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地产企业当面给央行和银监部门一枪

上海,房地产企业当面给央行和银监部门一枪
2016年06月17日 21:31 一条财经

【“一条财经”(微信ID:ytcj123)提要】

今天上海嘉定区土地拍卖惊动了央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银监局和上海市规土局的相关人员现场坐镇,但并没有阻止房企高歌猛进的拿地势头,又一“三高”(总价高、楼板价高、溢价率高)地块诞生。

【正文】

上海最近的一波外环“地王”潮过去不足半月,今天上午,嘉定区的两块土地拍卖就再起高潮,新城+中垠+市北三家联合体最终以高达22.05亿的总价,斩获嘉定徐行镇06-04地块,楼板价达24104元/平方米,溢价率201%。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今天的土地拍卖甚至惊动了央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银监局和上海市规土局的相关人员现场坐镇,但并没有阻止房企高歌猛进的拿地势头,又一“三高”(总价高、楼板价高、溢价率高)地块诞生。禹州地产和碧桂园去年拿下徐行镇两幅宅地的楼板价分别为8100元/平方米和9104元/平方米,而当前该板块住宅均价在2万元/平米左右,表明该地块又是“面粉贵过面包”。

让人毫不意外的是,这一“三高”地块的缔造者又是“上市公司+国企”联合体。这一模式在今年全国的土地拍卖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越来越来的企业都对联姻乐此不疲。一方面,国企和上市公司联姻后的资金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抗压抵御能力也更强。另一方面,很多国企只是以地产为副业,联手拿地后交由上市公司开发操盘实为上策。

今年以来,众国企俨然化身地王“收割机”,仅前五个月就豪掷1700多亿抢夺地王。这些国企在土地市场的出手可谓不惜血本,并且出手最阔绰的“国家队”成员高度集中,甚至多次在竞拍现场正面肉搏。

国企拿地为何能够如此凶猛?一方面,国企的融资成本低,利率往往比其他房企低3个百分点。另外,去年以来流行的公司债发行规模巨大,也成为“国家队”拿地的便利所在。2016年4月,房企公司债发债规模267亿,为去年同期的3.68倍,预案募集规模782亿。

随着国企,尤其是央企的抢地趋势愈演愈烈,市场上争议声音四起。有观点认为,央企也是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但更多观点直指央企隐性的特殊资源,认为不应该在竞争充分的房地产市场里搅局

经济学家马光远就认为,大多数的央企之所以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凭的是政治优势、权力优势和政策优势,而非经营优势。央企凭借这些优势控制了中国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投资房地产,将影响国家经济结构和创新型战略大局,造成资源浪费。

市场的异常状况也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近日,包括国资委在内的多家监管机构已经对部分央企开发企业进行约谈,要求这些企业收敛在土地市场的追高拿地行为。这一约谈后,央企在土地市场的拿地表现确有变化,6月13日,杭州14号近江单元SC0302-05地块出让,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火爆,参与竞买企业的表现较之前有明显改变,最终该地块仅12轮竞价后便以37.34%的溢价率拍出。

然而今日的上海土地拍卖会上,虽然有监管部门坐镇现场,却并未妨碍国企高涨的拿地热情。如此“一意孤行”是否会加速土地市场约束性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