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登基日,中美制造业开战时?

特朗普登基日,中美制造业开战时?
2017年01月20日 17:03 一条财经

【“一条财经”(微信ID:ytcj123)提要

撰文:一条财经

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在于,面对中美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各种有形或无形、成文或不成文的潜规则,时常有意或无意地突破底线,使得全球局势陷入动荡不安中。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即将开始的特朗普新政所带来的冲击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判断。中国制造业在传统比较优势化尚未完全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外部发展环境恶化将使得转型升级陷入后夹击、双向挤压的不利局面。

在新的环境下,中国制造要转变赶超型的工业化路径,形成一种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发展空间。

【正文】

美国时间1月20号【北京时间21日凌晨】,特朗普即将“登基”,此前特朗普已经宣称要通过减税、强留、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促使海外美国企业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并且鼓励全球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让“美国的制造业再次伟大“将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粗放式工业发展模式所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美国新政将使得中国制造业外部发展环境恶化,转型升级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 形势分析:在不确定性寻找确定性

当前,全球经济处在不确定性中,美国特朗普新政、欧洲领导人换届、“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将加剧局势的动荡。其中,美国新政就完全可以与不确定性画等号。从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来看,面对中美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各种有形或无形、成文或不成文的潜规则,习惯于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商人思维处理对外经贸交涉,却又不明白哪些是可以谈判的筹码,哪里又是不可触及的底线。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即将开始的特朗普新政所带来的冲击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判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政策,以振兴制造业,实现经济重心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通过重塑制造业不断强化高端优势。特朗普制造业企业回流政策是OBM“再工业化”政策的延续和深化,不过特朗普采取手段更加极端,通过减税和强硬施压,采取“胡萝卜和大棒”的做法,逼迫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再工业化”加速、制造业企业回流以及一系列外交军事等辅助政策,将对中国制造业形成非常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中国制造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还不确定。中国制造业在传统比较优势化尚未完全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面临国际有效需求不足、产业转出、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挑战。然而,中国作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具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备、人力素质较高的综合优势,积累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基础。整体而言,虽然面临前后夹击、双向挤压的外部形势,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 影响范围:高新领域和中高端环节将成为主战场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中低技术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进行重点部署。

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倡导的并不是恢复传统的制造业,制造业企业回流也不是落后产能回归,而是集中在新能源、医疗信息、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纳米技术、电动汽车、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带动制造业发展,试图领导新一轮产业革命。特朗普新政的核心是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和海外资金回流,目的在于寻求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新路径,控制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扩大就业和出口,在新的技术创新基础上继续增强美国的工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全面升级。

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不但在领域上有交叉重叠,而且都想要占领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特朗普新政会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且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和更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获得,发达国家往往不会把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出口到中国,此类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比国外高端供应商低一个档次,这也导致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对美国中间品的依赖程度增大。

然而,中国制造业中高端技术与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如果中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利益小于技术和设备进口的利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外部依赖性就临近转折点,核心技术和设备将从外向引进转变为内向创新。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预定目标,但也是美国方面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中美之间在制造业方面的矛盾焦点就在于此。

  • 应对策略:变中国市场为全球市场

在新的环境下,中国制造要转变赶超型的工业化路径,形成一种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发展空间。根据科尔尼咨询2014年的调查,在选择是否回流时,企业考虑因素首先是缩短交货时间,其次是减少总购置成本,然后是质量提升、减少运费,工资;最后是品牌偏好、更高的生产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减少存货等因素。所以,企业是否选择回流优先考虑的还是市场因素。只要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市场更加开放,逐步成为内生性的需求大国,为全球提供巨大市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就难以构成威胁。

中国制造业过去总是在盯着美国,事实上现在的美国制造也在盯着中国。虽然美国在众多高端领域还是遥遥领先,但是中国也有很多高端产业是能直接与之对话。美国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的科技与创新。在强大的研发实力保障下,美国在生物制药、电子设备、智能技术、材料科技、清洁能源等高端行业遥遥领先,这成为美国制造业再次雄起的坚实支撑。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有研发中高端的新产品,中国企业还可以用其它国家不可能实现的低成本做出来。中国的华为已经率先迈进了通信领域的无人区,中国的量子通信卫星也将率先产业化,并且有可能成为现代中国首次创造发热世界级新产业,中国的高铁、高性能计算机等高端领域也领先于美国。

此外,在全球制造业的分工体系中,制造环节主要在中国,研发设计和消费市场主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中端的制造环节利润低,但是从市场份额来说,中端是最大的,高端和低端都在往中端走。高端产品表面上利润很高,但往往卖不上量,成本降不下来,中端制造能够以量致胜。所以,只要中国稳住中端,扩大高端,就能保证制造业全球第一。特朗普新政既要掌控核心技术和高新领域,又要通过企业回流让制造环节回归,实际上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成功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根据科尔尼咨询的报告,2014 年有300多家美国企业选择了回流,而 2010 年仅有 16 家,增加的趋势似乎很明显,但和拥有超过 25000 家外国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 3600 万人的美国跨国企业比,还是显得过于微小,无法证明美国制造业回流是大趋势。

(本文原题《美国企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