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美腿”凭什么火到浙江?

欧洲“美腿”凭什么火到浙江?
2024年06月12日 00:02 秦朔

世界有三大闻名的“美腿”,分别是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和中国浙江的金华火腿。

没错,此处的“美腿”指的是猪腿制成的传统美食——火腿。

有意思的是,中文网络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元朝时期,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把金华火腿的制作方法传至欧洲,这成为欧洲火腿的起源。

对于这个说法,不必当真,真正引人好奇的是,如今,欧洲“美腿”尤其是伊比利亚火腿加速进入中国,涌入国产火腿“大本营”之一的浙江,这是怎么发生的?

根据伊比利亚猪肉产业联合组织的数据,2022年,伊比利亚火腿和肩肉火腿对中国的出口额为2920万欧元(约为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

看起来只有2亿多点,数额不算大,但要知道,2023年,专业生产金华火腿、浙味腊肠等产品的“火腿第一股”金字火腿全年营收3.14亿元,仅看火腿营收,只有1.64亿元。

伊比利亚火腿赚钱能力强,主要是因为品质好,品牌力强,价格最贵。据新华社报道,马德里大商场里,顶级伊比利亚火腿每千克售价可达350欧元(约合2760元人民币),而如果进口到中国,整腿价格往往高达两三万元。

如此强势的“美腿”,确实值得剖析一番。

中外都一样,美味的源头是欲望

先说说广东人钟爱的脆肉鲩。

在生物学意义上,脆肉鲩仍然属于草鱼,从外形看,和草鱼几乎一模一样,但在口味上,脆肉鲩具有清爽脆口的特点。

草鱼为什么会变成脆肉鲩?

简言之,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采取一些特殊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办法是,给草鱼喂食120天左右的蚕豆。

喂食蚕豆的作用,是改变脆肉鲩的身体结构,不仅水分少了,蛋白含量高了,连胶原蛋白的含量也提升了。据研究人士阳会军称,脆肉鲩的胶原蛋白含量“比普通草鱼大概高20%”。

如此一来,脆肉鲩形成了爽脆的口感。

当然,阳教授也强调,要想养出品质较好的脆肉鲩,不是只喂养一段时间蚕豆就可以,还需要适当的水温、气候条件以及生长期。

了解完中国的脆肉鲩,再看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我们会发现,中外对美食的追逐总有神秘的共通之处。

具体来说,伊比利亚火腿的原料来自伊比利亚黑猪,这是一个特有品种,关键是,在它长到14个月左右之前,主要吃青草。

你没看错,伊比利亚黑猪前期“主要吃青草”,正因如此,还专门配有牧猪人,像放牧牛羊一样管理这些黑猪。这段时期,黑猪不断长大,但没有明显的脂肪累积。

重点在于,被宰杀前的最后几个月里,除了吃青草,这些黑猪会大量进食橡果,在短短三四个月内快速育肥。

而且,橡果的进食量也有“指标”。对于伊比利亚黑猪的橡果进食量,西班牙国立原产地命名保护中心(INDO)的规定是,“每头猪每天需要吃六七千克橡果,每公顷牧场上放养的伊比利亚猪不得超过两只”。

严格规定的结果是,橡果喂养的伊比利亚黑猪不仅快速育肥,肉质也更加鲜香,且有“更为复杂耐嚼的气息”。

为此,有分析人士称,火腿的好坏取决于橡果,“那是美味的源头”。其实,从本质来说,“美味的源头”不是橡果,乃是人的欲望,人对美食的不懈追逐。

也因为不懈追逐,和脆肉鲩的养殖类似,不是后期喂养橡果便万事大吉,还要打造适当的养殖环境。

伊比利亚火腿能闻名全球,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的地中海森林密切相关,在大片可供自由放牧的区域,黑猪们悠然自得地生活、长肉。

不过,从另一层面看,伊比利亚黑猪的养殖不乏“看天吃饭”的意味。

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高温少雨,会拉低橡果的产量,进而影响黑猪的生长。比如,去年,传出旱情导致伊比利亚火腿减产。

火到浙江,销往全国,凭什么?

美食家沈宏非曾分享“2022年吃过的50种美味(秋冬版)”,其中一种美味,是在上海吃到的“云腿金钱肘子翅”。

“云腿”即云南火腿,沈宏非写到,饭店老板去了一趟云南,抱回低盐的宣威云腿。对于金华火腿,他的说法是,“吃客口味日淡,金华火腿日咸”,此前做某道菜,“只敢切一片或一小段,不过瘾”。

整体看,国产火腿含盐量确实较高。媒体数据显示,金华火腿平均含盐量在10%以上,西方发酵火腿在4%左右,而西班牙火腿含盐量约为2.5%。

差异明显,背后是工艺区别。

金华火腿传统工艺腌制过程要上6次盐,历时一个月左右,而伊比利亚火腿加工厂技术负责人表示,工人先将猪腿摞好,再用大粒盐埋起来,“每小时都要翻动盐堆,调换猪腿位置,这一过程会持续10天,让盐充分浸入而又不致过咸”。

