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有多少弹药与中国打贸易战? || 全球观

特朗普有多少弹药与中国打贸易战? || 全球观
2017年02月10日 08:25 秦朔朋友圈

戈小羊/文

2017年的中国农历春节注定是不平静的,春晚已经不是大家饭桌上讨论的话题,大洋彼岸新官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成为了春节社交圈的流量担当。特朗普几乎以一天放一个大招的节奏,占据着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也把我们熟悉的世界搅了个鸡飞狗跳:

宣布退出美国苦心经营、试图重返亚太的跳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签署总统行政命令、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引发墨西哥民众不满;

致电普京畅聊一小时,试图与“死敌”俄罗斯在某些方面建立“伙伴关系”;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签署入境禁令、引发穆斯林世界轩然大波;

威逼利诱沙特国王同意出资在中东建立所谓的难民“安全区”;

粗暴挂断澳大利亚总理电话,拒不承认奥巴马与澳大利亚签署的难民安置协议;

推特怒怼金正恩,核武器没登场先打嘴仗……

特朗普把中国遗忘了吗?

几乎一个春节长假结束,全球秩序和世界地理几乎要被重新改写。我们不禁要问,特朗普签署了这么多总统行政令,为何没有针对中国?烧了这么多国家,为何没有烧到中国?他是不是把中国给忙忘了?

乍一看,好像特朗普似乎把中国遗忘了,就连美国总统在农历春节期间向中国发新年贺词这一惯例都忘了,最后还是由第一女儿和第一孙女替特朗普把问候补上。

但仔细看来,特朗普并没有把中国给遗忘掉,而是处处暗藏杀机:上任之后,特朗普火速和各大国领导人进行了电话沟通,除了中国领导人;打破奥巴马政府时期对俄的冰点关系,致使关系良好的中俄处于微妙阶段;推特上怒怼朝鲜,还不忘把中国也带上……

对于中国,特朗普是欲除之而后快,但又不得不谨慎对之:中国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特朗普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误伤了自身利益,两败俱伤让其他人坐收渔利也是特朗普不愿意看到的。如何能够设计一套既能重伤中国又不伤害美国利益的方案,应该是特朗普目前正在下的一盘棋,也是他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影响特朗普对中国的敲打。1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大型洗衣机征收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52%。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字,201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该类型的洗衣机总价约为11亿美元。

特朗普的这次出招可谓是深思熟虑。首先,美国选择了一个并不重要的行业开刀,试探性地开征惩罚性关税,试探一下中国的反应;第二,开征对象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韩国三星和LG洗衣机,并非中国本土品牌。实际上,两年前美国就曾经对产自墨西哥的三星、LG洗衣机开出过罚单,所以三星、LG便将产能转向中国。这一张罚单,也是告诉韩国企业,要想继续在美国做生意,就不能跟它的竞争对手做朋友;第三,这也间接帮助了惠而浦等美国本土品牌。

特朗普一定会“霸凌”中国的原因

不过这次特朗普“一石三鸟”的敲打并没有在中国产生特别大的反响,相关新闻并没有被主流媒体所转载、讨论,但这并不会改变特朗普再度出手惩罚中国的事实:因为在白宫主导美国经济、产业政策的人都是对中国怀有深深敌意、长期妖魔化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比如特朗普钦定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Robert Lighthizer。此人曾担任前里根政府时期的贸易官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贸易保护主义老司机:他主张对海外公司征收惩罚性关税方面拥有三十年的经验,其中对从日本进口汽车摩托车钢铁产品提高关税并实行配额制,保护了哈雷戴维森等美国品牌,迫使日本汽车企业把生产线搬到美国。

《华尔街日报》分析,Robert Lighthizer的职责将包括与墨西哥和中国进行贸易谈判,因为特朗普认为中墨两国占了美国最大的便宜。

特朗普的另一位贸易政策智囊也不是善茬。为特朗普执掌国家贸易委员会的Peter Navarro一直被认为是对华“鹰派中的鹰派”。他2008年出版的Coming China Wars和2011年出版的Death by China两本书毫无事实根据,完全就是对中国的诋毁造谣妖魔化:“美国人被来自中国大量有毒食品、富含添加剂的药物、剧毒玩具伤害、甚至致死,但是美国的大企业居然还在跟中国的国有企业联手,摧毁美国的制造业……”、“中国是纳粹德国之后世界和平的最大摧毁力量”,Peter Navarro两本赖以成名的书里充斥着这样的言论。

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Wilbur Ross和白宫顾问Dan DiMicco也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尤其是Dan DiMicco,在加入特朗普贸易团队之前,他就是美国钢铁巨头Nucor的CEO。2009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钢铁行业遭受重创,Dan DiMicco将公司巨亏归结于中国钢铁行业的恶性竞争,他甚至出资100万美元支助了Peter Navarro拍摄纪录片Death by China。

中国早就是特朗普智囊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特朗普需要多少弹药与中国打贸易战?

