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
2017年06月15日 06:55 央行观察

1.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

中央银行

问:从人民银行刚公布的2017年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看,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同时M2增速出现一定下降。如何认识和解读5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

答:当前货币信贷运行总体正常,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为稳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9%;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6万亿元,同比多增385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9%,高于预期目标;M1同比增长17%,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且从M1增量结构看,单位活期存款较上月多增5646亿元,显示企业用于支付的流动性比较充足。这些都表明金融尤其是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较大。有关调研也显示,商业银行在控制同业等业务的同时,扩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同时,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供求状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亦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和基本稳定。

近期M2增速有所放缓,5月末M2同比增长9.6%,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反映。近些年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多层嵌套进行监管套利,在体系内加杠杆实现快速扩张,累积了一定风险。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表现在与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5月份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同比少增1.42万亿元,下拉M2增速约1个百分点。货币持有主体的变化对此也有所映证:5月末金融体系持有的M2仅增长0.7%,比整体M2增速低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5%,比整体M2增速高0.9个百分点。总的看,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对于降低系统性风险、缩短资金链条有积极作用,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此外,5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5547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928亿元,也暂时性地下拉M2增速约0.3个百分点。

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有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和解读。例如,表外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亦具有货币属性,但未计入M2。还应看到,巨额存量货币也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特别是盘活存量资产、企业通过去杠杆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能提高存量货币的周转效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应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当然,也要注意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使结构调整总体平稳有序。人民银行将继续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把握好去杠杆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2017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中央银行

一、广义货币增长9.6%,狭义货币增长17%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个和6.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当月净回笼现金1059亿元。

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13亿美元

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18.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2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6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96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626亿元。

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13亿美元。

三、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6亿美元

5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2.37万亿元,同比增长9.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少增723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4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07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161亿元。

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7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当月外币存款增加16亿美元。

四、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2%

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62.09万亿元,日均成交2.96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15.8%。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43.6%,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3.1%,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下降8.5%。

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8%,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23个和0.7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92%,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3个和0.86个百分点。

五、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741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836亿元

5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2709亿元、1032亿元、221亿元、615亿元。

3.英国失业率维持低位 英国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概率降低!

第一黄金网

 今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三个月ILO失业率为4.6%,持平预期和前值,维持在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5月失业率2.3%,持平预期和前值的2.2%。

数据显示,英国4月三个月ILO失业率继续维持在逾40年低位,但平均工资增速仍不容乐观。尽管英国劳动力市场在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一直展现着韧性,但薪资增速的数据表现增加了市场对消费者支出前景的担忧。

尽管物价大幅上涨,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在周四宣布其最新货币政策决定时,仍会将利率维持在0.25%的历史低位。

英国央行此前表示,将容忍通胀高于2%的目标,因为到目前为止,通胀还没有对薪资产生连锁反应。

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剔除油价和食品等其他不稳定因素后,核心消费者物价通胀率升至2.6%,高于预期的2.4%。包括住房成本在内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小幅上涨至2.7%。工厂为原材料和能源支付的价格数据暗示未来通胀压力或正在减轻。

4.财政风险过大 日本央行是时候退出QE了?

第一黄金网

随着美联储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以及日本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关于日本货币政策讨论的焦点也逐渐从日本央行能如何进一步放松政策转向该行是否应该及如何退出刺激政策。据彭博报道,前日本财务省顾问吉川洋在东京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BOJ)规模空前的量化宽松政策(QE)是导致财政恶化的主要原因,现在是该反思并开始讨论如何退出的时候了。

吉川洋认为,日本央行为实现2%通胀目标而强行推出QE的副作用日益显著,其中一个是导致财政约束松懈。 “日本央行把长期利率维持在零,让人们觉得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吉川洋并表示,由于物价稳定,通缩并不是日本经济迫在眉睫的威胁,因此日本央行可以搁置2%的通胀目标,把它变成一个较长期目标。 “当前日本劳动力市场紧俏,日本央行一直在收缩债券购买力度,因此开始稍稍讨论退出策略并不奇怪,而是恰逢其时。”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如果时机适合,日本央行能够很好地退出其大规模政策刺激计划,但目前该行尚未着手退出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有足够的工具来平稳退出宽松政策,退出当前的宽松计划会被安排得很好。不过,他明确表示,日本央行宽松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大规模购债将短期和长期利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他强调有必要维持超低利率,以引导通胀率朝着2%的目标回升。

