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宜哉!”从刘士余与韩志国会面说开去

“从善如流,宜哉!”从刘士余与韩志国会面说开去
2017年06月06日 08:55 央行观察

中国股市历经26年的发展,仍然充满各种难解的矛盾和弊端,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韩志国向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进言”,刘士余听取建议,出台“减持新规”,促使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文\卓尚进 金融时报评论部主任 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近日,经济学家韩志国向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进言”,而刘士余很快就与韩志国晤面。会谈之后,证监会很快就出台了“减持新规”,其对股票市场的正面效应正在发酵。从当前看,刘士余与韩志国的会面,只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但从历史来看,其或许成为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起点。

历经26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仅从规模看排在了世界几大市场之列,但是这个市场充满了各种难解的矛盾和弊端,成为成百上千万投资者的伤心之地和梦魇。至今中国股市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多少有识之士出谋划策,几届监管领导励精图治,终难见起色。

在此背景下,韩志国向现任证监会主席发出“谏言”——5月21日,他通过社交媒体发表了题为“新股审批不能夹带私货”的微博,以新股发行以来江苏排名第一为由,指称刘士余以权谋私为家乡新股发行开绿灯,呼吁有关部门介入,叫停新股发行,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并把调查与审查结果公之于众,还市场以真正的公开公正公平。

只隔两天,刘士余就约见了韩志国,二人在证监会共进了午餐。据韩志国称,他与刘士余达成了有关共识,涉及微观监管、新股发行节奏、规范大小非减持三方面。之后,就在5月2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经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各类限售股解禁后无序减持、大股东绕道规避减持限制性规则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如果将此事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韩志国的微博中言辞虽激烈,但直指当前新股发行政策存在的弊端,目的是为了促使市场回归“三公”,因此这是他给证监会主席的“谏言”,其诚心可表;刘士余马上回应,躬下身来,请韩志国晤面,听取社会有识之士意见,这是刘士余谦虚包容、“从善如流”的表现,值得“点赞”;而证监会很快修订完善新股发行规定,出台《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得到各个方面、多数人士的肯定,对股市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证监会与证交所回应百姓关切、改善监管、雷厉风行的监管姿态,应当大力提倡。

由此,笔者想起《左传·成公八年》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元帅栾书听取“中军佐”知庄子的正确意见,坚守与郑国的盟约,在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之际,不再进攻楚国,而是将大军撤回晋国。对此,左丘明称栾书“从善如流,宜哉!”由于栾书“从善如流”,才使郑国、晋国与楚国相安无事,“三国”的人民免于一次战火灾难。

鉴史可明智。如果说古人“从善如流”可安邦,那么现代监管与决策层“从善如流”,亦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次证监会主席“从善如流”,在多方面已开始起到并将起到更大的作用,包括鼓励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大胆地谏言,及时完善监管政策,更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秩序。

做到“从善如流,宜哉!”需要谏言者和倾听者两方相互尊重和真诚互动。谏言者需要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初衷良好,提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建议;倾听者需要虚怀若谷,谦虚包容,兼听则明,敢纳谏言,及时做出英明的科学决策。

当前,有的部门,有的时候,针对有的问题,也采纳了看似“有识”之人的有关建议,但实践证明其效果很差,不仅没有让市场稳定下来,甚至给老百姓带来巨大损失。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些专家缺乏真知灼见,投监管领导所好,甘当“御用学者”,只提对“胃口”的建议;而有的部门领导也只偏好“御用学者”,采纳“补充性”建议,拒纳“民间高手”的真知灼见。如此“流于形式”,岂能“宜哉”?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有识之士建真言,决策管理者纳谏言,两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科学决策,毕将造福大众,保一方平安。现代金融市场的持续安全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有识之士建真言+决策管理者纳谏言”。如此才能真正“从善如流,宜哉!”

除了证监会,其他监管部门也应扪心自问,在各自监管的行业领域存不存在令广大金融消费者不满意的现象?相信,其他监管部门也会“从善如流”,吸取有识之士的正确建议,完善监管政策法规,科学高效地实施金融监督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护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促使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若能如此,则善莫大焉。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