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的7大误区!

投资基金的7大误区!
2017年05月30日 21:20 基金观察网

来源:理财老娘舅( lclaoniangjiu)已获授权转载!

现在买基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新手,总有那么些坑会让你主动或者被动地跳,小编决定为大家梳理下购买基金的七宗罪。一宗罪:把基金当做股票玩

股票可做长线也可做短线,全凭个人兴趣与习惯,小编身边也有很多玩短线甚至是超短线的朋友。然而,有不少朋友把基金当股票玩,进行频繁的买入卖出操作。

小编认为,基金严格来说属于一种适合长期投资理财,持有时间不宜过短,当然,极端的市场环境另当别论。一方面,频繁申赎产生的费率对你的收益产生不小影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开放式基金的特点也决定了此类产品不适合做波段。

二宗罪:不懂止盈

小编之前一篇文章举过这个例子。小编侄子定投一只产品6年后小赚了1万6千多,虽然说收益不错,但其实他的收益率曾经达到80%,盈利4万8千多,前后整整差了三倍。如果当时设置了止盈,提早离场,那么结局会比现在好很多。不仅是定投,一次性投资基金,如果一味持有,不懂止盈,同样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局。

三宗罪:盲目购基不做功课

小编一再强调投基不是儿戏,人民币也不是橘子皮。在购基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功课。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一切投资的根本前提,然后才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

绝非危言耸听,不做功课的“小白”和一知半解的“半吊子”,绝对是那些无良基金销售人员眼中的最好忽悠、最好骗的对象。反正说啥你都不懂、说啥你都信,不骗你骗谁?到头来吃进了弱基、烂基,损失的还是你自己。而且,这类人还特别容易犯道听途说、盲目跟风的毛病,这些恰恰都是基金投资中的大忌。

四宗罪:持基后不闻不问做甩手掌柜

尽管基金产品更适合进行长期投资,而且有专业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负责管理和运作。但这并不代表,在买入基金后就可以不闻不问,做个“潇洒”的甩手掌柜。

作为一个合格的基民,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对持有的基金保持必要的关注,经常留意下基金公司的官方公告,持有基金的定期报告,乃至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产品的分析评价等等,以便更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五宗罪:忽视基金费率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告诉小编,购买的一只股票基金略有盈利,当时急需资金便选择了赎回,但是赎回之后发现居然还是亏钱的,这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位朋友在买基时只注意到收益率而忽视了基金费率,很多刚刚进入基金圈的朋友们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请大家记住这个等式:基金实际收益率=基金净值增长率-认(申)购费率-管理费-赎回费率。

还要注意的是,基金费率受基金品种、申赎金额、赎回时间、银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差异。就拿基金品种来说,一般而言,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QDII等产品费率较高;主动型债券基金次之;被动型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的费率相对低廉。

六宗罪:片面追买分红基金

基金分红往往能够引起基民的关注,很多基民都希望能追赶有分红预期的基金,分一杯羹。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赶在分红之前买入该基金不一定划算,因为净值里面包含了分红的金额,会出更多的手续费。

其实,基金并不是分红次数越多越好。很多时候,分红也是基金公司对产品进行风控的一种手段,基金契约规定的强制分红除外。比如在弱市环境中,分红可以客观上缩小基金规模、降低股票仓位,便于基金经理“轻仓上阵”降低风险。

七宗罪:喜新厌旧热衷新基金

市场上很多基民都认为,老基金由于份额净值较高,相应每份申购费也会高一些,因此购买新基金的初始成本会比老基金低很多。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是错的!错的!错的!

基金与股票完全不同,股价上涨依赖于盈利能力的增强。而基金投资是多只股票的组合,基金经理会随时跟进市场变化调整投资组合。所以,只要基金投资组合调整得当,净值可以无限上涨。相反,如果组合选择有问题,净值再低依然存在下跌的可能。

—END—

版权声明:“基金观察网”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刘立青(ID:bestgupiao)】,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1736346798@qq.com

这件事比限购限贷更可怕,背后深藏玄机!

随着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逐层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从限售来制约炒房!关注暴财经,这里提供五个角度,帮助大家理解2年限制卖出政策的同时,起到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于投资、对于经济周期乃至对于人性思考的一些作用!

暴财经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