历来美国总统要“敲打”中国,无外乎三个理由:意识形态异质化、地缘政治威胁论和经济贸易非市场竞争。特朗普毫无从政经验,从他上任之后的打法来看,他对美国政府惯用的以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手法来整中国不太感兴趣,经济贸易是特朗普最擅长的,也是他下手的最好利器。

那么他有哪些弹药可以来对付中国呢?一场不可避免的贸易战真的会带来特朗普想要的结果吗?

当然,这场贸易战如果不可避免,那么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肯定是吃亏的一方:最近的十余年,中国每年出口美国的贸易量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4倍,向美国出口量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4%,而美国出口中国仅占美国经济总量的0.6%。“这样看起来中国打不赢这场贸易战,但实际情况并不像进出口数据这样一目了然”,知名经济学家、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接受采访时对特朗普的贸易战并不乐观。

美国国会和法律授权总统可以针对某国加征惩罚性关税,但关税额并不像特朗普声称的那样可以高达45%,而是不超过15%,最长不超过150天。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美国总统可以针对特定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奥巴马总统也启动过这项程序,但是结果却不是美国想要的。

2009年,上任不久的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的进口税。数据显示,此举为美国带来了1200个就业岗位,但是美国的消费者在购买轮胎上多花了11亿美元,相当于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美国消费者要付出90万美元的代价。与此同时,还直接引发中国政府对美国进口的鸡肉和汽配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的出口商为此付出了10亿美元。打完这场仗,奥巴马政府从此对于提升关税打贸易战的方式变得非常谨慎。

研究显示,如果iPhone要在美国本土组装的话,价格会较之现在上涨5%,这还是在所有配件都在海外生产的情况下。如果要把设在中国、越南、菲律宾的工厂搬回美国,算上人工成本、生产效率等等,一部iPhone需要卖到多少钱,苹果公司的利润会受到多大的损失?像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波音公司等美国引以为傲的大型企业都会因为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蒙受损失。

以波音公司为例,过去12个月,波音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130亿美元的飞机和配件。如果一旦开始贸易战,中国的买家将肯定会转向波音的欧洲对手——空中客车。此外,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也会蒙受损失,作为美国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超过120亿美元的大豆。美国媒体分析,特朗普在帮助美国工人阶级获得工作的同时,就让农民兄弟丢掉了饭碗。

制造业重回美国就真好吗?

在特朗普看来,中国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岗位、吸引了美国企业的巨额投资、偷走了本该属于美国老百姓的贸易顺差。然而,这一切是真的吗?如果没有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美国的工人就不会失业吗?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吸引,美国的企业就会安分守己地留在美国本土发展吗?如果没有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国人民会比今天更加富有吗?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近几十年的繁荣与制造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是得益于低端产业链的剥离,美国成功占据了全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全球化时代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让美国人成为经济成果的享受者,从而打造了令人瞩目的繁荣时代。制造业并不是美国伟大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是那也是二战前的事情了。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估算,如果美国没有出现贸易逆差,那么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会比现在多250万人。相较于1200万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和1.33亿的其他行业就业人口,区区250万新增就业真的不能解决美国日益增长的失业率。

数年前硅谷的一场晚宴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问史蒂夫•乔布斯,苹果怎样才会在美国雇用美国人生产iPhone。乔布斯以自己特有的直率回答道:“那些工作不会回来了。”

而且美国制造业依然具备全球最强的实力,美国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仍在美国国内。数据显示,美国公司有超过9千亿美元的制造业固定资产在美国境内,1千亿部分在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市场,在中国仅有价值20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特朗普宣称的中国摧毁了美国的制造业,这个理由实在有点老套。

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所采用的贸易战或者指控中国是汇率操纵国都太过老套。时代在变化,不能总是一个套路,硬碰硬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已经过时,特朗普需要找到更好的应对之策,来解决眼前的乱局。

作者为金融时报记者。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