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最新讲话有哪些方面跟大家相关?

央行行长最新讲话有哪些方面跟大家相关?
2017年03月15日 10:16 徐彬说投资

3月10日,央行举行记者会,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资产管理监管以及去杠杆等问题做了解答。大部分内容其实跟普通投资者关系不大。这里,我把跟大家最为相关的两个问题拿出来,结合周行长的原文,做一下分析。

1
关于资产管理的监管

上海证券报:

我的问题关于资产管理业务。据了解,央行目前正在牵头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和规制,请问制定、出台统一监管标准的初衷是什么?将围绕哪些具体的方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

大家都知道,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请问现在各部门之间是否还存在分歧,具体的政策将何时出台,更进一步思考,能否把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看作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试验田?谢谢。

周小川

我们两年多以前已经初步设置了一个协调机制,这个机制叫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最近研究了资产管理的问题,也有的人会把它称之为理财产品的问题,因为资产管理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理财产品。

“一行三会一局”,也就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之间已经在许多比较大的问题上初步达成了一致。我们可能会进一步细化以后,作出一些初步规范。但是,这个规范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会把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一下。

现在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 一是理财产品市场上有一些混乱。这些混乱包括比如标准差距太大、套利机会太多、投机性过强等问题;

  • 二是监管之间通气不够,对市场总体观察和风险把握还不够好,所以这方面也要加强。从资产管理各种个体来说,有一些是投机性过强,忽视风险,没有一些起码的风险管理的做法;

  • 三是大家所关心的,有一些资产管理产品或者理财产品嵌套运行。就是从金融系统一个行业的一个公司到了另外一个行业的一个公司,来回在系统里转。

而我们强调资产管理和其他金融业务一样,要着重为实体经济服务,转来转去钱没有到实体经济去。这中间到底有些什么问题,可能有一些是套利,甚至有一些是违规的行为。就这几个方面,大家对资产管理究竟怎么定义、都是哪些范畴、都存在哪些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还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而且在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还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现在还没有做到,我也没有办法告诉你。谢谢。

我的分析

要深入理解周行长的回答,就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套利。

“套利”是金融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估计看了这两个字,大家或多或少,隐隐约约都能猜到一点“套利”这个词的意思。所谓“套利”机会,就是投资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付出本金,承担风险等),就能稳稳的赚钱的机会。

举个例子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

假如有两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A愿意以5%一年的利息给大家放贷款,金融机构B给大家提供一种保本保收益,一年收益8%的理财产品。这样,便形成一种稳赚不赔的赚钱机会:大家如果从金融机构A以5%一年的利息借100万,然后把借来的100万全买金融机构B提供的一年收益8%的理财产品。这样,大家不需要一分钱本金,也不需要承担一点风险,就能稳稳的一年净赚3万元,也就是100万的3%。如果能借1000万,一年就能赚30万,如此类推下去。这就是典型的“套利”机会。

有人会问了,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啊。还真不是这样,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套利机会看起来是存在的。远的,有一年10%以上收益的信托产品,近的,有一年10%以上的P2P产品。

它们全都号称自己的无风险、保本保收益。如果真的是这样,就是个典型的套利机会,因为银行贷款利息从来没有超过10%的,大家只要从银行贷款,然后全部买入信托或者P2P产品,就能做到稳赚不赔。

这样的理财产品只可能有两种结局,一个是收益率下降,直到套利机会消失。相对靠谱的信托现在的收益率很多都已经降到了6%甚至更低。另一种结局就是理财产品被证明,根本就不是无风险、保本保收益,这就是很多P2P的结局。

过去,所谓的金融创新,包括以P2P为核心的第一代互联网金融本质上都是政策套利。

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三会”中,监管最为严格的是证监会。证监会监管下的所有理财产品,例如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早就不允许有黑盒的存在了,必须做到实时全透明。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这样的理财产品每天赚了或者亏了多少钱,都必须要公布出来,以“净值”的方式公开披露。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理财产品不会有一点“历史包袱”,不可能有一天,出现突然的崩溃,这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的长期利益。然而,这样的理财产品短期的体验很差,毕竟,谁愿意看到自己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啊,哪怕亏损是短期的。

银监会的严格程度其次,仅仅是要求在其监管下的理财产品做到不用“保本保收益”的字样,都要用“预期收益”,但是理财产品不需要做到实时全透明,也就是说不需要每天都让投资者知道,底层资产到底赚了或者亏了多少钱。大家买的理财产品和信托到底有多少坏账,大家的收益是怎么来的,没人公布过,估计也不敢公布。

大家的印象是银行理财和信托这样的产品过去从来没有亏过钱,因此就算没写“保本保收益”,大家也都默认是零风险。这样做,投资者短期的体验是很好的,因为感觉每天在赚钱。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理财产品的历史包袱会越来越重,因为过去的收益很多是新进投资者的本金。之前分析过,这样的理财产品只可能有两种结局,一钟是收益率下降,一种是崩溃跑路。

保监会,由于其主要的监管重点都放在了保险上,对资产管理这一块的监管缺乏经验,因此在资产管理的监管是最松的。前段时间吸金无数的“万能险”和投连险就是保险公司利用了政策空白。

香港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当年香港有一种名叫“101险”的产品,说白了就是100%的理财产品+1%的保险,也就是打着保险的旗号做理财。这样的产品之后被香港保监会叫停。我听说中国的保险公司是要由保监会兜底的,所以估计保监会一旦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会推出非常严厉的监管措施。前段时间,前海人寿的姚老板被罚,而且处罚力度空前大,估计就是这个原因。

周行长提到“一行三会一局”已经意识到了监管不统一带来的监管套利问题,因此未来,预计银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力度都会向证监会靠近。

有人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过去大量通过银监会和保监会监管的理财产品进行理财,我估计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所谓的“资产荒”,也就是这样的理财产品要么收益降得很低,要么变得不靠谱。高收益,且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在未来会灭绝,通过这样的产品躺着挣高收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如何用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通过资产配置进行理财就成为所有人都必须学会的技能。未来,所有人想要做好理财,都必须学会如何通过承受可控可评估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收益。也就是说,理财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将越来越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