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巢程晓明:新三板不是“零门槛”!强制退市需警惕

企巢程晓明:新三板不是“零门槛”!强制退市需警惕
2017年09月08日 15:17 新三板资本圈

本期嘉宾

程晓明

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现任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

  • 自1993 年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先后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华夏证券(现中信建投证券)、联合证券、华安证券、西部证券、太平洋证券任职。

背景内容

继股转谢庚董事长今年8月25日首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新三板将不失时机推动改革,9月6日下午,股转系统发布了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进行修订的公告,新三板准入门槛即将发生全新调整,11月1日之后想要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们将会面临新一轮筛选!

《指引》内容主要涉及对挂牌条件的多项细化与更改,并明确了有关国有股权设置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营运记录”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具体标准,规范公司财务具体要求等等。

其中,引发市场重点关注的是股转对拟挂牌企业提出的4项财务指标,股转指出,拟申请挂牌公司在报告期内应有持续的营运记录,并且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

1.公司应在每一个会计期内形成与同期业务相关的持续营运记录,不能仅存在偶发性交易或事项。

2.最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因研发周期较长导致营业收入少于1000万元,但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3000万元的除外。

3.报告期末股本不少于500万元。

4.报告期末每股净资产不低于1元/股。

本次修订的新门槛相较于旧门槛有两大特点:一、全行业适用;二、基本上都要两年营收累计不低于1000万。过去股转只对科技型企业作出这样的要求,而对于非科技型的传统企业,仅仅要求其规模不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且经营过程中不出现连续亏损即可,如此之低的要求对于拟挂牌企业而言无异于“零门槛”!

在面对市场对企业准入条件的疑问,股转表示这次修订并不意味着挂牌准入门槛的提高,本次修订没有突破上次规则中关于挂牌基本条件的规定,更多是一次对过去相关要求的梳理与规范,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认为,本次修订的财务指标应该解读为:一来公司的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业务逐渐做大,两年营收累计1000万;二来公司实力强,有3000万以上的净资产,能够耗得起。然而这其实并不算什么“高要求”,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平均下来一年营收500万这样的要求还算高吗?

其次,“两年营收累计1000万”与其说是财务指标的要求,倒不如说是对公司发展阶段的一个检验。若一家企业两年营收达1000万不一定说明财务指标有多么好,而是说明公司产品已经产业化了,并且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企业进入了产业化的初步阶段。因此,本次股转发布的财务指标更多可以看成对公司发展阶段的判断。

程晓明在接受路演君采访时表示,市场上所谓的“零门槛”问题需要联系新三板注册制来分析,新三板注册制最核心的正是以退市倒逼上市,过去投资者总是把焦点放在了上市环节,以此挑选好企业。而真正市场化的市场,更多的需要把关注点放在企业挂牌以后,还能不能持续呆在证券市场,可见“在上市条件”(Condition of being listed)比“来上市条件”(Condition to be listed)更重要。

程晓明还说道,如果把上市条件只是放在上市环节,那么新三板似乎就是“零门槛”。但如果把上市条件焦点放在退市,那无论是主板还是新三板的条件都不低,这个条件就是:企业能够不被交易所强制退市!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关新三板“零门槛”的言论是不准确的。

另外,有关挂牌准入负面清单停止适用的情况,程晓明认为,自去年9月推出的负面清单其实执行时间不会太长。但其中要求已挂牌公司规模必须达到新三板已挂牌同类公司的平均水平,这样的要求就不太合理了,不太利于主办券商去选择初创期或者还在研发期的企业。准入门槛中提到的“累计营收1000万”或者“净资产3000万”其实也是来自于去年的负面清单,合理的条件被保留,不合理的条件已经被移除了,因此本次修订是对去年负面清单的进一步优化。

如今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总数已达11569家,理论上足以产生充足的流动性,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可见股转本次加大规范力度,目的就是希望对拟挂牌新三板企业的资质进行规整,在保持原有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一定要求。目前,受此新修订影响的企业并不多,但对于11月之后有挂牌打算的企业而言可要注意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