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的时机渐趋成熟

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的时机渐趋成熟
2017年12月19日 10:08 新三板资本圈

新三板私募整改收官 铁面监管下难留余地

12月15日晚间,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中科招商(832168.OC)和达仁资管(831639.OC)不符合挂牌私募整改要求,对两家公司实施强制摘牌,这意味着历经两年的新三板私募整改即将在铁腕监管中收尾。

股转公司表示,中科招商、达仁资管将于12月26日起终止挂牌,两家公司应在主办券商协助下积极应对、妥善解决投资者诉求。其他挂牌私募机构,除了审查合格已披露自查报告的之外仍在核查之中。

当晚,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应。他表示,“虽然我们前阶段在和股转系统反复沟通时已有了思想准备和应对预案,但今晚公告出来还是比较突然,因为上午我还又到股转系统去做了整改沟通。”

达仁资管也借公众号发布了回应。公司称,“我们是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当然我公司也可以继续保持沟通汇报甚至申请复议等,因此,此次摘牌退市不是任何违法乱纪行为的处分。”

乔家大院“换主”背后:新三板公司与民俗博物馆博弈多年

近日,山西著名旅游景点乔家大院“换主”一事,传得沸沸扬扬。12月15日,当地政府部门回应,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与扩建的乔家大院所有权不同,前者是文物,仍是国有资产。

不过梳理发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乔家大院,与新三板公司乔家大院(871666),二者早已纠缠多年。一位1989年生的小伙5220万元入主国有控股的乔家大院公司背后,是资本、政府、村民和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博弈,已经存在多年。

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的时机渐趋成熟

随着三类股东问题的解决以及新三板改革的加速推进,公募基金入市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在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看来,目前公募基金入市时机已经成熟,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入市既可以作为降低投资者门槛的替代手段,又将为新三板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此外,投资新三板也可以扩大公募的投资范围。

文创企业“扎堆儿”新三板 五年内261家挂牌

自2013年12月新三板扩容以来,中国内地新三板挂牌企业在不到五年里超过万家,其中文创企业261家,占全国挂牌企业的2.25%。261家文创企业中,38%属北京辖区。

这是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纪委书记马树卿在近日举行的2017北京文创产业投融资年会暨文化金融合作峰会上透露的。他指出,文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09年中国内地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后,文创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均已初具规模,成为市场并购重组的热点。

港交所放行同股不同权 明年香港IPO或达400亿

香港市场迎来20多年以来最重大改革。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称“港交所”)12月15日宣布,正式拓宽现行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称,此次改革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让香港这个金融中心更有全球竞争力。市场人士表示,允许同股不同权可以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明年香港市场IPO集资额有望达400亿港元,创2009年以来第二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