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有理 上涨有罪?这是什么逻辑?

暴跌有理 上涨有罪?这是什么逻辑?
2016年07月30日 20:58 一条财经

【“一条财经”(微信ID:ytcj123)】

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收绿,沪指最终未站上3000点。A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广大股民朋友们又从吃饭——喝汤——吃土——讨饭——到自己就是“饭”!

【正文】

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收绿,沪指最终未站上3000点。A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经过一波又一波的千股跌停之后,市场迎来了难得的一段平静期,站上3000点,剑指3100,曾给“吃饭行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谁知27号的一则消息,让好不容易积攒的市场人气和信心再度消散,A股市场又一次成为2016年表现最差股票市场之一。广大股民朋友们又从吃饭——喝汤——吃土——讨饭——到自己就是“饭”!

7月27日,一则有关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消息让整个市场不安宁,当天上午A股收盘前出现快速跳水走势,不少分析人士认为,A股的震荡走势或与新的银行理财监管征求意见稿有关。

新的银行理财监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大看点:

一.对业务资质分类管理,基础类的银行,理财业务将不能投资非标和权益类资产;

二.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只能对接信托计划,而不能对接资管计划;

三.禁止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

重点就是不管是直接投资也好还是绕弯也好都不会给你进入到股市。这是27号大阴线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有一条大家都忽略的细则“仅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

也就是说,私人银行客户、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是不受细则规定影响的,针对这些高端客户和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是可以进入到股市投资。

换言之,监管层是想告诉你:你穷你走开,他富他来玩。就这么简单。

有专家认为,新的银行理财监管征求意见稿目前并未直接限制权益类资产占理财比重,对股市直接冲击有限,但对预期影响较大:

理财投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定增、打新、配资、产业基金、两融受益权等,权益类资产占理财总规模预计在10%以内,其中大头是定增和打新。

这次新规把大量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拒之于权益类资产门外,从风险防范的审慎性角度是正确选择。但是,由于近大半年来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最活跃的都是大量小银行,大中型银行相对审慎且风控严格,小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权益资产受限后,对入市资金边际变化上的预期将产生较大影响。

在继千股涨停,千股跌停,熔断暴跌后,这次管理层又推陈出新,只管涨不管跌,就连趴在坑里面的也要扒出来查查。

凡是连续拉涨停的股票通通停牌核查,关进小黑屋面壁思过!好不容易抓个涨停兴奋还没过,指不定晚上就让你停牌核查!

凡是公告表明减持的股东多了,就通通停牌查违规减持。如果停牌太久的,就开始查停牌。重组太多,查重组。IPO排队太多,查发行资料有没问题...

此外,在继深交所赤裸裸规定“禁止炒作五大题材”之后,上交所也不甘落后,7月28日向人福药业发问询函“大盘暴跌,你公司股票为何逆势涨停?”

这段时间监管层更是动作不断,政策频出,这背后为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加入MSCI发狠?!为把资金往实体经济赶?!游资爽多年后还债?!降杠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了市场深化改革、汇率、慢牛、万科*欣泰事件........?还是监管层纯粹有监管瘾?谁知道........

不过看到的是股市波动加剧都是在股灾干预之后集中发生的,如创业板:自从股灾以后这种没来由的长阴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创业板指历史上超过-5%的暴跌一共38次,其中28次都发生在去年股灾以后。

从收紧借壳重组、严打市场炒作、重罚上市公司造假等等,再到放松IPO数量,管理层严控杠杆、打击泡沫无可厚非,但不足3000点的股市,能有多大泡沫?为何不先去管管北上广深高耸入云的房价?

世界上最大的差距应该就是炒股和炒房,都是在炒,一个要炒上天了,一个却要炒上天台了,买房的都发财了,炒股的都发疯了,买房的都坐阳台了,卖股的都坐天台了。

只默许大跌,不允许上涨的股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难怪有股民感慨,玩股票就如同狼嘴里面抢肉,一方面要抢到肉,一方面还不能让狼咬了,一方面还得看背后有没有人捅刀子,以后还要看监管的脸色了,真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