此后,伊比利亚火腿还有一个风干过程,持续至少三四年:首先,要在恒温恒湿的冷库里放一年以上,再拿至自然通风的地下仓库放两年以上。

腌制、风干、成熟,伊比利亚火腿因此可以生吃,还衍生、发展出“切片配红酒”的消费方式。

这一工艺,壁垒也不是高不可攀。

据媒体报道,包括金字火腿在内的浙江火腿企业引进欧洲全程自动控温控湿设备,把外界自然环境对火腿加工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腌制过程只上2至3次盐。结果,优级品率从原来的75%提升至95%,含盐量下降了2%。

工艺能提升,但伊比利亚火腿的品牌力,金华火腿目前难望其背。这方面,西班牙对伊比利亚黑猪的饲养、屠宰、腌制等各个环节,及火腿的产区、等级、国际推广,都有长期、严格、精细的要求和监管,逐渐建立起全球领先的品牌力。

问题是,有高品质产品,有强悍品牌力,加上中国市场对西班牙火腿不断放开,伊比利亚火腿就能涌入浙江,广受欢迎了?

上述因素不可或缺,但离不开另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外贸群体的培育。

我粗略梳理了一下相关新闻,在浙江,伊比利亚火腿在温州、金华和丽水青田县等地有更大市场——温州、金华外贸突出,不管是国外友人来此贸易、游玩,还是双方合作、宴请,伊比利亚火腿“切片配红酒”都是比较体面的选择,而青田县是知名侨乡,青田人走出国门的主要目的地就是西班牙,受其美食影响、扩大进口需求自不待言。

这些市场及需求,正助力培育外贸群体。

比如,在金华义乌的村里,一位叫杨聪云的主播和金华一家火腿企业合作,打造10万级净化车间,拿到“发酵肉制品”“发酵火腿制品”(即食型)食品生产许可,并培养了10多名专业切腿师,将西班牙火腿切成片或丁,售价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媒体称,杨聪云直播间客户主要来自北上广深,且复购率接近四成。

再比如,2023年数据显示,青田全县有34家西班牙火腿进口贸易经营单位,年销量超7.5万只,销售额约2亿元。

青田侨商马北豹直言:“今后可直接从西班牙进口新鲜火腿,在青田加工厂完成腌制风干工艺,既可降低成本,还能满足国人的多种口味需求。”

擅长做生意的浙江人引进以伊比利亚火腿为代表的西班牙火腿,除了本地“消化”,更多销往全国其他地方。

可以预见,本就“Buff叠满”的伊比利亚火腿在中国的销量将迎来新一波增长。

或许,这正是浙江火腿企业艳羡之处。2023年,金字火腿的火腿业务营收同比下降6.33%,而同期,“兼职”做火腿的华统股份包括火腿等多种业务在内的“其他产品”营收同比下降19.75%。

“最大竞争对手一定不是中国本土火腿”

凡事都有多面性,位居全球火腿产业顶端的伊比利亚火腿也不例外。

伊比利亚半岛一位牧场负责人透露,每年都要花费平均每公顷1000欧元的代价去维护橡树。与此同时,地租也水涨船高,有时候,企业利润的增幅都赶不上地租上涨的速度。

此外,在中国市场,伊比利亚火腿越来越受青睐,但也有继续提升影响力的需要。

出于这个原因,在欧盟和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部的支持下,“伊比利亚火腿,欧洲世界大使项目”在中国巡回举行。

这项被认为是伊比利亚火腿在中国开展的最重要的推广活动,先后登陆香港、广州、长沙和深圳等城市,向更多中国消费者推广伊比利亚火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在食用伊比利亚火腿方面,则有一项刚需——如果不是买切片,而是买回整腿,就需要有人切割,但是,“火腿质地坚硬,油又很大,一不小心容易切到手”。

显然,切割火腿有一定的门槛。为此,不少时候,在家用整腿宴请时,主人会请经过专业课程训练和考核的职业切割师(还有切腿师、侍肉师等叫法)出手,沈宏非便曾邀请一位切割师上门服务。

反过来,如果要走进更多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需要降低门槛,也就是要提前切片包装、分售,这样做,还能“顺便”将整腿的高价打成大家可以消费得起的价格。

前文提到义乌的杨聪云“培养了10多名专业切腿师”,目的也是如此。

但整体而言,上述种种只是“插曲”,长远看,伊比利亚火腿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是大概率的事情。

这也意味着,伊比利亚火腿和金华火腿等国产火腿之间的遭遇战仍将持续,彼此将加速争夺中国消费者。

对此,一个伊比利亚火腿品牌的大中华区总经理表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定不是中国本土的火腿,因为中国人总在追求新的体验。我们的对手是自己,我们要变得更好,更适应中国胃。”

确实如此,生产更好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才是火腿企业和品牌的火力聚焦点。

扩展来看,伊比利亚火腿虽然够猛,却也在中国市场产生了“鲶鱼效应”,让国产火腿更关注减盐等健康消费趋势和品牌力建设。

归根到底,“做更好的自己”,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好”,愿意为“更好”埋单,堪称赢得市场的一种铁律——看似“美腿”相争,其实是“美美与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