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放开私募做市时,究竟是在谈什么?

当我们谈论放开私募做市时,究竟是在谈什么?
2016年09月01日 11:07 新三板资本圈

 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除了6月的分层制度落地,本月28日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隋强的发声终于给下半年一点“盼头”:计划年内推出私募基金作为新三板做市商的相关制度,将开放QFII和RQFII参与。

 消息出炉后,各大媒体进行报道与转载,一副喜大普奔的样子。那么,到底放开私募做市对新三板有哪些好处?是否真有大家说的有神奇的功效?政策实践又会面临哪些操作问题呢……

现在确认无误的只有,私募做市一旦放开,意味着新三板做市机构类型更趋多元,88家券商垄断做市业务局面将被打破,挂牌企业做市有了更多选择。

 只是,新三板资本圈认为,放开私募做市这一举措至少还有以下5个相关问题值得讨论。

 1、能挽救惨不忍睹的流动性吗?

 同创伟业合伙人张文军认为,私募参与做市无疑会让市场信心大增,“做市商家数增多,等于是买手和卖手都增多了,这对增加交易量肯定是有益的。”

 对此,新鼎资本董事长啃哥张弛对此也表示认同,私募做市会让总体做市资金体量变大。

 “由于新三板业务只是券商的一部分业务,赚钱也不多,券商做市热情不高,投入的自有资金少得可怜,平均每个券商手里的新三板资金量就两三亿,总数约200亿的规模导致做市商买卖时量都不大,做市的流动性就很差。”

 而私募参与进来后,可以有效缓解因做市商垄断导致的做市价格混乱,做市商资金不多导致的做市数量不多。

 “做市把私募的大笔资金引到新三板,为接下来的公募基金的入场做准备。现在新三板的大多券商都是中小型,如果让几百亿规模的公募基金从券商手里买个几百万是大材小用,私募做市后,公募基金就有了较匹配的对手方。”

 放开私募做市并不是针对此主因的一剂专方。同创伟业合伙人张文军认为,在探讨放开私募做市和改善流动性两者的关联度之前,首先要确认新三板的流动性差原因有哪些。

 “500万的投资者门槛过高导致投资参与者太少是流动性差的主因。现在新三板25万户的合格投资者数量太少,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户是僵尸户,卖方太多买方太少,股票当然很难卖出去。

因此,放开私募做市并不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终极大杀器,但对乌龙指、做市商砸盘、持股不作为等“做市乱象”应有遏制,在提振市场信心、吸引观望资金、提升做市热情和新三板关注度上有所裨益。 

 2、私募做市的优劣势有哪些?

 由于自身业务特点,私募在投资价值发现、价格发现、灵活度上可能有专业优势。

 “券商是国企,私募是民企,在体制上私募就比较灵活。另外,券商做市3个月就退出,短期行为居多。私募做市或许更理性些,就算做市业务不怎么挣钱,但它能为私募发现更多投资机会,对私募投资业务大有帮助。因此,中科招商九鼎这些私募肯定都是抢着做市的!”张弛说。

 中科招商副总裁朱为绎也曾表示,未来私募做市会用“投资眼光”去看待,着眼于精品项目,不会盲目追求做市家数的增长。

 此外,私募拿了做市库存股以后,营销股票的能力显然会比券商强,交易或许会从做市商等待客户上门向主动出击找客户来买转变,做市商主观能动性会提高不少。

 但劣势是,不少私募在资金规模、交易员团队上可能还不足以撑起像样儿的做市业务,这有可能导致即使放开私募做市,也只有少部分私募可够格登场。

 长期从事新三板报道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谷枫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股转放开私募做市,一开始肯定是试点。而首批可做市的私募或许只有五六家,若每家私募拿出6—10亿元,这总数几十亿元的资金规模杯水车薪,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3、对私募机构而言意味着什么?

 谷枫认为,做市对私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多一块业务,至于这块业务蛋糕的大小则取决于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安排:股转是否允许私募用募集资金做市。如果政策最终允许私募通过私募基金增资扩股的方式,即向投资人募集资金增加资本金,这当然能增加资金量;

相反,如果股转规定私募只能像券商一样用自有资金做市,考虑到私募自有资金并不比券商多,这块蛋糕也不会大到哪去。

 同时,他认为,参与做市或许会让私募与企业的连接、互动更频繁。

4、企业对私募做市怎么看?

 从宏观上来看,私募做市总归是带来积极影响。

 但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在选择做市商会更青睐私募吗?

 一位新三板董秘就透露,就算私募参与做市,也不一定会选择它,“专业性上可能有点担心,更担心私募把价格压到比券商更低,毕竟私募的议价能力更强呢,私募多的是会砍价的人!”

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人员则对此政策兴趣不大或不了解情况,新三板“不温不火”的慢性子已经让人产生疲劳。

5、实际落地还需要明确哪些操作问题? 

 一个政策从最初构想到最后落地实施,这一过程之漫长,相信国人在许多领域都有所体会。

新三板亦如此。股转拟推出的重大政策须经证监会审批,这一流程通常就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今年6月落地的分层制度坊间声音至少出现在两年前,股转也预热了大半年,现在推出后,配套政策出台日期还是未知数。

 而放开私募做市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只不过这次给出了具体的期限。现在距离年底还有4个月时间,能否赶在年底推出还不定。

 除了时间问题,还有私募做市的公平交易权问题,例如私募投资的股票能否再对其做市?如果持有股份较高,该如何避免出现联合抬高股价的情况?操作不当是否容易变成内幕交易?

这些细节问题都有待好好斟酌。

 结语 

 犹记得约两个月前,股转对私募挂牌的新增的“八项规定”伤了不少私募的心,如今股转说年底让私募参与做市,有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意思。

不管新三板私募做市和降低投资者门槛政策还要等多久,最终一定会来的。圈主突然想起大明湖畔夏雨荷说过的一句话:仍然感激上苍,让我可等、可恨、可怨、可想,否则,新三板将会是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