他还指出,考虑到日本价格上涨速度有些缓慢且薪资增速有些令人失望,日本央行继续推进当前政策是颇为恰当的做法。不过他也承认,一旦日本央行超宽松政策开始恢复正常,日本央行可能面临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日本央行副行长岩田规久男稍早称,日本央行很难详细描述未来将如何退出货币刺激政策,提出不同版本的退出计划会让市场感到困惑。不过他表示,日本央行会继续寻找与公众沟通的更好地办法,让公众了解央行资产购买会如何影响央行的财务状况。

一些人士表示,黑田东彦实施了四年多的激进宽松政策取得的结果令人失望,但许多市场参与者同时预期,由于全球需求上涨,日本经济将显示走强迹象,日本央行的下一步举措将是退出刺激计划,而不是扩大刺激。

5.欧央行将等值5亿欧元储备换成人民币资产

财新网

欧洲央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时间6月13日表示,已经完成在今年上半年将等值5亿欧元的储备转换成人民币资产的计划。此为欧央行首次持有人民币资产储备。

欧央行在声明中表示,近年来人民币作为国际性货币,使用越来越频繁。欧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反映出中国作为欧元区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重要性”。

欧央行同时公布,今年上半年开始持有人民币储备的计划,是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ECB Governing Council)在今年1月20日做出的决定。欧央行表示,此次增持的人民币资产,来自等值5亿欧元的美元储备,所以欧央行的外汇储备总额保持不变。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对于外国央行而言,将人民币资产作为他们的外汇储备也并非必须,只是一个选择。近年来欧元兑美元贬值较多,对于欧央行而言,储备资产中美元占比太高也有风险,增加人民币资产储备有利于他们的储备多元化。”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对财新记者表示。

他续指:“对我们而言,这件事有象征意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成就,但也不宜过度解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5年决定将人民币作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成为自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第五个加入SDR货币篮子的货币。IMF并于该月开始在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季度调查中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的持有情况。

今年3月31日,IMF首次公布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持有情况。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845.1亿美元,占参与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成员外储资产的1.07%。

除了人民币,欧洲央行的外汇储备还包括日元、SDR和黄金,其中美元资产仍然占最大头寸。

6.美联储加息风暴来临 两大重磅数据或提前引爆市场!

第一黄金网

6月14日全球金融市场终于迎来了美联储利率决议,市场一致认为美联储加息使板上钉钉,这并不代表此次会议没有其它看点,投资者可以通过此次会议及美联储注意耶伦即将召开新闻记者会寻找下一次加息和缩表方面的线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出炉之前,我们首先要迎来两份重量级的经济报告--美国CPI和美国零售销售。

北京时间周四(6月15日)02:00,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同时也将公布最新经济预期;北京时间周四02:30,美联储(FED)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投资人周三将聚焦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以及对经济和通胀前景的评估。投资者也将关注美联储是否会就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计划提供新的细节。

在本周的美联储政策会议之前,CME基金期货走势显示,市场认为本周加息的概率为100%;不过,市场在关注本周会议之后的情形,将寻找加息第三次或第四次的线索。当前,市场预计今年12月进行第三次加息的几率低于50%。

路透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美联储今年将再加息两次。外界普遍预期6月加息,不过很多预测人士对于此后政策行动的预期,则不像之前那么确信,与通胀前景一道减弱。

除了关注后续加息线索之外,投资者还将关注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方面的内容。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因其在量化宽松(QE)计划中买入债券,美联储制定QE政策是为了帮助美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并在后来防止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外界预计美联储将于周三上调利率,并预计将公布更多关于如何减少其持有的美债和抵押贷款证券的细节,这些证券中大约有2.5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

缩表是美联储有史以来最大的政策试验的一部分,但目前还不清楚它将如何取得进展,以及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联储曾表示可能在今年开始缩表,且在上次的会议纪要中列出了部分可能的进程。美联储目前在美债和抵押贷款市场上进行再投资,而当它的证券到期时,可能会逐步退出取代它们。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经理Jim Caron说:“这是每个人都在期待的。我认为他们加息25个基点并不会造成惊喜。问题在于他们如何将加息与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如果他们对此没有提及很多,那将被市场解读为鸽派升息。”

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首席外汇策略师山本雅文(Masafumi Yamamoto)说道:“鉴于联储上次会议的会议纪要涵盖了许多细节,一个可能的情况就是6月会进行宣布,然后9月开始实施。”他指的是联储可能进行的缩表计划。

高盛预计,美联储会在9月开始调整资产负债表,然后在12月恢复加息。

美联储决议前投资者先迎来两份重磅数据

在美联储决议之前,投资者将先经受两份重磅数据——美国CPI和零售销售——的洗礼。彭博经济学家撰文称,虽然6月份FOMC会议将成为未来一周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但零售和消费物价等数据也将受到市场人士的密切关注。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