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落空,央行为何迟迟不出手?

降准落空,央行为何迟迟不出手?
2016年08月08日 16:40 一条财经

【“一条财经”(微信ID:ytcj123)提要】

撰文:优品财富(Upchina01)

央行今日公告,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5%。同时,公开市场上有1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到期。今日净投放市场50亿元人民币。

【正文】

央行今日公告,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5%。同时,公开市场上有1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到期。今日净投放市场50亿元人民币。

据证券时报今日报道,近期市场又有了降准的呼声,但这一预期被一再落空,央行频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虽然通过上述货币政策工具的多次使用所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可相当于一次降准,但自年初降准了一次后,央行就有近半年时间没有放出降准的大招。

为何即便市场流动性有缺口,央行也不动用降准?

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

根据央行上周五晚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释,“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看,降准意味着央行负债减少,平衡这种影响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其他负债,二是减少资产。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通过增发央票、扩大现金投放等来扩大负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降准引起的负债减少需要通过资产方的调整来平衡。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

当前的主要任务

对于央行来说,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汇率贬值压力、不使外储过快消耗是主要任务。进入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逐渐高涨,使得美元指数继续上涨,在目前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下,这就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随之走贬。市场的贬值预期本来就没消散,外部汇率变化也在强化贬值预期,这个时候若还要继续降准释放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资金外流来说,势必会是“火上浇油”。

货币政策力度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主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手段来试图挽救金融和经济,多年以来已让市场养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即任何经济刺激和发展的对策都要靠货币政策的“放水”。但7年多的时间走过来,单靠货币政策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的效果越来越弱,中国政府也逐渐发现需求侧刺激并不完全管用,加大供给侧改革更为重要。

央行的报告中也一再强调,目前很多经济领域存在的矛盾都是结构性的,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也就相当于央行在喊话,发展经济关键是要推进改革,总盯着“放水”是没用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