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之旅的心事重重 || 小钱频道

人民币国际化之旅的心事重重 || 小钱频道
2017年03月09日 08:25 秦朔朋友圈

陈鑫/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在2017年2月上升了69.2亿美元至3.005万亿美元,不仅结束了连降7个月的跌势,而且再次爬上3万亿这个心理关口。对部分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来说,这已然是一个惊喜。因为此前市场预期外汇储备将会在2017年1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50亿~250亿美元左右。

尽管如此,笔者所接触的大部分海外投资者均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强劲;而且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境艰难,处于脆弱的关键期。

外储增长未必可持续

2016年外汇储备全年下降3198.44亿美元,下降幅度为9.6%,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背后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元飚升,对人民币升值近6.5%,导致资本流出大幅增加,因为投资者预期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因此采取了防止措施。随后,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控,才逐步“止血”。

而此次公布的2月份外汇储备虽然有小幅增长,但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境外的资金开始流入,更无法断定说是资本外流的动力减小。

这里,投资者需要留意几件事,以判断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否可持续。

首先,就在今年农历年前,外管局公布了9项外汇管理改革通知,其中相当多的是与结汇相关的通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相关方面希望增加收汇资金,以便加速外汇流入。

其次,9项通知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允许企业以内保外贷形式,将境外所筹资金调回境内使用。

所谓“内保外贷”,是指内地母公司提供担保,支持境外子公司在海外借贷。过去内保外贷融资所融得的外汇资金,大都留在境外使用,虽有企业通过灰色操作,将资金回流,但从官方来说,并无明文允许。因此这次内保外贷的资金允许回流,被认为是尺度相当大的一项政策。但是外管局仅公布外汇“回流”,却并没有放松资金出境,相当于是只给外汇发放了“单程证”,客观上有助于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以及增加境内外汇供应的效果。

最后,就香港资本市场来看,在整个2月份,中国企业的美元债(特别是高息债,亦称“垃圾债”)融资都相当火爆。从发债方来说,赶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尽量以低成本再融资替换过往的高息债,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而从投资方来说,年初的新钱也需要尽快完成资产配置,虽然美联储加息在即,但预期年内幅度有限,高息债所受影响可能会小一些,因此热捧中国高息债。

如果扣除上述三项因素,2月份的中国外汇储备不知道是否还会增长69亿美元?

维持外储成本或偏高

除了考虑外汇储备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维持外汇储备所负担的经济成本。

这里重点考虑两点。

最明显的是“干预”成本。尽管这方面的数据极少,但从香港财资市场公会公布的CNH的隔夜拆息变化,不难看出,为了打消海外投资者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关方面需付出的代价不菲。

多余的数据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这里仅提供两组:2016年12月CNH的隔夜拆息均值高达7.6%;而2017年1月的均值更高达11.98%。到了2017年2月,CNH的隔夜拆息降到了2.44%左右——就隔夜拆息来说,这个数值仍大大高于正常水平。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到2017年2月,“干预”CNH的成本下降了,不用再真金白银地付出更多的利息。但事实上,这背后是CNH资金池大大萎缩的结果(令有关方面不需要再用高息去收回更多的海外流动性),而并不一定反映海外市场的真实预期。

依旧还是看数据怎么说。

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的人民币存款数据,从2015年以来,全港的人民币存款逐月下跌,已经从高峰期的9941亿元(2015年7月)跌至2017年1月末的5225亿元。伴随着人民币存款急剧下跌的,是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从高峰期的7386亿(2015年9月)骤跌至2017年1月的2710亿,缩水63%!

中国加入SDR,原本是希望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成为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但是加入SDR之后,CNH的存款金额却一路下行,这不能不引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思考。

维持外汇储备所负担的经济成本,除能看得到的“干预成本”,还有对实体经济形成的利率上扬的压力。尽管CNH市场和境内市场表面上是割离的,但是CNH所引发的实际利率上升,实际上已经在境内的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某种程度的反映。

近期,中国短期银行同业拆息利率维持在4%以上的高位,单是利息支出的成本已经比微薄的69亿美元外汇储备要多出许多,更不用说这种利率上扬预期对实体经济的成本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关键期

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人民币国际化很关键。原因是在2月外汇储备回升之后,货币当局是否会出于人民币国际化考虑,适当允许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进一步增长,这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此外,如何解决人民币贬值预期问题和资本外流问题,也与人民币国际化息息相关。上周六(3月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已经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绝不会以贬值在促进出口,绝不会打货币战。

这显示货币当局仍然在以“稳汇率”为重点,至于人民币国际化之下的资金池,恐怕要恢复增长还要多假时日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