来看,4月央行“扩表”的幅度不及3月“缩表”的规模,金融去杠杆并未转向,只是更加温和。

商业银行扩表收敛

“货币创造是央行和商业银行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减少,同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压力更大,货币创造削弱,货币政策还是中性偏紧。”任泽平表示,一季度央行“缩表”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资金融出量的主动减少,旨在金融去杠杆。商业银行承压,市场流动性偏紧。央行为了缓和流动性压力进行公开市场操作,4月“扩表”对冲商业银行“缩表”的影响,稳定货币体系,温和去杠杆。在分析了一季度25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环比变化后,天风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指出,上市银行仅中信银行(6.010, 0.12, 2.04%)“缩表”。其余银行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在大幅“扩表”,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相对收敛了很多。

对于中信银行的“缩表”,谢亚轩认为,主要是同业资产环比下滑40.8%,其中存放同业下滑51.8%,买入返售业务下滑82.9%。同业负债规模基本稳定,仅下滑0.9%。此外,同业存单发行量略有增加,形成对负债端的积极补充。

“4月同业存单发行量整体放缓,意味着银行的负债端压力会更大。”谢亚轩认为,虽然市场对同业存单加强监管早有预期,但在MPA的监管框架下,即便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仍是弱约束。由于同业负债在资产负债情况中占比仅为25%,银行如果仅该项不达标,不会导致整体落入不合格的C档。不过,银监会把同业业务指标纳入监管,则是强约束。

对于当前的流动性形势,业内人士分析,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仅为1.3%,较上季度末的2.4%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创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如此低的超额准备金率环境下,货币市场流动性难免趋紧。

对于市场的担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某些商业银行“缩表”主要受央行MPA考核影响。前些年商业银行资产增幅较大,而在MPA考核出台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势必受到抑制。在货币当局严格监管过程中,尽管可能出现商业银行“缩表”以及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但货币当局可以相应地在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方面采取措施,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方面完全有这个能力。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也认为,由于央行“削峰填谷”的措施,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个别时点的利率波动也很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得到修复。“削峰填谷”的措施有利于维护资金面的稳定,减少了突发性资金需求风险,也降低了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量。

不宜过度解读

“没有必要给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赋予过多政策含义。外汇占款、存款准备金是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基础因素,不必太在意现金投放、财政存款等季节性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变化。”连平表示,不能简单地将被动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变化看成是货币政策出现重大转向。

他表示,从长期来看,未来外汇占款持续减少是大趋势,但根据目前汇率稳定、资本流动相对比较平稳的态势分析,外汇占款短期内也不可能大幅度减少。当外汇占款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将对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受去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等因素的制约,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从外汇占款和存款准备金变化的角度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存在趋向于“缩”的可能性,持续不断扩张的可能性不大。同时,短期内尤其是当前一段时间,不存在明显的“缩表”需求。

“通常来说,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特征是逆周期调节,当经济过热时才可能收紧流动性和‘缩表’。”连平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投资、PPI都有下降可能,基建投资增速也会小幅回落,此时货币政策操作偏谨慎,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比较平稳,不存在大幅“缩表”的需求。

谢亚轩也认为,在当前去杠杆时期,央行资产负债表没有大幅收缩和持续收缩的必要性。

温彬指出,未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总体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要避免过度解读“缩表”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

6.人民币窄幅整理微收跌,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影响有限

汇通网

周三(5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窄幅整理微收跌,中间价则大幅调降。交易员表示,穆迪调降中国主权评级的冲击有限,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仍是客盘、以及监管层的态度,目前看客盘购汇仍较多,而大行适度提供美元流动性,因此短期区间窄幅整理走势料难改。

他们并表示,客盘仍以贸易实需为主,对宏观事件敏感度不高;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可能会小幅增加国企的境外发债成本,但总成本不至于明显增加。市场更关心晚间美联储本月初利率决议会议纪要,以借此寻找6月可能升息的线索。

“国际评级对国际投资者影响会大些,但中国的汇市比较封闭,参与者都比较‘讲政治’,所以没啥大变动。”一中资行交易员称。

他并表示,离岸人民币早间对评级有所反应,但很快缩减跌幅,因为离岸掉期市场疑似受到干预;同时境内人民币即期市场也有大行提供美元流动性。

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长期本币和外币发行人评级,从Aa3下调至A1,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这反映出穆迪预期,随着整个经济中的债务负担逐步加重,未来几年中国的财政实力将会减弱。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周三持坚,兑主要货币已经自六个半月低点反弹,得益于美债收益率上升;人民币下跌,此前穆迪出于对中国债务激增的担忧,下调了中国评级。

市场目前将注意力转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市场已经预计美联储将于6月升息,但考虑到美元近期疲弱,如果美联储做出任何鹰派立场暗示,都将受到美元多头欢迎。

以下为今日在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中间价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主要报价: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