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双管齐下” 风控才是消费金融的制胜关键

监管“双管齐下” 风控才是消费金融的制胜关键
2017年10月10日 23:35 消费金融行业评论

在刚刚过去的“超级黄金周”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业态无不反映出居民消费升级之势。数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与五一相比,长假带来的消费热潮更热烈,日均旅游消费金额为五一的1.2倍,日均旅游消费人次为五一的1.6倍。同时我国的消费金融也正进入爆发期。

不过,近期多家涉足消费贷的机构纷纷收缩业务,或关店或裁员。业内人士坦言,消费金融前景依然被看好,但是强监管之下,不合规以及规模小的平台退出将成趋势,而非持牌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难度也将加大。

前景依然美好,但乱象不断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13万亿元,2014年达到15.4万亿元,到2015年已有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41万亿元;国泰君安研报显示,与美国相比,中国消费金融的市场渗透率有2倍以上增长空间。

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已达去年全年的1.54倍。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各大机构“跑步”进入这一领域,除了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多家网贷平台也纷纷转型布局这一领域。

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其2017年中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比如,今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与此同时,马上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有些机构为了扩张规模、追求利润,铤而走险进行各类违规操作等,使得整个行业的风险系数增加。消费贷存在几大陷阱,最常见的是收费陷阱,部分机构除了高额利息,还在未提前告知客户的情况下加收服务费、管理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另外,部分机构还肆意篡改客户的分期期限等,如不经过客户同意私自将12期分期改为24期甚至被改成36期。

此外,消费金融领域"黑产"盛行,如何防欺诈成为消费金融的一大难题。根据银监会数据,过去一年已批准开业的15家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增长44%:由于个人征信数据不健全,有时候会对同一客户多头授信,增加金融风险;在部分校园中,还出现“裸贷”“高利贷”等非法情况;随着监管难度升级,“恶意欺诈”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如监管部门规定要限制消费贷用途,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个人消费贷款被用作生产经营、投资,或者支付购房首付款、偿还首付款借款等。

监管趋严,合规压力

消费金融业务在我国呈现了野蛮增长态势,出现了很多恶性催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化了对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诸如严格限制校园贷、加强对现金贷监管以及强化对消费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等,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面临更大合规压力。

事实上,国家层面对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的强监管早已不是口头上的强调。

“双降”政策的落地、整改之下的转型、互联网小贷牌照申请标准的提高等等,无疑让互联网金融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与此同时,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比往年更频繁、更深入的监管,包括监管领导的检查调研、银监局入驻企业式监管、异地银监局领导现场检查督导调研等诸多监管活动。

持有“类金融”牌照的机构也将迎来强监管。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地方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在坚持中央统一规则的前提下,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金融牌照化之后,大量没有金融牌照的公司会陆续退出市场,对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促进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还需完善消费金融的监管机制,探索功能性监管、分级监管。

风控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经过一轮激烈的竞争,近期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收缩业务。消费金融到了下半场,风控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风控必将成为左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经营部总经理何成兴表示:做金融一定要对风险有敬畏,所以消费金融的竞争,背后实际上就是风控能力的打造,核心是对客户的识别。因为有金融科技的应用,如今在我们速度、准确度、饱和度方面都对消费金融体系做了很大的优化。

消费金融是金融的属性,必须要关注风险防控,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要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要建立全渠道的资产质量管理机制。

考虑到消费金融面临的种种风险,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者需要搭建一整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从贷前、贷中、贷后全面管理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风控体系包括很多层面,如新产品上线的风险评估、渠道管理、反欺诈人工调查、操作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其中,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大数据征信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央行征信8亿人中,仅有3亿信贷记录,5至6亿人征信缺失,对于以信用为基础的消费类信贷而言,距离“普惠”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对于蓝领、学生等相对下沉的客群,其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但缺乏客观的授信依据,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等辅助力量完善对客户资质的正确评价。

从资产荒到资金荒,消费金融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美团敲定至少30亿美元融资? 金融野心彰显 消费金融动作频频

关于版权

《消费金融行业评论》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转载文章,我们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有任何平台投诉问题,都可关注下方微信号或发邮件描述详细情况,一旦核实,第一时间曝光!

微信:ailiubanbian

邮箱:3268809684@qq.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